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桂林南溪山公園的歷史演變

桂林南溪山公園的歷史演變

桂林楠溪山公園由中山大道南行,離火車南站不遠,再到楠溪山。位於南林區將軍橋東側,山高140米,長350米,寬180米。它被稱為“南溪玉屏”,因為它的兩座山峰高聳入雲,風景優美。

“險峻的楠溪山,當辟仙境。龍巖懷玉泉,泌陽清溪影。芳藻映光華,浪入羅山靜。雨姬試新茶,遊人爭之。”清代桂林著名畫家、詩人朱樹德生動地描繪了楠溪山的神奇意境。

可見,楠溪山的自然景觀古今令人向往,許多名人學者為之扼腕嘆息。山中有白龍洞、龍脊洞、顏淵、泗州巖、穿雲巖...是城南第壹名勝古跡,總面積20公頃。門碑牌被列為漓江重點旅遊景區。

1974,園內新建的三開仿古牌樓臨街,灰琉璃飛檐,古色古香。橫匾上的“楠溪山”三個大字閃著金光,端莊獨特,緊靠大門南側,用現代建材建成,古色古香的長排建築瓊樓,青瓦白墻,古樸典雅,與楠溪山水乳交融,成為吸引遊客的最美風景。最初,有壹塊宋代王題寫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石碑。

公園占地18公頃,綠草如茵,花池遍地。常綠的竹林、蒼勁的秋楓、纖細的棕櫚樹、茂盛的桂花樹、榕樹、玉蘭樹等。,遮天蔽日。清澈見底的小溪自西向東繞流而過,周放已建在水中,取名金蓮島,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城南碧藍的小溪是楠溪山的由來。

楠溪山位於城南將軍橋,距火車站約壹公裏,因楠溪山鬧鬼而得名。它有東、西兩座山峰,彼此並排,高聳於千尺之上,北面是懸崖峭壁和白色巖石。雨後天晴,雲開霧散,陽光照射在巖石上,會發出耀眼的光彩。在古代,“南溪新集”是桂林八景之壹。楠溪山有許多奇怪的洞穴,北方的白龍洞最有名。它的入口又高又寬,像壹個高大的石頭房子,有白色的石墻,還有壹個像水龍頭壹樣的牛奶掛,所以它被稱為白龍洞。洞內有雙獅石、石筍迎春、白龍吐珠等奇觀。從白龍洞出來,妳就會來到玄巖,這是壹個由鐘乳石組成的彩色畫廊。這個洞分為兩路。壹個可以穿過雲巖。甬道短,雲常過門。洞口有許多珍貴的石雕。左側道路通往觀音巖,因洞口有壹組形似觀音菩薩的鐘乳石而得名。

楠溪山在中山南路和崇信路交界處,八壹大橋以東。海拔291米,相對高度141米,長350米,寬180米,山地面積7.75公頃。《臨桂縣誌》記載:“楠溪山,縣南五裏,懸千尺,煙綠浮,其流漓江之東。”楠溪山因“溪在縣南,因稱楠溪山”“山因溪而名”而得名。因山中有白龍洞,故名白龍山。楠溪江蜿蜒於北麓,流入漓江。楠溪山雨後,天氣變得晴朗,雲開始散去,陽光明媚。清光緒十七年(1891),朱樹德將“楠溪江新集”列為桂林八景之壹,並作詩稱贊:“妳何時在險峻的楠溪山上創造了仙境?龍巖懷玉泉,泌陽深溪影。芳藻映光華,浪入羅山靜。雨姬試新茶,遊人爭之。”桂林的大部分巖石都是靛藍色的。只有南溪巖的東、西峰並排高聳。山石潔白,高聳險峻,孕綠如兩塊白色屏風,矗立在桂林的南面。“南溪玉屏”是桂林新24景之壹。

楠溪山有許多奇怪的洞穴。南有柳仙巖、穿雲巖,北有白龍洞、顏淵、泗州巖、龍脊洞。山北南溪附近有白龍泉。兩峰之間的窪地名為龍脊坳,其上建有龍脊亭。始建於1958年初,1959年重新設計,並建有中國形狀的仿古亭。主閣為八柱單檐長方形,邊角上翹,兩側有亭臺樓閣,兩側各有石峰,總面積83平方米,大方美觀。涼亭是爬山的必經之路。展館的北面可以俯瞰城市風光和溪流。亭南可引鬥雞(龜山)峰,亭東為漓江之南,亭西與韓雲相連。是遊覽南溪的必去之地。楠溪山有近200處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白龍洞、顏淵、泗州巖、留仙巖和穿雲巖。宋代詩人趙逵的《桂林二十四洞歌》生動地描繪了桂林山中的洞穴。《臨桂縣誌》說,楠溪山是“唐立波喜愛的地方”。李勃任貴州刺史時,曾深情開發楠溪山。任曼回洛陽時,特地寫下了《遠離南溪》這首詩:“常嘆春春不回,更難今日來。如果妳想知道下壹步該怎麽做,手植巖花會率先開放。”這首詩刻在白龍洞,被人念。

楠溪山位於中山南路與崇信路交匯處八壹大橋東側,海拔291m,相對高度141m,長350m,寬180m,山地面積7.75公頃。南溪清澈,流連於北麓,註入漓江。楠溪山、象鼻山、獨秀峰屬於純厚石灰巖,原與計都山、羅漢山相同。它在幾百萬年前被水溶解,分成了壹座座孤立的山峰。楠溪山開發較早,自唐代以來,崖壁上留下近200處石刻。李博的《楠溪山詩序》記載了他在1000多年前對楠溪山的開發。自唐代以來,歷代都有修繕。改建成公園後,大量興建,成為壹個有特色的景觀公園。

  • 上一篇:月季史書
  • 下一篇:在著名的藝術大廳裏,有盧浮宮的三件珍品,分別是米洛斯、達芬奇、薩莫特拉和其他。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