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看西方教科書怎麽說中國。

看西方教科書怎麽說中國。

西方教科書怎麽說中國?

法國:刻意描述“中國模式”

在與壹些法國中學生的交談中,記者發現他們對中國的了解相當有限。對他們來說,中國還是壹個神秘的國度,很多人沒聽說過儒家和漢唐文化。在他們對中國的描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竟然是“文革”。

為什麽法國中學生對中國知之甚少?翻開法國中學的歷史教科書,記者找到了答案。法國中學的歷史教科書分為六冊,初中三冊,高中三冊。讓記者驚訝的是,這6本教材中關於中國的內容非常少。用巴黎聖路易中學壹位老師的話來說,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上,中國已經完全成為壹個“被遺忘的國家”。

不過老師“安慰”記者說,高三歷史課本有整整壹章是講中國的。本章題為“中國模式”,分為三個部分:紅色中國的開端、毛澤東思想的高潮和鄧小平的中國。在這壹章的開始,這個

樣本中寫道:“作為馬列主義在世界上的最後據點,中國自* * *產黨執政以來,不斷向世界展示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這兩個形象分別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革命烏托邦”和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紅色中國的開始》部分首先講述了中國* * *產黨如何打敗“腐敗”、“無能”的國民黨,建立新中國的故事。接著描述了毛澤東執政方針從“依靠蘇聯”到“擺脫蘇聯的束縛”和“自力更生”的轉變。這壹部分還贊揚毛澤東擺脫了蘇聯模式,預示著“中國模式”的出現。

《毛澤東思想的高潮》首先批判了毛澤東發起的大躍進運動,然後集中論述了“文化大革命”給中國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在這壹部分的最後,教科書提到了毛澤東思想對西方世界的影響,這是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所沒有的,並認為毛澤東的“社會平等”和“反對等級制度”的觀點對大量西方知識分子和年輕人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也是毛澤東在法國壹直很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之壹。

與前兩部相比,《中國在鄧小平》部分對中國有褒有貶,客觀描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但同時對中國的“民主”和“人權”進行了批判,壹定程度上解釋了法國民眾對中國存在偏見和歧視的原因。

該部分開頭寫道:“從1978到1997,鄧小平成為新中國模式的代表”,“他發起了壹系列改革,旨在建設壹個強大的中國,使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與其人口相稱的作用”。在這壹部分,教科書肯定了鄧小平“把農業現代化放在中國四個現代化的首位”的做法,稱贊中國的開放政策是“最勇敢的政策”。教科書在介紹中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指出了中國“人與人之間、農村與城市之間、沿海與內陸之間的經濟差距”,並警告中國可能出現通貨膨脹。

記者采訪的法國中學歷史教師大多認為法國歷史教科書中關於中國的內容太少,如何全面客觀地介紹中國是需要研究的新課題。壹位參與法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編寫的巴黎政治學院教授表示,法國歷史教科書之所以忽視中國,主要是因為中國對法國和歐洲的歷史發展影響有限。比如中國的儒家思想,沒有像古希臘的“民主”和“公民”概念那樣對西方產生影響,但他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和對世界影響的擴大,隨著教科書的修改,中國在法國歷史教科書中的比重會逐漸增加。

德國人:關於中國的東西太少了。

當“中國熱”正在德國各地蔓延的時候,被德國人稱為“了解壹個國家的窗口”的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是什麽形象?記者來到位於首都柏林的威海厄恩中學。

接待我的歷史老師,波希爾博士,是德國歷史教科書編委之壹。當他聽說記者來自中國時,第壹句話就做了個“檢討”。他告訴記者,在幾十本德國歷史教科書中,關於中國的內容太少。

歷史是德國的“四大主課”之壹。初中的歷史課,德國史和外國史各占50%;高三歷史課,德國史占60%,外國史占40%。波希爾博士遺憾地說:“我們歐洲國家面積小,鄰國多,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特別密切。特別是,我們已經走上了壹體化的道路。所以外國史主要以歐洲為主,主要介紹歐盟成員國的歷史。二是引進非歐洲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

但是,記者從他遞給我的科萊特出版社出版的《德國通史》中發現了壹些關於中國的東西。例如,關於中國的概況:“中國是壹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國家...13世紀,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文化和貿易中心...從15年底開始,歐洲列強逐漸崛起,開始東擴,中國的優勢逐漸消失。”

中國文化是墨比較多的德國教材。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為首的許多發明,對世界歷史和科技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教材從凱爾波羅的故事開始,簡要介紹了中國的“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萬裏長城、中國的功夫、中醫等等。同時,記者還閱讀了德國教科書中詳細描述的“日本章節”中的中國歷史。文字描述:1931九月,日本以南滿鐵路爆炸為借口占領滿洲。後來,日本把滿洲變成了獨立的滿洲國,讓溥儀當了傀儡皇帝...1937年夏,日本大規模侵略中國,最終占領了中國大部分地區。日本政府還宣布建立“大東亞新秩序”,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奮起反抗日本侵略。日本侵略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那壹段更是繪聲繪色:“二戰期間發生了許多駭人聽聞的暴行。在亞洲戰場上,日本法西斯在中國制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短短40多天,30萬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焚燒。”

對於近代中國,德國歷史教科書的相關內容很少,只有“1949年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國家”和“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迅速發展”。

總的來說,記者感覺德國的歷史教科書真的很少有關於中國的內容。對此,博希爾博士直言不諱地表示,很大程度上存在對俄羅斯和中東以東(除日本以外)的偏見。像中國這樣壹個重要的東方國家的歷史顯然被忽視了,部分原因是過時的歷史教學大綱。

但目前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德國教育界出現了在歷史教科書中引入中國等東方大國的呼聲。博希爾博士自己也很高興看到這種變化。特別值得壹提的是,由於日本前段時間的“教科書事件”,已經有多名德國議員提交議案,提議在修改教科書時加入日本侵華戰爭細菌戰和慰安婦的內容。波希爾博士還認為,日本采用的極右翼教科書不尊重歷史,對後人充分了解歷史非常不利,是歷史的倒退。此外,當代中國欣欣向榮的形象也將是未來德國教材的重點。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很多國家為了讓外國歷史教科書更加“正面”和“公正”地描述自己的形象,通常會邀請外國歷史教科書的編輯和歷史老師到本國“學習”。歷史老師回國後會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帶到教學中,讓更多的學生了解自己國家真實的、現代的形象。這也是提升國家形象的有效途徑。

美國:內容有限不利於客觀了解中國。

美國中學生必須選修世界歷史課程。教材是壹本近65,438+0,000頁的彩色精裝大書,圖文並茂,非常吸引人。教科書大多講古希臘羅馬以來的西方文明,關於中國歷史的內容較少。

中國的歷史是在不同時期世界文明的歷史發展中敘述的。在古代文明壹章中,中國和印度有單獨的壹節,包括約20頁關於中國的內容,首先介紹了中國的地理環境和文化特點,如東方文明、四大發明、獨特的文字、百家爭鳴和孔子的思想影響等,與西方文明形成鮮明對比。讀完這壹部分,學生將對中國文化有壹個基本的概念。然後教材從商周歷史開始。關於秦漢時期,重點介紹了秦始皇統壹中國和漢武帝時期的繁榮,以及絲綢之路和佛教的傳入。唐宋時期主要介紹了唐太宗、武則天時期,對長安的發展、唐詩的繁榮、科舉制度進行了描述。元明清說凱爾波羅、鄭和下西洋,直到鴉片戰爭。敘述相當簡潔,但重要的人和事都被指出來了。

對於現代中國,教科書講的多壹點。西方列強入侵中國,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內戰,建國,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尼克松訪華,鄧小平倡導改革開放,都有涉及,包括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等人物,還有紅軍長征,還有“乒乓外交”。

教科書在描述中國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時,也有自己的分析觀點,有些觀點是比較客觀的。比如,教科書在談到* * *產黨為什麽能在中國崛起時,說是因為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羞辱中國。很多年輕人不相信西方民主國家,轉而信奉馬克思列寧的* * *生產主義。說到美國為什麽不承認新中國,認為是因為冷戰早已開始,美國把中國* * *產黨領導的新中國視為蘇聯集團的壹部分。說到二戰,歐洲戰場很多,但是抗日戰爭,中國就少得多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 * *產黨領導層的歷史敘事,負面多於正面。教材中印有大量圖片,讓學生直觀了解中國歷史,彌補文字的不足。

記者問了壹些學生,他們感覺老師基本都是按照課本內容講的,學生基本都接受了,所以考試都是按照課本內容來的。老師也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壹些分析性的問答中,可能不會完全按照課本的內容來回答。但對於大多數美國中學生來說,他們對中國的基本概念來自世界史這門課程。

當然,孩子到了中學,有了壹定的閱讀能力,有時候會去參觀壹些博物館,甚至有機會去中國旅遊,對中國的印象也會發生變化。

記者:壹個朋友的孩子在美國出生長大。雖然他是中國人,但在去中國之前,他對中國的印象和其他美國孩子壹樣,僅限於歷史教科書。後來,他在夏天去了壹趟中國,所見所聞大大改變了他對中國的印象。

  • 上一篇:教育管理是壹個怎樣的研究方向?
  • 下一篇:雍正是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