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恐龍信息

恐龍信息

恐龍(英文:恐龍)是壹種生活在大約2.35億年至6500萬年前,能夠用後腿直立行走的陸生動物。它是中生代壹群多樣化的優勢脊椎動物。大部分屬於陸生爬行動物,但能直立行走,統治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6543.8+0.6億年。之所以說它是脊椎動物而不是爬行動物,是因為恐龍曾經被歸為爬行動物,但不符合爬行動物的壹個基本特征,爬行的行走方式,以及壹直被質疑的冷血動物。

出現和滅絕時間:恐龍最早出現於約2.4億年前的三疊紀,死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最終在6300萬年前的新第三紀古新世滅絕。

“恐龍”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很久了。早在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發現禽龍,並與鬣蜥進行比較,科學界才初步確定它是壹群已經滅絕的類似蜥蜴的爬行動物。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爵士(1804-1892)用拉丁語為它們創造了壹個名字,這個名字由兩個詞根組成,前壹個意思是“可怕的”,後壹個意思是“蜥蜴”。從此,“嚇人的蜥蜴”成為壹類爬行動物的統稱。我們中國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字翻譯成了“恐龍”。恐龍根本不是蜥蜴。

多樣性發展:早侏羅世至晚白堊世,恐龍家族適應環境,迅速發展,使恐龍向多樣性方向發展,恐龍種群數量增加,使恐龍具有優勢,使其能夠主宰地球陸地生態系統。恐龍種類繁多,形態和習性也大相徑庭。其中,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麽大;小,但幾乎像壹只雞。就食性而言,恐龍有溫和的素食者(吃植物的恐龍)和兇猛的食肉者(吃動物的恐龍),也有既吃植物又吃植物的雜食性恐龍。

習慣:最古老的爬行動物化石可以追溯到古生代的“賓夕法尼亞紀”(約3.2億年前-2.8億年前)。追根溯源,是由兩棲動物進化而來的。兩棲動物的卵需要在水中才能開始發育。爬行動物進化出蛋殼,可以防止水從蛋中逸出。這壹重大改革使爬行動物能夠在沒有水的情況下生存。從2.45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行動物成為地球生態的主宰,所以中生代也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大型爬行類恐龍出現在中生代早期。食草的梁龍和粘龍是體型和重量最大的陸地動物。霸王龍是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此外,生活在海裏的魚龍,生活在空中的蛇頸龍和翼龍,形成了復雜而完善的生態系統。爬行動物在地球上繁衍了大約654.38+0.8億年。在這個時代的動物中,恐龍是最廣為人知的。當人們提到恐龍時,他們會看到壹種巨大而兇猛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也有小而溫順的恐龍。恐龍屬於脊椎爬行動物,曾經生活在中生代陸地上的沼澤和灌木叢中。它們的後肢比前肢長,有尾巴。它們中許多是食肉動物,許多是食草動物。其中,發育較慢的物種類似於最古老的鱷魚和喙,較發達的物種類似鳥類。

恐龍的發現

出土化石:歷史上,人類很早就發現了恐龍化石,但當時由於知識有限,無法正確解釋。據傳說,早在1700年前的中國晉代,在四川省武城縣(當時稱為巴蜀的蜀縣)就發現了恐龍化石。但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成了傳說中的龍留下的骨頭。早在曼特爾斯發現禽龍(第壹種被命名的恐龍)之前,歐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動物骨骼化石。但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所以壹直被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

恐龍的種類

分類:恐龍和其他爬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站立的姿勢和行進的方式。恐龍是完全直立的姿勢,四肢直接建在身體下方。這種結構比其他爬行動物(如鱷魚,四肢向外伸展)在行走和奔跑時更有優勢。根據恐龍帶的不同結構特征,它們可分為兩類:

蜥蜴類,鳥臀目。

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們的皮帶結構:

蜥腳類動物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型,恥骨在腸骨下向前延伸,坐骨向後延伸,與蜥蜴相似。非常醜。

鳥臀目的腰帶在腸骨前後擴張較大,恥骨前側有壹個較大的恥骨前突,延伸至腸骨下方,後側平行於坐骨延伸至腸骨前下方。所以從側面看,骨盆是光芒四射的。(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不同。)

  • 上一篇:時事通訊的範文
  • 下一篇:黎明村屬於哪裏?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