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歷史簡介是什麽?

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歷史簡介是什麽?

壹般來說,春秋時期的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莊王。

齊桓公與葵秋的相遇: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秋(今河南民權東北)召開諸侯會議。齊、魯、宋、魏、鄭、徐、曹等國的君主都出席了會議,周、也派代表出席。會上立下盟約,規定同盟各國重新交好,不亂築堤壩,不囤積糧食,不報天子而把城讓給青博士,史稱“葵山之會”。從此,齊桓公成了中原諸侯的霸主,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史稱“齊桓公開始稱霸”。

城濮之戰與土地實踐聯盟:公元前632年,楚國圍攻宋朝,宋朝告急。帶領軍隊去救宋。為了躲避楚軍的鋒芒,金軍主動退出“三宅”,向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進發。晉文公遇到了金、宋、齊和秦軍,打敗了楚軍。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國會的諸侯是於堅土(今河南原陽),由魯、齊、宋、蔡、鄭、魏、莒等國參加,皇帝派代表參加聯盟。盟約規定:“都判給皇族,互無傷害。”史稱“練土之盟”。

楚莊王贏了:楚莊王,孫帥任屠,整頓內政,興修水利,國家強大。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率軍來到洛邑郊外,周定王被迫舉行歡迎儀式。莊王“得了小調、大調、小調的稱號”。丁是王權的象征,說明他有代周行事的野心。

Xi之戰:公元前627年,秦國攻打鄭,當他回到堯都(今陜西潼關東)時,被晉軍截住。秦軍三將軍被俘,全軍覆沒,史稱“姚之戰”。

春秋中期,晉、楚爭霸,害了鄭、宋等小國。小國普遍厭戰,晉國和楚國也厭戰,想暫時休戰。這就是“為士兵而戰”運動的背景。軍人會議是由宋醫生向榮發起的。公元前546年,晉、楚、齊、秦、魯、宋、鄭、魏、曹、徐、陳、蔡、滕、朱十四個諸侯在宋朝開會,決定以晉、楚為盟邦。除了齊國和秦國,晉國和楚國下屬的其他國家應該共同進步。兵會是在晉楚勢均力敵的時候誕生的。會後,晉楚四十年沒有發生大的戰爭,對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安定大有裨益。

2?戰國七雄

春秋時期經過漫長的戰爭,到了戰國時期,齊、魏、趙、漢、秦、楚、燕七國爭霸,七個諸侯國國力增強,合並戰爭愈演愈烈,因此被稱為戰國七雄。

3?春秋戰國時期兼並戰爭的區別

武器的進步:與春秋時期的列強爭霸相比,軍隊使用的武器有所進步。在春秋時期,大多數武器都是用銅制成的,主要是矛、劍、弓和箭。戰國時期,隨著冶鐵技術的進步,矛、戟、劍等武器逐漸由銅變為鐵,比以前更加鋒利堅韌。與此同時,壹些大型武器,比如機械力輻射的弩,使用範圍比以前更廣。

兵種的變化:西周春秋時期的主要兵種是戰車部隊,作戰方式主要是陣法作戰。戰國時期兵種為步兵、騎兵、戰車。與戰車相比,步兵和騎兵靈活機動,作戰方式從陣地戰轉變為戰役和運動戰。由於武器的先進和軍隊數量的增加,攻城戰和大規模野戰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

兼並戰爭的性質:春秋時期的霸權戰爭,霸權者以擴大勢力範圍,掠奪土地、人口、財富為目的。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統壹戰爭的性質。

4?魏冉穿過中原。

魏是政治改革最早的國家,封建政權建立較早,社會改革進行較快,所以魏的經濟實力日益強大,成為戰國初期最強的國家。

桂陵之戰:魏依仗其實力,不斷攻打朝鮮和趙國,三國聯盟破裂。公元前354年,魏攻打趙,齊國出兵救援。齊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師。孫臏是著名的軍事家。他和田忌密謀西攻魏國,魏軍在桂陵被齊軍截住,大敗。主將龐涓被俘。這就是以“圍魏救趙”戰術聞名的“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公元前342年,魏國攻打朝鮮,齊國出兵救援。田忌、田嬰為將,孫臏為師,魏以太子沈為上將,與龐涓會師齊軍。齊軍用孫臏的計策詐敗,魏軍緊隨其後,追到馬嶺(今山東範縣西南)。中國齊軍伏擊。魏軍大亂,死傷無數。龐涓自殺,太子沈被俘。這就是著名的“馬嶺之戰”。

《徐州襄王》:經過桂陵之戰和馬嶺之戰,魏國元氣大傷,逐漸失去了東方霸主的地位。公元前361年,魏國從安邑(今山西夏縣)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積極尋求盟友對付秦國。在這種情況下,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今山東滕州市東南)相遇,互尊為王,史稱“徐州王”。

5?“合”與“連橫”

所謂“縱向壹體化”,就是關東各國為了抗秦而結成軍事同盟;為了瓦解各國的聯盟,破壞“聯盟”,便於各個擊破,秦在關東積極為國征戰,史稱“連橫”。由於各國矛盾錯綜復雜,聯盟和連橫都不是很穩定。公元前298年,齊國聯合漢魏攻打秦國,連續三年攻打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韓和魏壽歸還了秦國占領的壹部分領土,齊國在東方獲得了巨大的威望。

6?樂毅法器

公元前284年,秦、漢、趙、魏、燕聯軍在燕國大將樂毅的指揮下,在績溪大敗齊軍,樂毅指揮燕軍攻下都城臨淄,連攻七十余城,史稱“樂毅伐齊”。後來齊國的田單以“火牛陣”擊敗燕軍,使齊國轉危為安,但齊國無力與秦國抗衡。

7?秦朝的“遠攻近攻”

武陵王變法後,趙成為北方大國。由於齊楚的衰弱,趙國成了唯壹壹個勉強能與秦國抗衡的國家。秦國的趙浩棋采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他壹方面在東方拉攏齊國和楚國,另壹方面在壹個極地對外用兵,不斷侵占鄰國的土地。

8?長平之戰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韓國向趙國求助。趙派大將廉頗屯兵長平,廉頗采取固守待援的策略。秦軍有很長壹段時間不能進攻,兩軍相持了壹年多。公元前260年,趙王被秦朝所騙,用趙括取代了廉頗。趙括是個紙上談兵的人,缺乏實際經驗。壹到長平,就變陣為攻,對秦國進行全方位的進攻。秦大將假裝落荒而退,另外兩個奇兵包抄了趙的後路。趙括被亂箭射死,趙被俘四十余萬。田雷把他們都殺了,趙從此壹蹶不振。這就是著名的“長平之戰”。

9?秦國統壹六國的吞並戰爭。

公元前238年,秦王執政後,下獄廢了皇太後,罷免了,輔以、李四,秦國為之壹振。公元前230年,秦王為了統壹六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合並戰爭。公元前230年,秦國派的史騰攻打朝鮮,俘虜王安,死在朝鮮。公元前229年,秦朝的將軍王建率領壹支軍隊攻打趙國。次年,趙王被俘,趙公子甲自立為王。公元前222年,代王甲被秦國大將王賁俘虜,趙死了。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秦隨後攻打燕國。次年燕竇王逃往遼東,殺太子丹求和。公元前222年,王甲同時被俘,燕國亡。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引江水填大梁。魏出,魏死。公元前224年,秦王派王建率領60萬大軍攻打楚國,次年俘獲楚王,平定楚國。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俘獲王建而死。至此,秦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統壹了六國,建立了統壹的多民族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國家。

秦統壹的歷史必然性;

從經濟上講,統壹秦國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割據狀態下,各國關卡林立,給交通和商業帶來極大不便,嚴重影響經濟發展。戰國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強烈要求政治上的統壹,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②統壹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自西周滅亡以來,中國壹直處於戰亂狀態,長期的割據混戰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人們強烈要求結束割據割據,向往“四海為家”的前景。統壹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3)民族關系方面,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長期民族融合,華夏民族在中國形成了相當牢固的民族認同,具有較高的經濟文化水平。

(4)秦國的實力決定了秦國將完成統壹全國的歷史使命。商鞅在秦國的政治改革是徹底的。“軍功”制度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獎勵農耕,促進經濟發展,嚴格的官吏管理和法制提高了工作效率。與秦國相反,東方六國沒有徹底改革,內部紛爭不斷,國力壹再削弱,秦國完成統壹成為必然。

⑤秦王嬴政在統壹過程中大顯身手。他擺脫了有利於政令統壹的呂不韋、老艾、皇太後集團,註重廣納賢才,任用了廖偉、李斯、王建、王萬、孟田等人,人盡其才。軍事上采取“遠交近攻”的政策,逐步瓦解六國。秦王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在秦統壹六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上一篇:四字成語“窮什麽”什麽意思都沒有。
  • 下一篇:上海的歷史名人?詳細介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