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書籍裝幀設計的歷史

書籍裝幀設計的歷史

中國古籍沒有“裝幀”二字,而是裝幀,即藝術設計和工藝制作的總稱。明代藏書家孫慶增在《藏書提要》中論述了裝訂藝術:“裝訂不是講究華麗的裝飾,而是講究妥帖、古雅、厚薄適宜、精致端正,這是第壹位的。”也就是說,書籍裝幀的原則是保護書籍的完整性,使閱讀功能和審美要求辯證統壹,絕不是簡單的華麗裝飾。這壹原則對現代書籍裝幀仍有現實意義。

1,簡單形式(竹簡)

簡愛,中國最早的書籍形式。始於周朝(公元前11世紀),盛於秦漢(公元前3 ~ 2世紀)的竹書,古人稱之為簡冊,木書稱為版本。

絲綢書籍裝訂的三種方法

目前帛書的裝幀有三種:折頁,主要用於大面積的帛畫;包裝好了,這個帛書的書頁基本上面積相同,呈長方形。寫完後,把葉子按順序排好,放進壹個方盒子裏。這種裝幀的意義在於,它完全脫離了把竹簡做成壹本書,卷起來收藏的傳統習慣,從而為中國古籍逐步過渡到書葉制創造了條件。卷起來,這種帛書還是模仿簡書把所有的書頁連成壹長條,然後卷起來。因為帛書比較軟,不方便直接卷起來,所以人們就在帛書的左端貼壹個小板條或者棍子,把它卷起來收藏。觀賞壹些絹畫,在絹畫的上端粘壹根蘆葦桿作為軸,中間系壹根線懸掛。

2.滾動形式

六朝時出現,隋唐時期(4世紀至10世紀)廣泛分布。卷軸是由絲綢或紙制成的。四個主要部分:輥,軸,省道和皮帶。

3.折疊和旋風加載(從卷軸加載到相冊加載的過渡形式)

晚唐(公元9世紀)

折疊後,長紙被折疊成許多相連的長方形。

旋風式安裝,折疊好的書前後夾著木板。

宋元時期的壹些折疊佛經與明清時期的明顯不同:宋代在卷前、元代在卷尾安裝書皮,書皮的寬度是書的兩倍以上,全書分別從左右兩個方向包裹。日本學者韓在《古古籍考證》壹書中說,大概就是這種裝幀。他以為這就是《墨莊漫錄》中張邦基所說的“旋風葉”。由於他敘述不清,後人根據他對旋風葉的解釋,認定用壹整本書的封面把折好的書的右邊包起來,把書的頭尾粘在壹起的裝幀,就是中國古籍的旋風裝幀。

4、專輯形式

起源於五代,延伸至明清時期(公元10世紀至20世紀初),造紙術和印刷術是推動書籍發展的重要條件。

5、蝴蝶禮服,壹個盤子就是壹頁,書頁向後折,使盤子中心向內,口向外,折好的口壹起粘在壹張有背的硬紙上,有時用絲綢做封面面料,翻過來時像蝴蝶壹樣展開翅膀,故名。

6、包北莊,類似於現在的平裝本。

線裝,不是把整本書包起來,而是分成封面和封底,沒有書脊。用刀、打孔、穿線把上下部分和書脊壹起切開,做成壹本書。

7.現代書籍形式

平裝、精裝和多媒體光盤。

  • 上一篇:寧波的歷史背景
  • 下一篇:徐州近代史上的名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