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柳宗元資料

柳宗元資料

柳宗元(773 ~ 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粗細。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六合東。劉柳州,又名劉柳州,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柳宗元的人生經歷大致有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青春期。柳宗元的父母已在長安(今陜西Xi安)定居,有壹所農房和許多書籍。父親柳鎮是壹個官員和顧問,他是正直的和生病的。柳宗元自幼受母親陸教育。4歲就能讀14首古詩。少年時,隨父親去過安徽、湖北、江西、湖南。13歲時寫的《李懷光守望崔忠誠、何平》,名字很奇怪。但早年寫文章,主要是為了準備考進士。所以他“以字為作”,“用色於作,贊聲於聲”為能(答魏忠禮《師道》壹書)。他曾自稱:“我因有好學之誌而大有自尊,我佩服古代有大成就的人。”(答龔氏、袁、《為官論》壹書)可見他是有野心的。

第二階段,正式時期。貞元九年(793),進士。十四年,進入博學多才,吟詩作賦的歷程。授予集賢堂權利人物。曾經調任藍田縣尉。不久,他返回朝鮮,在帝國擔任監軍。他與韓愈、劉禹錫同為宦官,並與劉禹錫壹起加入了主張革新的王政治集團。貞元二十壹年正月,順宗即位,王集團當權。柳宗元升任禮部外交大臣,與王等人合作,在半年內推行了壹系列進步措施,遭到宦官、藩鎮和保守官僚的反對。同年八月,順宗被迫讓位給春立親王,即憲宗,改名叫雍正。9月,集團迫害王。柳宗元初貶邵州刺史,十壹月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劉禹錫、魏誌毅、韓泰、陳建、韓曄、淩準、程頤也被貶為原州司馬,史稱“八司馬”。

第三階段是貶謫到園洲時期。永貞元年冬,柳宗元到達永州。在永州的九年裏,我有機會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參觀了這個州的風景名勝,並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歌。《永州八記》、《三誡》、《段太尉軼事》、《甄宓》、《非官話》、《天說》、《天對》、《捕蛇者說》都是這個時候寫的。元和十年(815)春,召至京師。三月,出為柳州(今廣西)刺史。六月,到了我的崗位,官位略有上升,但土地更加偏僻。他在這裏興利除弊,革新國家,發展生產,興辦學校,釋放奴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十四年十壹月卒。當地居民哀悼他,並在羅池建了壹座寺廟。現在柳州的留侯公園裏有柳宗元墓。他雖然政治失意,被貶謫永州、柳州,但在文學上成就斐然。南方人經常找他幫忙,擴大了他在文壇的影響。

柳宗元的文學主張與其哲學、政治思想密切相關。他的哲學思想繼承了王充元氣自然論的傳統,並以當時的天文地理等科學知識加以豐富,帶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元素。在《天說》、《天對》、《非國語》、《論審判》等著作中,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宇宙的本原是“元氣”,沒有創造之神。物質世界的變化是由於陰陽的運動,人類的運勢、社會的混亂和客觀的自然現象之間沒有獎懲關系。他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現在他強調“勢”的進步的社會歷史觀上。在《論封建主義》中,他認為郡縣制優於封建藩屬制,因為它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他肯定郡縣制,主要是為了反對世襲特權,反對藩鎮割據,維護封建國家的統壹。他還反對宦官幹預政治,要求晉文公保留原提案。在《範明甫寧國詩序》中,

《送薛存義序》中提出官員“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人民服務”;他在主張重視農戰記和非官話不借。這些進步思想具有現實意義。然而到了唐代,佛教哲學泛濫。柳宗元自稱“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載”(《送佛者上師序》),認為“最高佛法是般若,最大經典是涅槃□”。天下文人會因為想入而想入,不取經典則反。"(《送主南序》)。當他在政治上受挫時,他進壹步從佛教中尋求精神解放。《文選》中,碑刻、題跋、筆記、序跋、詩文等佛教著作占壹定比例,唐代盛行的禪宗、天臺宗、法宗等學說均有涉及,並認同佛教的唯心主義立場。雖然他也認為“無夫妻,無父子,不以種田養蠶為業,若然,雖吾不樂”(《送僧浩初序》),但他和韓愈壹樣反對佛教,認為它是“怒於外而留之,知石而不知玉”(同上)。他說:“我所取,與《易經》、《論語》相合。聖人雖復活,得不到,棄之”(同上)。他反對的只是那種認為孝為上,遺為貴(《送袁為師序》)的和尚。他從“儒以禮立仁義”的角度看待佛教“法”,說“儒以禮行,以法感興”(《南嶽大明寺法·僧碑》)。這削弱了他思想中的唯物主義因素。

柳宗元的哲學和政治思想也影響了他的文學思想。在散文理論方面,第壹,他和韓愈同時提倡古文,對散文的內容同樣重視,強調道與散文的主次關系,主張“作家應以明道為鑒”(答魏忠禮《師道》壹書)。但“道”的內容與韓愈只講仁義不同。他認為“達道者,只是耳之事”(《報崔安學者論為文》),“實意為用者,是道輔佐時世之事”(《答吳武靈非官話書》),“以異人(民)為己任”,“以博(霸)助天下”,“凡君子為道而舍。從這壹點出發,他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主張文學要“有益於天下”(讀韓愈《傳》後記),主張“文學之用,修辭之用,反諷之引”(《楊評論集序》),強調作品在現實中的作用。其次,他也非常重視藝術形式的作用。壹方面,他反對片面追求作品因其內容而具有豐富多彩的形式,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書籍因妳的貴言而被人稱道,作品因粉密而被人以為,無非是虛無”(《報崔安之士為文》),“我夫為書,文采豐富,不顧事實,卻以誣責他人而獲益,張芝生日豐富,對後人有吸引力。"另壹方面,他也批判了忽視藝術形式的傾向,認為"無字之言為泥"(答吳武靈《非官話書》),"其言雖俗到可以用,缺乏文采,但動則不固聽,自吹其後學,作言而衰,君子無可奈何"(《楊雜文序》)。好的內容必須輔以好的形式,具有藝術感染力,才是完美的作品。第三,他認為寫作壹定要認真,不能“馬虎”、“懶”、“昏”、“驕”,以避免文章“抄襲”、“馳騁”、“雜”、“驕”之弊(答魏忠禮《師德書》)。他強調“作品多以事跡為根據,以誠為先”(《報袁俊、陳秀彩以避師名》),並指出了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第四,尊重先秦兩漢著作,提出學習儒家經典、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並向他們學習,以為可以為我所用(答魏忠禮《師道》壹書),但同時也不要陷入“尊古虐今”(以友談為文)。在詩論上,他繼承了劉勰的比興詩論和陳子昂的吉星詩論的傳統,與白居易的《元曲九書》諷刺詩觀是壹致的。他說:“啟發諷刺的話,不如啟發別人”(《楊評事集序》),“我因病而感於世沈郁,言滿枝葉,可以用之”(答龔氏《沈》)。同時,他接受了司馬遷的說法:“詩三百首,大概是由於聖賢憤而為之。此人有克制感,不能明白道。”(《史記·太史公列傳》序)他認為“患世之真君子,滿腔熱情地呻吟著向世人求知,而其逃避之誌,不算什麽。”所以,那些感到憤懣失意,苦思其誌以報時世,以言形之,並引申為歌唱之人,也是在做他們所擁有的,而未能做到他們所做的(《婁二十四士花時詠酒序詩》)。這和韓愈的“不平則鳴”理論類似。但是,他所說的讓他感到憤怒和沮喪的,卻是那些決心要用這個世界卻做不到的人的作品。這種關於創作動機的論證,與韓愈所謂的“窮詞易善”(《靜潭唱詩序》)和“自怨其不幸”(《送別孟冬野序》)相比,有著不同的意義。柳宗元的詩文理論代表了當時文學運動的進步傾向。

文學創作柳宗元壹生留下了600多部作品,包括詩歌和散文兩部分。文的成就大於詩歌。

柳宗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近百篇是駢文,並沒有脫離唐代駢文的習慣,但也有像《隋煬帝揚州太守扶南君廟碑》這樣的佳作,是唐代特別贈送的。古文部分大致可以分為五類:議論文、寓言、傳記、山水遊記、騷賦。其中不少是現實內容豐富、藝術技巧精湛的作品,尤其是貶謫南方與社會深度接觸之後。

評論包括哲學、政治方面的文章,也有以評論為主的雜文。其特點是筆法犀利,論證準確。《天說》是哲學論文的代表作。《封建主義》和《天罰》是中長篇政論文的代表作。晉文公的《為原論點辯護的問題》、董曄的《堤豐之辯》和伊尹的《解贊五論》是政論文的代表作。特別是《論封建主義》,林紓稱之為“古今文學,直接反對”(《韓研究法》)。

寓言繼承了莊子、韓非子、魯《春秋》、《列子》、《戰國策》的傳統,又有新的發展。他的寓言多用於諷刺和抨擊當時社會的醜惡現實,推陳出新,創造奇思妙想,善用各種動物的擬人化藝術形象來表達哲學或政治主張。代表作《臨江麋鹿》、《貴州毛驢》、《永某家老鼠》組成的《三誡》,通過對麋鹿、毛驢、老鼠三種身體狀態的描寫,反映現實,形象生動,語言犀利。篇幅雖短,但有波動。《列傳》、《列傳》等文章嘲諷貪得無厭、以虛聲惑人的人,也有嬉笑怒罵的,表現出高度的幽默和諷刺。

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的傳統,又有所創新。壹類是關於勇敢正直的上層人士,如段太尉的奇聞軼事,描寫了段勇敢與強奸犯鬥爭,真正關心人民疾苦的動人形象,也描寫了驕兵的流氓形態和虐殺人民的罪行。文章充滿生命力,壹直以韓愈《張中丞傳序》說。另壹類是描寫下層社會被壓迫的人物,如《子人傳》、《種樹駱駝傳》、《兒童區傳》、《宋慶傳》、《捕蛇者》等。,它以進步的政治立場和深切的同情,反映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才華、遭遇、高尚的品格和反暴力的精神,並在真實人物的基礎上加以誇張和虛構。桐城派古文家認為《宋慶傳》“不小說化”(吳德玄《月初樓古代文學概論》),恰恰表現了柳宗元傳記的特點。柳宗元在《讀韓愈茅穎傳後記》中說:“不為聖人所棄”,恰恰說明他對小說的理解是正確的。這類作品是他的主張的實踐。

《山水遊記》是柳宗元最受歡迎的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這些遊記是永州貶謫後寫的,永州的作品比柳州的好。著名的《永州八記》:西山初宴遊記、鈷塘、鈷塘西丘陵、丘陵西小石塘、袁家可、石渠、石堅、小石城山都是典型的例子。這些作品,畫廊式的,表現了湘桂之交的山水,繼承和發展了酈道元《水經註》的傳統。《水經註》是壹本地理書,客觀描寫景物,較少表現主觀感受。柳宗元的遊記將他的人生經歷、思想感情融入到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中。由於對客觀景物的深刻觀察和對慘淡經營的把握,我能準確地反映對象,在藝術思考的過程中,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的身影中,用被遺棄在偏遠地區的美景來表達我的不幸,傾訴我的憤懣和沮喪。除了這種借景抒憤的特點,他的遊記中還有對壹種寧靜心境的描寫,表現了他在極度抑郁中對精神寄托的追求,如所謂“冷峻的外表和眼神,□□聲音和耳朵,無憂無慮的虛者和神的尋求,幽深寧靜的人和心的尋求”(鈷西之丘),“凝神釋懷,與萬物和諧”(。至於對山水的直接描寫,文筆或峭潔,或清麗,有的是“紅綠”(《袁家客記》),有的是“綠得刺眼”(《西山宴遊記》)。寫出山石的形狀,或似“牛馬飲於溪中”,或似“熊爬山”(《潭西之丘》);畫壹條小溪的形狀,要麽是“舟楫若窮,豁然無涯”(袁家柯記),要麽是“魚兒皆遊於空中,陽光澄明,影於山石上”(小丘小石塘記之西),都能以細膩的語言藝術地再現自然之美。後世寫旅行記者的,常被視為典範。

騷賦也是劉問的特色部分。屈原的騷體,東漢以後,形神俱失。柳宗元在政治鬥爭中失敗,長期被貶謫,憤懣多情,與屈原有相通之處。懲惡揚善,賦,孟貴賦,下獄山賦,吊死屈原文,詛咒屍蟲,赦免毒蛇,痛恨國王等。,都是以《離騷》和《九章》的形式,或者直接。(蒼平)兩個巨型件,天堆和,是模仿和齊發,這是另壹種類型。上篇很多地方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回答了《田文》中提出的問題,涉及宇宙和人事的方方面面。後壹種以問答的形式,誇大了山西山川的險與實,士兵的實與物產的豐富,歸結到唐堯政治清明的主題。這兩篇文章在造詞上很奇怪,但也有壹些晦澀難懂的地方。

只有140首詩,都是貶謫後寫的。前人對劉詩歌的評價,大多認為其繼承了陶淵明的傳統,與王維、魏並稱“王、孟浩然、劉”。這主要是指他的五首古詩,如楊萬裏所說的《初春相見耕者有其田》《西居·飲酒·讀書·體驗》《詠史》《三涼頌》《荊軻頌》等,思想內容相近,語言樸實。“五言詩古體淡雅,卻韻味十足。陶淵明、劉子厚也富。”但他也有其他五首古詩,如《初秋夜坐武陵》、《清晨與趙在其廟中讀經》、《圍巖水幕》、《巷口亭瀟湘二水會》、《登州石池》、《望橫江入海口》、《壇道深傾向香陵山》、《南溪題》、《與登西山》等。,但他們是在向謝靈運學習。但是,謝與劉的人生經歷不同,思想性格也不同。劉的詩美中有苦,同中有異。柳詩歌除了繼承陶、謝的傳統外,還善於表現慷慨悲涼的風格。《哀呂衡州》、《哀連州外臣司馬》等五首古詩,悼同路人,貶謫永貞政變,魏歌頌俠義行為。《行路難》、《東門之旅》、《籠鷹詞》、《寄語魏恒》等七部古書,都是寫實的,或吟詠仁人誌士,或揭露豪傑之惡,或痛斥藩鎮之亂,或描寫艱難險阻的人生。《崇唐歌》12首,熱情歌頌了初唐在反對突厥、吐谷渾貴族軍事集團入侵中取得的成就,體現了維護國家統壹的愛國思想。形象宏偉,文字驚人,山河壯麗,石破天驚。“上柳州塔送張庭封四郡”等律詩,在唐代七律中頗有名氣。《德衡州書》以詩寄之,《嶺南之行》、《龍城之狂》、《送別小弟宗彜》,通過對南方奇俗的描寫,抒發貶謫生活中的悲涼,而在唐律、絕句中,如在長沙郵局前南樓感老,在浩初隨主人遊山送親友進京、 不醉時送信差到驛站,縱使二月榕樹葉落柳州,付曹石遊襄縣,或抒情,或深邃獨特,或悠揚悠揚。 可見,劉詩歌是豐富多樣的,是不拘壹格的。

對於柳宗元及其作品的評價,以往人們多是肯定其作品而貶低其作品,這是因為對王集團缺乏正確的認識。韓愈稱贊其作品為“瓊居,吹牛壹大堆廢話”(《劉子厚論》),“雄壯飄逸,似司馬子長(遷)、崔(真)、蔡(庸)所不及”(引自劉禹錫《劉軍集紀》)後來,從劉□、宋祁、歐陽修、王安石、蘇軾到清代的張博興、林紓等批評家都持此觀點。為柳宗元賠罪的第壹人範仲淹,不僅稱他“禮義精準”,還稱他為“奇人”;認為王士為國盡忠,“唐書因成敗而駁,無以正”(《敘夢序》)。後來,與他關系密切的嚴友宜、李贄、王夫之、、張等人也為之爭辯。在肯定劉問成就的前提下,批評家常拿韓和劉作比較,有的認為劉不如韓,有的認為韓不如劉。如宋祁說“柳州為文之作,或不如韓官部,不靠古,而立足於自身”(註)。《後劉文》、《答程魁》、《古文選序》等著作,大贊朝鮮,打壓劉。晏殊、嚴羽、、劉熙載、等都主張抑漢抑劉。焦循稱贊維生素為“唐宋以來唯壹壹人”(阮元《揚州焦循傳》)。陳艷認為“來之不易的楊柳有幾種結局:寫詞無絲毫粗鄙,壹也;“結構成妳自己的臉,第二;才高,而知頗不猶太,三也;據工具,人不敢言,四也;謹記其優,不塗字從抄,五也。這五樣東西都是昌黎所缺的”(《石論文》)。張的《劉》是壹部極其崇劉抑漢的作品。然而,大多數學者,除了張之外,都把目光集中在劉問的形式上,無論是對它的提倡還是壓制。偶爾會涉及到本文中的思想,如劉禹錫、王肯定無神論,而蘇軾、何超則相反。評論界對劉石也有不同的看法。蘇軾稱之為“外燥而內脂,似淡而實美”(《東坡題跋》詩話),“古樸而古之精,廉頗而味美”(《蜀黃子思詩集》後),肯定了劉詩歌接近陶、魏的風格。還有人過分稱贊其為“妙古今”(《王誌防詩》),“清詞美句不可全,功名隨日月爭光”(胡載《苕溪漁事後》),“詩聖”(袁宏道《與李龍湖》)。而持揚柳抑韓論者則稱之為“精致古詩詞,不如朝鮮。”天下大同元時,韓猶德略俗,惟子侯獨能言,故非英雄也”(劉克莊《後村詩》)。反之,持褒漢抑劉論者,要麽稱之為“鋒芒太窄,不及漢之壯闊”(徐寅方《詩選》),要麽稱之為“近乎卑微,尤缺於道”(王士禎《易言》)。

這壹集和柳宗元集的版本,都是由劉禹錫編輯,題名為《河東先生集》,宋初木秀出版。《四庫全書》所收宋《劉先生訓詁集》共45卷,外卷2卷,新編外卷1卷,是現存最早的劉集。現存43卷,他集2卷,外集2卷,宋統宗、張敦義、潘加註的《先生文集》1卷,並有四輯影本,是目前最早的影印本。宋統宗說,45卷本的《新編劉唐作品集》是宋建洲印刷的,現藏於北京圖書館。宋代魏懷中編註《劉先生文集》500條,其中《外集》2卷,新編《外集》65,438+0卷,《龍城錄》2卷,附錄8卷,並有《文遠亭》影印本。宋代廖編註的《河東先生集》共45卷,外卷2卷,有補遺、附錄等。,是宋代最後的註釋。曾有宋唐本幽本,中華書局上海編輯部印制,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明代蔣編《六合東集》四十五卷、五卷、遺註及附錄,雖采用舊註,但多為蔣自註。有明三經刻本,四部的排印。

關於柳宗元的生平事跡,可參考韓愈《劉子厚墓誌》、《唐書新舊列傳》、《文安裏劉先生年譜》(載《劉竹姬列傳》五百篇,不包括《月牙堂叢書》)。現代著作,石《柳宗元年譜》(武漢大學學報,第1期,1957,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山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柳宗元年譜》初稿(第3期,1974)可供參考。關於柳宗元的研究著作,張的《柳》是壹部以翔實的材料為基礎的關於柳宗元著作的大討論,但它強調的是柳抑朝論。

  • 上一篇: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在繼承中發展”教案
  • 下一篇:初中歷史模擬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