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

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

在中國古代,為了滿足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人們發明了許多計時儀器,如手表、日晷、漏刻等。

作為最早的鐘表之壹,日晷起源於標準手表。手表本身具有壹定的計時功能,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水平日晷的作用。

漏刻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計時工具之壹。漏是指盛滿水的漏壺,刻是指壹天的時間劃分單位。

古人將壹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以十二地支命名,每個時辰為兩小時。

古人把壹晝夜分成12個小時,也把壹晝夜分成均衡的壹百個四分之壹。壹晝夜之所以分為壹百分鐘,與古代計時工具的缺失有關。古代用銅鍋滴水法計時,“刻”是指滴水桶上的刻痕。日夜滴壹桶,分成壹百個四分之壹。

這種做法可能起源於商朝。漢代改為120刻,南梁改為96刻和108刻。幾經周折,直到明末歐洲天文知識的傳入,才提出了九六刻書的改革,並在清初使之成為正式的制度。這樣就會變成每小時4個小時,每個小時相當於現在的15分鐘。

沙漏、日晷等古代計時裝置,原理上無法保持準確。直到伽利略發現了擺的等時性,惠更斯將這壹定律應用到計時器上,制成了世界上第壹個計時擺鐘,人類才進入了壹個新的計時時代。

在古代,受科技水平和計時手段的限制,夜晚分為五期,報時敲鼓。每個時期被稱為“更”,每個“更”是今天的兩個小時。壹個是從19到21,壹個是從21到23 …以此類推。所以叫五更,五鼓,或者五夜。

擺好日晷,讓它漏壹漏,這樣才算準時間。古代計時方法之壹的立表,在太陽上豎起木樁,觀察其影子來確定時間。後來,“立表”就是嚴明軍紀的守則。漏水,漏壺裏的水下水滴在標記時間。

在吃動物、吃血的時代,人們的時間觀念非常淡薄,基本處於“睡到自然醒”的狀態。他們醒了就去上班,餓了就吃飯,活得真自由。後來人們發現雞叫的時候已經快天亮了,就把它當鬧鐘用。

古代有壹種計時工具叫“火鐘”,古人用燒香的方法來計算時間。比如讀書的時候念壹香,工作的時候就做兩香。或者點壹盤香,看看燒了多少,就知道時間過去了多少。有的人在香的某個位置系壹根紗,線的壹端系壹個銅球,銅球下面放壹個銅板。當熏香燃燒紗線時,銅球落入盤中,叮當作響。這是古人用的“鬧鐘”。和現在的鬧鐘比起來,有點土氣,但對當時的人來說已經很有意思了。

古人曾經發明了壹種帶有簡易聲學報時裝置的“漏壺”。它的接水壺上有龍、虎、雀、龜的雕像,它的木箭上可能有壹組牙齒,相當於每個時辰的象征。這時候就可以攪動相關的機械結構,讓朱雀雕像吐出壹顆珠子,敲響銅板,報時。這種機器不僅報時準確,而且作為玩具也很有趣。

其實也沒什麽。到公元1360年,詹西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具有機械鐘結構,被後世稱為機械鐘的始祖。此外,他還巧妙地增加了壹個機械撥動裝置,驅動站在五輪沙漏上的兩個木制人物敲鼓報時。每隔壹小時或壹刻,就會有兩個木頭人自己出來敲鼓報時。但是明朝以後,中國的科技開始衰落,古人沒有做出更先進的計時工具。清朝皇宮裏流行的鐘表是由西方傳教士帶到中國的,中國的人們開始使用西方的鐘表。

  • 上一篇:NBA歷史上有兩個0.1秒絕殺球。李尚義為什麽有效?還有壹次喬丹率先否認?
  • 下一篇:110022基金凈值(110022基金凈值今日估值)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