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古代有哪些家規?

古代有哪些家規?

壹、西周初年姬旦的《鳥誡》

原文:老無大理,不棄之,不備壹人。君子壯如牛,不與牛爭;像馬壹樣走路,不要和馬較勁;智慧如秀才,不要和秀才爭智慧。德廣而敬者,尊之;聰明而有智慧,守著愚人,受益匪淺。

不要拋棄親戚或老朋友,直到他犯了嚴重的錯誤。不要因為完美而責怪某人。壹個有德行的人,即使壯如牛,也不會與牛爭氣。

即使它像馬壹樣飛,也不會和馬爭速度;即使智慧如秀才,也不會與秀才爭智。有大德的人,用謙卑的態度對待自己,就會得到榮譽;如果妳聰明睿智,行事愚笨,妳會受益匪淺。

第二,春秋末期,孔子在魯國的家訓

原文:不學詩詞,無話可說;不學禮儀,就受不了。

有壹天,孔子站在院子裏,他的兒子孔鯉“匆匆穿過法庭”,這意味著采取短步驟。走在上級長輩前面,要“趨之若鶩”,低著頭,快步走。這叫“趨”。

於是孔鯉看見他的父親孔子站在院子裏,於是他低下頭“匆匆”而去。子曰:“罷,學詩乎?”“不會”不學詩怎麽說話?“——不學詩怎麽會說話?

又過了壹天,孔子又站在庭院裏,孔鯉“匆匆走過庭院”。子曰:“罷,學禮乎?”還沒有。“妳為什麽不學禮儀?”不學禮儀怎麽做人?

第三,三國時期,蜀國宰相諸葛亮寫了《誡書》和《誡侄書》。

原文:靜以修身,儉以修身。不留園,誌不清,不靜,不遠。(勸誡書)

用寧靜提升自己的修養,用節儉培養自己的品德。不動聲色就無法明確自己的誌向,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

夫誌要高遠,崇聖賢,棄情欲而滯,使凡夫之誌得以展露,得以感受;忍屈伸,去細件,廣問,改掉小氣。(侄子的戒律書)

壹個人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敬仰聖賢,控制自己的情欲,擺脫被壓抑在胸中的庸俗思想,讓那種近乎接近聖賢的崇高誌向在妳身上清晰地體現出來,讓妳心生動搖,心領神會。要能適應順利曲折等不同情況的考驗,擺脫瑣事和感情糾葛,廣泛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

第四,金代王瑯琊家訓

原文:丈夫言傳身教,信以為真也;推美以領,德也;出名顯親戚,盡孝;哥哥衣衣,族嚴新,很有愛心;沒有什麽比放棄金錢更重要的了:這五樣東西是身體的基礎。

翻譯:言行能壹致,是信仰的極致;把自己的美名給別人,自己的過錯自己承擔,這是美德的極致;傳播好名聲讓親人顯赫,是孝道的極致;兄弟歡喜,宗族歡喜,是贊之極;面對財產,沒有比謙卑更好的了:這五條是立身之本。

五、北宋歐陽修《歐陽永書集》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家不學也不知道。”然玉為物,有恒常德;雖然不是工具,但對玉沒有傷害。人之常情,因物而動,不學則已,小人而非君子,但不能不學!支付遊戲費用。

翻譯:玉不雕琢,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但是,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恒的特性。即使不磨成物,也還是玉,不會被損壞。

人性在外界事物的影響下會發生變化。所以人不讀書,就會失去君子的高尚品格,成為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 上一篇:吳尚面條的歷史
  • 下一篇: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壹單元試題及參考答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