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涇陽茯磚茶的歷史演變

涇陽茯磚茶的歷史演變

在中國古代,歷代統治者看到了這壹點,用茶來治理邊境。從宋代開始,就有了以茶治邊的政策。朝廷設立“茶馬司”,以茶換馬,與邊民進行“茶馬交易”,統治邊民,從中漁利。涇陽茯磚茶是歷史上各代“茶馬貿易”中使用的主要茶葉。

涇陽地處嶺北,不種茶,但涇陽地處關中腹地,涇河下遊。自古以來就是三福名區,京畿重地,也是南茶北上的必經之地。因此,涇陽自漢代起成為“官茶傳入”中原的集散地。官茶到了景平,另作考察。制成茯磚茶後,銷往西北各地乃至絲綢之路沿線的中西亞各國,形成了加工運輸中心樞紐。在漫長的經銷、加工、生產過程中,茶商無意中發現,加工出來的茶葉中生長著“金花”(茯磚茶中的“金星斑”被茶商稱為“金花”)。由於“金花菌”在紅茶二次發酵中的生長、繁殖和代謝,使原有的紅茶品質有了很大的改變和提高,從而形成了茯茶的獨特風格。在此基礎上,茶商不斷探索、總結、改進制作工藝並定型,形成了涇陽獨特的茯磚茶產品。據史料記載,茯茶(散茶)於熙寧年間(1068-1077)出現在北部的景平。茯磚茶成型於明朝洪武元年(1368)前後,距今643年。

嘗試異地未果——涇陽茯磚茶的獨特魅力

涇陽是歷史上唯壹的茯磚茶加工基地。茯磚茶能在涇陽建近千年是自然的。

“金花菌”孢子由原茶本身攜帶。為什麽它們不能在別的地方生長,而在涇陽呢?第壹,涇陽的水質、酸堿度、礦物質適合“金花菌”的生長發育。第二,涇陽地處關中平原腹地,在俞曄和涇河下遊之間。北部有兩個嵯峨的山系,南部是地勢低窪的鐘南山山,形成了既有關中氣候特征又有濕地氣候特征的獨特自然環境。這種獨特的氣候條件正好適合“金花菇”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第三,技術因素,也有人為因素。包括制作工藝,炒茶的溫度和含水量,開花的溫度,磚體的緊密程度等。古代沒有溫度計和濕度計,全憑工匠的經驗和感知。千百年來,有多少人試圖在涇陽之外引進涇陽茯磚茶制作技術,卻沒有成功。也說明歷史上的“三離”(無涇陽水、涇陽氣候、涇陽人工藝)是合理的,涇陽是茯磚茶的最佳生產地,不可動搖,不可替代。就像有些人想把貴州茅臺[181.93-2.19%]的茅臺酒引進本地生產,也無法做到茅臺酒的獨特風味。

新中國成立後,相關決策層決定將茶葉的加工生產轉移到產茶區。當時只考慮降低生產成本而不考慮水質和氣候環境是不科學的。景陽科技是40年代在湖南安化引進的,50年代才有百花齊放。但采用了噴霧接種技術,茶葉產品開花分散且少,仍達不到涇陽原有的開花水平。口感、滋味、品質也與涇陽產的茯磚茶不同。

涇陽茯磚茶在茶制品中有“金花菌”生長繁殖,極大地改變和提高了茶制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這也是茯磚茶品質較其他茶制品獨具特色的原因。

歷史銘記時代的呼喚——涇陽茯磚茶的輝煌復興

涇陽茯茶生於宋代,涇陽茯磚茶成名於明代,興盛於明清至民國。

歷史上,茯茶向西運輸主要依靠駱駝和馬。出售後,夫差主要帶回毛皮、草藥、香料、珠寶等。蘭開斯特,甘肅,寧夏和青海。茶葉在涇陽由南向北運輸後,主要帶著涇陽改制的蘭州水煙、涇陽加工的皮革制品、中藥材和涇陽生產的硝、棉布等返回。明清和民國時期,商品生產和商業貿易進壹步擴大,穿越井陘的茶葉數量不斷增加,茶葉西運問題突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增加客流量,茶商們試圖改進茶葉包裝,減少茶葉體積,開始建造磚茶,於是“涇陽茯磚茶”誕生了。這壹時期也是涇陽茯磚茶發展的鼎盛時期。《涇陽縣誌》載:“清朝雍正年間,涇陽為商賈匯聚之地”。涇陽有131事務所。其中經營茯磚茶的商戶門店有86家,每家每年約300-500噸。當時涇陽茯磚茶除了銷往西域,還銷往俄羅斯、西番、波斯等40多個國家。據呂坤《秦蔣智略》記載:“涇陽縣官茶入關,運至茶鋪,分別查驗,運西。檢查茶葉的人也有壹萬多人。”當時涇陽縣及其周邊地區有許多茶店、茶館、作坊、茶鋪,非常熱鬧。白天人山人海,交通繁忙。夜晚,燈火輝煌,歌舞祥和。多麽繁榮的景象。

1873之前茶商分東櫃和西櫃。東閣是漢族,西閣是回族。1873後,陜甘總督左改票支持湖南人,涇陽增南閣(均為湖南人)。是涇陽茶商的鼎盛時期。

  • 上一篇:和平號空間站的歷史
  • 下一篇:曹娥江流域概況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