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急!!日本中世紀文學的歷史階段和主要成就

急!!日本中世紀文學的歷史階段和主要成就

日本古典文學(書面文學)有1000多年的歷史。從八世紀初至十九世紀中葉,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古代早期、古代晚期、中世紀早期和中世紀晚期。(註:《泰晤士報》對日本歷史的劃分看法不壹,尚無定論。比如日本封建社會開始的時候,有五種不同的看法,上下的差距達到了六七個世紀。從日本大多數歷史學家的觀點來看,倉時期被視為進入封建社會的界限。參見《彥博日本史辭典》中的“封建社會”,彥博書店,1964版,第178頁。)

壹、早期古代文學

公元前後,日本基本結束了原始社區社會。起初,壹些地方出現了壹群小酋長。4、5世紀,在大和(今奈良縣的壹部分)崛起的強大天皇天皇逐漸統壹了日本,建立了“大和政權”。日本中央集權皇權制度的建立與對中國文化和技術的接受密切相關。中國的古代文化、生產技術和漢字是通過朝鮮半島或直接接觸傳入日本的。特別是七世紀以後,日本中央政府與中國隋唐王朝有了更多的直接接觸,向唐朝派出了十幾個大規模的使團,還有留學生和學僧來華留學。這壹措施延續了200多年,足以說明古代國家在崛起階段的進取精神。當然,日本古代貴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統治,創造自己的貴族文化。

日本最早的文字文獻出現在8世紀初,即“奈良時期”(710-784)。這壹時期書面文學的代表作品有《古代故事》和《千葉集》。當時日本還沒有創造“假名”,兩本書都是借助漢字書寫的。前者漢字不僅用來表意,還用來表音;後壹種漢字主要用作音標。

《史記》是壹部記錄古代神話傳說的作品。寫於公元712年。從這本書的序言可以看出,它是在皇帝的命令下編寫的,目的是試圖用神話來證明皇帝血統的權威性。由於這種政治目的,在古代的記載中有很多關於神的血統的無聊解釋。即便如此,也不能掩蓋《古代故事》這本書裏壹些生動的神話傳說的文學性。

神話是古代人通過美好的幻想對自然現象的解釋,或者表達人們支配自然的願望;《史記》也不例外。它的很多章節或片段,比如第壹卷的《海星和邢珊的故事》,講的是漁民和樵夫的爭執,然後轉到邢珊娶波塞冬之女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旱澇潮汐的自然現象也用美麗的想象力解釋。《奧國之命求婚的故事》主要由幾組情歌展開。中卷有很多古代群毆的歌謠,二卷記載了古代部落之間的戰鬥傳說。所有這些,作為反映日本古代民族生活氛圍的文學原著,具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力。

八世紀下半葉,出現了和平歌曲集《葉晚集》。全書共20卷,和合之歌(註:和合之歌是古代日本人用來區分民族固有的詩歌和中國詩歌的名稱。壹般來說,宋指的是前者;詩指的是後者。和歌只有固定的詩體,沒有韻。長歌(註:長歌的音樂號碼法是5.7.5.7...7.7,其中5.7可以重復多次,長度不限。)和短歌(註:短歌節奏為5.7.5.7.7,31個音節。)等體裁)共4500多首。

《葉晚集》的編纂方法因卷而異。有的卷按時間順序排列,有的卷按內容分為三類:雜歌、挽歌、互聽之歌(廣義是給予答案的歌,狹義是保衛人民的歌(士兵守邊的歌)。

《葉晚集》有署名作品和匿名作品。無名氏的部分作品屬於民歌民謠;很多被點名的作品都是所謂著名“歌手”的創作。集中署名的作者約450人。

除了少數傳說的作者(有些可以追溯到三四百年前),著名“歌手”的活動大多集中在七世紀初至八世紀中葉這壹時期。這壹百年可以細分為三個時期。早期的作者多為帝王,如舒鳴、鐘鳴、天智帝、太田王等。這壹時期是古代日本中央集權國家準備和擴張的時期。這幾個人的演唱風格都以風格簡單、率真著稱。作曲的背景往往與當時的歷史動蕩有關。

中期的作者活躍於七世紀中葉後、八世紀初,其中代表作者有柿本人馬陸、高適內格羅、桂芝王子、壹山壹良、三陪、山部四郎、李進村、高橋蟲馬陸等人。這些人在當時都是貴族或者中下層官員。他們的演唱風格各具特色,為和聲歌曲形式的完成和藝術手法的完善做出了貢獻。柿子本人,馬陸,自古被稱為“歌聖”。他擅長駕馭長歌的風格,創作了許多懷舊歌曲和挽歌,如高適親王的《宮喪之歌》、《渡江廢都之歌》、《妻子之歌》、《亡妻之歌》等。他的懷舊歌曲,以宮廷為主題,表現了對古代國家崛起時期的敬仰和向往,基調蒼勁有力,陰郁悲壯。表達我個人情感的關於妻子離別和悼念的歌曲,寫得意味深長,有著深刻的悲傷。他善於運用對仗和枕詞(註:“枕詞”是和聲歌曲中特有的修飾詞,又稱“冠詞”。每壹個枕邊詞都關聯著壹個特定的修飾詞,起到豐富聯想、調節聲調的作用。),用詞豐富,音韻流暢,性情誠懇。高適的黑人和山部的紅人擅長寫關於風景的歌曲。他們筆下的自然風光,情感飽滿,風格清新。高橋蟲馬陸擅長寫傳奇歌曲。第九卷載有以民間愛情故事為題材的長歌行,如《唱河浦道子歌》、《唱勝鹿女歌》、《屠園見聖母歌》等,對事件、人物刻畫細膩生動,獨具特色。

在這些“全葉歌手”中,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對山上美好的記憶。他年輕時曾是唐大使派往我國的隨員。他的長歌大多配有用駢文寫的長序,顯示了他深厚的語文素養。他著名的長歌《貧窮問答歌》是唯壹壹部直接反映古代法制國家統治下人民苦難的作品。這首歌的全文翻譯如下:

雨夜,寒冷的雨夾雪天。在寒冷的冬夜很難抵禦寒冷。粗鹽對酒喝,糟醅談加熱。鼻塞頻繁,背部彎曲,反復咳嗽。撚著小胡子很難抵禦徹骨的寒冷。給我蓋上麻布,穿上我的碎布。雖然我什麽都有,但我無法抗拒這寒冷的夜晚。那些比我還窮的人,聽我說,問幾個問題:老婆孩子哭了,爸媽又餓又冷。在這種悲慘的時候,為什麽要過年?

雖然世界廣闊,但我很難壹個人。日月雖明,妳照我嗎?全世界都是這樣,還是我壹個人?上帝偶爾生下我,種田從不閑著。穿著無棉大衣,布條垂在肩上。衣衫襤褸如海藻,如何禦寒?低矮的房子要倒了,米店睡在濕地裏。老婆孩子蹲在腳邊,父母依偎在枕頭上。全家大小,嘆息嘆息。爐子上沒有煙火,鍋上掛著蜘蛛網。我已經餓了很多天了,已經不記得三餐了。音細如線,竭柔如棉。禍不單行,沸油澆火焰。經理很生氣,在屋前大喊大叫,手裏拿著拐杖,催促田納稅。世界如此,我這輩子怎麽可能被辭退?

【反宋】(註:反宋——受中國《還原話》影響,依附於長宋,以短宋的形式再次諷刺了長宋的主要內容。)憂天下!世界的恥辱!討厭不會飛的鳥,想要沒有翅膀的飛翔。

這首歌有各種各樣的詮釋。總的來說,這首歌的前半部分傾向於被理解為古代文人對貧困狀況的自訴,他推己及人,甚至思考比自己更慘的農民的疾苦。後半部分是代表農民的回答,講述了古代阪田制下農民無門可訴的悲慘境遇。

《葉晚紀》的已故作者是由野口友和她的偉大同伴阪本朗努。此時時代已經進入法制國家後期,古代社會暴露出各種矛盾,開始走上解體的進程。tomo no Yakamochi的演唱風格反映了這壹衰落時期的特征。他的短歌特點是淒美,纏綿。阪本朗努寫了壹些優美的情歌。

《葉集》中無名氏的歌曲約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壹。這些歌曲中最有特色的是14卷收錄的200多首“東歌”(該州東部的民歌)。這些民歌大多以愛情為題材,不僅語言樸實自然,而且以各種勞動場景作為對比、刺激等藝術手段,使這些民歌趣味盎然,富有勞動人民的生活氣息。有些歌曲還表達了自己對愛情忠貞不渝,不怕父母暴力幹涉的感情。第20卷載有92首“反人民歌曲”(戍邊士兵的歌曲)。這些歌曲反映了在古代皇帝制度下被迫離開父母和妻子並遠離邊疆的士兵的悲傷情緒。除了上面提到的壹些歌曲,《葉晚集》還收錄了許多反映古代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作品。

總之,《葉集》在文學史上的價值不在於它的古老,而在於它反映了古代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它深刻而真摯的風格。《葉晚紀》之後,和歌逐漸退化為貴族的休閑品,貴族們把和歌作為社交布施和求偶的工具,或用於宮廷“唱戲”(壹種比武和歌的遊戲)。平安和鐮倉時期,和歌也是貴族和僧侶的專屬,成為他們表達細膩感情的手段。

這壹時期,除了上述的《史記》、《千葉集》之外,還應該有散文的《方誌》。《地方風俗》最初是在皇帝政權的指示下,由當時的地方官員編纂而成,但其中包含了許多地方傳說和古代故事的片段。這些古代傳說雖然是地方官員收集的,字跡也比較樸實,但往往充滿了古人的生活情趣。有些傳說後來被民間故事繼承和發展。

這壹時期,在音韻方面,除了《葉集》和《古代事件記錄》中保存的歌謠外,還有壹種宗教歌謠《祝福的信息》,這是古代用來祈求上帝的抒情詩,其中壹些歌詞體現了古代歌謠中的節奏美和生動的比喻。

第二,古代晚期文學

上古時期從九世紀初開始到十二世紀末。日本通常稱這壹時期為和平時期。這壹時期,古代國家發生了質的變化,阪田制的土地所有制逐漸被大土地私有制的莊園制所取代。天皇逐漸失勢,藤原家族掌握了中央政權。古代貴族的進取精神逐漸消失,生活在平安京的皇族、藤原氏族以及所有貴族階層都蜷縮在京城,靠著從全國各地莊園刮來的財富,過著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

平安前期,和聲歌曲創作轉入衰落。在貴族中,有壹個模仿漢詩和漢語的鼎盛時期,編纂了許多漢詩或詩集,如《美麗文華集》、《郭靖集》等。他們致力於的是如何模仿中國詩歌和漢語的華麗辭藻和技巧。至於內容,完全離不開空宮生活。所以這些漢詩除了當時貴族的模仿能力外,與日本民族文學的發展關系不大。

另壹方面,從平安初期開始,由中國草書演變而來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被創造出來。後來創造了假名和漢字混合的書寫方法。至此,日本民族文學獲得了自由表達的手段。這對平安時代散文作品“故事文學”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早用筆名寫的故事文學是《竹故事》。這本書的確切日期和作者不詳,大概寫於九世紀下半葉至十世紀上半葉。這是壹部帶有民間故事性質的作品,講述了月宮女神下凡到壹位砍竹老人家中居住的故事。幾個大貴族向她求婚,卻被她拒絕和嘲諷,最後她回到了月宮。從這個故事的構思來看,情節簡單,類似於民間故事或者童話故事。但在細節方面,由於作者以幽默諷刺的態度刻畫了五個向天女求婚的貴族的醜惡,這部最早的故事化文學無論從細膩的情節描寫、突出的人物形象,還是對貴族的批判精神,都給日本文學帶來了全新的東西。日本文學脫離了支離破碎的古代傳說,發展成為結構完整的短篇小說。

11世紀初,貴族婦女創造了許多新的散文文學體裁:基於作者個人生活經歷的“隨筆文學”和“日記文學”,以及作者通過小說創作的“故事文學”等等。

十壹世紀屬於整個平安時期的中期,是藤原的“社官”(註:“社官”是“攝政王”和“關白”的簡稱。從九世紀中葉開始,藤原家族利用外戚的地位獲取政治權力;當皇帝成年時,藤原是攝政王,當皇帝成年時,藤原改名為關白。這種形式的政治權力壹直持續到十壹世紀中葉。)政治,達到頂峰,開始走上衰落的轉折點。貴族階級本身的腐敗,地方貴族勢力的延伸,新興武士階級的崛起,使中央貴族孕育著日益深重的危機。然而,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藤原的家族仍然熱衷於制造宮廷陰謀,不斷爭奪本族外戚的地位,以達到操縱傀儡皇帝的目的。除了賣官鬻爵,他們極其奢侈,已經完全喪失了處理國家政治的能力。正是在這種形勢下,中下層貴族婦女為這壹時期的整個貴族階級創作了挽歌。這些貴族婦女大多來自中產階級貴族家庭,她們的父兄不願屈從於藤原的宗族,寧願當“國民自衛軍”,成為熟悉當地民情的官員;或者留在京師,憑借自己的才能和學識,依附藤原家族,維持自己不穩定的地位。這些中產階級貴族婦女受到了這樣的家庭氛圍和文化教養的影響,而在當時,藤原家族習慣於招募有才華的中產階級貴族婦女作為皇後的女兒,作為隨行的女性官員。這樣,這些中下層貴族女性不僅擁有了超越京城貴族狹隘視野的教養,還見證了藤原家族和宮廷的實際生活,使這些貴族女性有了審視整個貴族生活的創作動力。

村上春樹(詳見本章第二節)是這壹時期出現的最有才華的貴族女作家。80多萬字的《源氏物語》是她的代表作。這部作品是壹部平安貴族的百科全書,揭示了整個宮廷貴族的生活,描寫了貴族婦女的群體形象,表達了對她們悲慘處境的深切同情。與《源氏物語》同時出版的還有清邵娜寫的《枕草子》。這是壹本散文或筆記的合集,記錄了她在朝廷做女官時的壹些生活片段和經歷。作者以肯定和贊美的態度描述了當時的宮廷生活。作品還采用了“雜集”的形式,積極地揭示了作者對自然美的纖細感受和對貴族生活情趣的評價。雖然她的觀察和感受非常敏銳和細膩,但她評價自然和人事的標準始終沒有離開貴族階層的立場。

除了上述兩位女作者之外,還有其他貴族女性的作品,如道岡木的《壹個蜻蜓的日記》(寫於十世紀末,早於《源氏物語》),描寫了作者半生的經歷,真實記錄了自己在貴族壹夫多妻制下的苦難,這部作品無疑對《源氏物語》產生了諸多影響。此外,還有《墜物記》(作者不詳,在《源氏物語》之前,作者是壹名男性貴族),描述了壹個貴族家庭的繼母虐待前妻的女兒的故事,以及《窄衣記》和《閻娜在堤壩上的故事》。前者也是關於貴族愛情的故事,但思想境界遠不如《源氏物語》,後者是十篇短篇小說集,追求故事內容的新奇,說明故事文學正在走上形式的多樣化。

十二世紀末,文學中出現了兩種新的體裁。壹個是《光榮的故事》和《大鏡子》,這兩個故事被稱為“歷史故事”。前者描述了從宇多天皇(887年)到堀天皇約200年間“關-社-關”政治的概況,而側重於道教藤原的專制時期,它描述了他強大的半生和他周圍的各種政治事件。後者模仿中國的《史記》列傳,描述了簡單的帝王歷史,然後重點介紹了登上權臣寶座的藤原家族重要人物的傳記。《大鏡子》批判了“社官政治”時期貴族之間的權力鬥爭。

大致在《大鏡子》和《榮耀的故事》的同時,出現了壹部古今故事集。這是壹部全新的作品,其內容和風格與上述貴族生活的反映完全不同。全書31卷(現存書不全),短篇小說1000余篇。在日本文學史上,這種文學形式被稱為“談話文學”,以區別於那些反映貴族生活的“故事文學”。《今昔物語》中收集的“言論”大多屬於“佛家言論”,其真正價值在於卷二十二以下的“世俗言論”。從這類“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平安時代末期新興武士階層的面貌,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場景。作品中的人物包括農民、漁民、貴族、僧侶、武士、商人、藝術家、妓女、盜賊等當時各行各業的人物,反映了這些人物的不同行為和新的歷史時期各行各業的思想狀態。這部作品在語言上也有創新。它用的是壹種明快簡潔的“和聲與漢語的混合體”,完全脫離了“故事文學”細膩感性的“王朝風格”。因此,無論從內容上還是表現形式上,都為即將到來的鐮倉時代反映武士階層的文學開辟了壹條新路。這部作品的出現表明貴族文學已經趨於衰落,而全新的文學則處於黎明狀態。

第三,中世紀早期的文學

這裏所說的前中世紀時期是指從十二世紀末到十六世紀末的時期。

從11世紀下半葉開始,藤原的威權政治出現了瑕疵,皇族從藤原手中奪回了政權,歷史進入了壹個“宮廷政治時期”(退位皇帝掌握政權),但這並不能挽救腐朽的、註定失敗的貴族統治。1157“元保之亂”和隨之而來的“之亂”之後,地方武士階層(武裝地主階級)從莊園制中脫穎而出,擠入中央政治舞臺。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戰爭,新興的武士階級最終以源氏和石平之戰的形式控制了國家政權。這就是源氏建立的“鐮倉幕府”。14世紀初,有京都貴族策劃的舊天皇政治復辟。直到1338年,武士足下才統壹全國,建立室町幕府。然後在15世紀中葉,武士階級內部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居於中央的武士阿詩卡祖逐漸失去了統治全國的權力,出現了諸侯連年征戰不休的“戰國時代”。在這個分而治之的過程中,古代貴族的政治殘余最終被消滅,封建制度在日本社會逐漸完成。

這壹時期,由於社會急劇動蕩,統治者之間紛爭不斷,統治力量日益削弱,人民的力量日益上升和壯大。尤其是十五世紀以後,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同時出現了城市要求自治的趨勢。在意識形態方面,由於統治者權威的喪失,出現了時代思潮,使這壹時期的文學具有鮮明反映人民力量崛起的特點。

這壹時期文學中最早、最有代表性的文學體裁是“軍旅故事集”。20世紀30年代,首先出現了寶源故事和平治故事,然後出現了平家故事。因為此時的政治動蕩離不開戰爭的形式,所以這些作品著重描寫在戰場上馳騁、獨霸局面的新興勇士形象。雖然這類文學壹般被稱為“軍人的故事”或“戰爭的故事”,但實際上它反映的不僅僅是戰爭的場面,還有進入巨大歷史轉折時期的階級和政治的各個方面。

《寶源故事》和《平治故事》的作者不詳,推測兩本書可能出自壹人之手。《寶源故事》描述的是歷史上的寶源之亂,《平治故事》描述的是寶源之亂三年後再次出現的平治之亂。這兩部作品有壹個共同的主題,即通過文學形象,忠實生動地再現了新興武士階層的剛毅勇敢和積極果斷的行動。前作中的主角是“無官人”蔔士元,他是朝鮮人,因為在朝廷權力鬥爭和失敗後被流放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智慧和勇氣,最終戰敗自殺;後壹部作品的中心人物是阿庫根達·依平,他寫下了自己勇敢的戰鬥行動和充滿活力的武士角色。這兩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從承擔新的歷史使命的武士階層中湧現出來的英雄形象,同時也刻畫了處於垂死階段的貴族們的懦弱和愚蠢。這兩部作品與前期貴族女性創作的文學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出本質的不同。這兩部作品在著重描寫新階級英雄們所作所為的同時,也不忽視武士作為新剝削階級本質的另壹面:這些武士卷入貴族內部的勾心鬥角和紛爭,他們殺害自己的父親、兄弟、兄弟等等,極其殘忍無情。作品中對這壹方面的忠實描寫,有效地傳達了歷史的真實面貌。

這兩部作品繼承和發展了《今昔物語》的語言創新,表明壹種新文學的出現必然要求作品的語言突破過去,創造出壹種全新的藝術形式。

《平氏物語》是白眉軍的故事,比前兩部作品出現的晚。這部作品的內容還描述了平安末期新興武士階層與中央貴族勢力殊死搏鬥,最終將政治實權掌握在這個階層手中的偉大歷史事件。就文學成就而言,它反映了時代的本質,比前兩部作品更深刻,它塑造的主人公也更富有生命力。

《平家的故事》如題,取材於平氏家族的命運,是消息源與平氏家族糾紛的壹方。這部帶有濃厚佛教凈土思想的作品,對平家的命運做了各種文學上的誇張,用了悲涼的筆調,極力感嘆。由此可見,作者的同情顯然是站在平壹邊的。但作者對這場歷史大動蕩表現出矛盾的態度。當然,站在貴族背景的立場上,作者處處表現出對貴族平後代的所謂浪漫態度的贊美和同情。但客觀上揭示了失去了原有武士階級屬性的平氏家族早已衰弱無力,他們的滅亡成為歷史的必然。另壹方面,雖然作者認為東方各國興起的源氏壹族,都是些不懂什麽是浪漫,甚至嘲笑的勇敢粗暴的武士;然而,在描述他們的戰鬥場面時,我們不禁投去驚訝、敬畏和欽佩的目光。作者生動地刻畫了他們剛毅勇敢的性格,描寫了他們激烈的戰鬥行動,特別是源氏大將的英雄形象,以及對袁、袁壹靜等人的描寫。這部作品,除了對歷史人物的文學加工,塑造了許多有特色的典範,還插入了不少“王朝故事”的故事,如《壹個國王和女兒的故事》、《壹個小總督的故事》。這些對女性命運的悲情描寫,給這部作品增添了強烈的抒情基調。

這部作品,在藝術語言上,也為古典文學打開了壹個全新的局面。它繼承了《寶源故事》和《平治故事》開創的渾厚有力的中國風,又有機地結合了《源氏物語》以來《王朝故事》中纏綿婉轉的和諧風格,開創了“與漢語相混淆”、韻散結合的風格,對以後文學語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些出現在鐮倉時代初期的作品,是在武士階層獲得政權的政治背景下出現的。強烈地反映了上升階級中武士階級的思想感情。這些作品的另壹個共同特點是具有說唱文學的性質。這些作品在原版和廣為流傳的版本之間有壹個不斷補充和潤色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演唱這些作品的盲人藝術家——“琵琶大師”參與其中,可見這類文學創作的受歡迎程度。正因為如此,這些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很長壹段時間內被後世戲曲和小說廣泛繼承,是後世戲曲和民間文學的豐富素材來源。直到今天,日本古典文學中廣為流傳的典型人物大多出自這些作品。

從14世紀開始,在當時首都周邊的農村,民間戲劇和藝術能力逐漸通過表演劇酬神而出現。後者逐漸沿著音樂、舞蹈、表演等綜合藝術的方向發展,後來成為以音樂、歌唱、舞蹈為主的戲劇——《能》。前者發展成為壹部以對話為主的獨幕劇。起初,野談都是演員即興創作,諷刺當時的壹些社會現象。15世紀前後,逐漸走向成熟,產生了許多千篇壹律的傳統劇目,其劇本經各流派之手固定保存下來。現在,大約有300個瘋狂的腳本。

《狂言》的文學價值之高,在於它反映了當時人民力量的崛起。《瘋言瘋語》聚焦於壹個突出的矛盾,以喜劇或滑稽劇的方式諷刺和嘲諷壹切壓迫人民的邪惡勢力。狂言中的許多所謂“大明”劇,大多是關於“大明”(中世紀京都周邊的地主武士階級)與仆從的矛盾。劇中“大名”被刻畫成貪婪、傲慢、愚蠢,仆人則被刻畫成聰明、機靈、機智。在戲劇沖突中,通常以“大明”的失敗和臣子的勝利而告終。瘋言瘋語也毫不留情地揭露和嘲諷僧侶們的醜惡行為,比如用欺騙的手段斂財,酗酒,釣魚。對統治者樂於宣傳、束縛民眾意識的鬼神觀念進行了大膽的嘲諷。《野談》中的女性形象也很撩人,很有事業心。正因為狂言充分體現了中世紀的時代精神,所以深受下層民眾的喜愛,在民眾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當然,既然狂言已經逐漸定型,其諷刺精神也不再像最初即興發揮時那樣辛辣尖銳;在室町時期,它成為表演“能”的附屬品——在行為中胡言亂語,作為對生活胡言亂語的諷刺精神,它停止了。

這壹時期的另壹種文藝是聯格。這是壹首和聲歌曲分成兩句,由不同作者連起來的壹種藝術形式。最初,它是在會議結束後因為和平的貴族比賽和歌曲而被開發出來的。它最初流行於貴族和僧侶之間,後滲透於下層武士和商人之間,形成了壹種具有娛樂性和社會性的文學活動。壹些參加聯歌的人被稱為“聯眾”。在創作聯歌的同時,他們互相評價,互相欣賞。然而,後來出現了各種復雜的聯歌規則,形成了教學和評判聯歌優劣的“大師”體系。到室町末期,蓮舫的第壹句獨立出來,發展成俳句,而蓮舫本身也逐漸失去了生命力。總之,連歌作為壹種特殊的創作活動,從它的發生和發展來看,是這壹時期文學逐漸大眾化的反映。

這壹時期的另壹種文學創作是雜文文學。代表作品有13世紀初出現的雅昌明(1153-1216)的《徒然草》,14世紀初出現的田(1283-1350)的《住持》。兩位作者都出生在沒落的貴族階層,文化修養很高,後來都出家了。他們在壹定程度上意識到自己階級註定的命運,但又不能無條件地肯定新興的武士階級,所以采取觀望的態度,過著隱居的生活。方丈記錄了平安末年的自然災害和人事變動,對外族爭權持否定觀點,也揭示了隱士消極的人生態度。《徒然草》是壹部雜文集,百感交集。全書分為243段,長短不壹。作者的人生觀基本上是消極的,但也有壹些短小精辟的道德故事,具有啟發性,表明作者對理性的重視。這兩部作品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古代漢語的典範,因為它們都與漢語混淆,而且它們的文字精確而簡潔。書中壹些消極的、旁觀者的思想和人生態度,對後來的文學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在此期間,還有另外兩部作品值得壹提。壹個是14世紀初寫的《曾明故事》,壹個是15世紀初中期寫的《易經》。前者講的是兩個為我父親報仇的武士,後者講的是源氏大將根藝京傳奇而悲壯的壹生。這兩部小說雖然也包含在軍隊的故事中,但描寫的不是像平家故事那樣的武士階級大規模的群體鬥爭,而是經歷了磨難和沈浮的武士生活。這兩部作品實際上是通過收集當時民間廣為流傳的關於這些人物的傳說進行加工和打磨的。因為這兩部作品中的人物

  • 上一篇:Xi安旅遊指南Xi安自助遊指南2018
  • 下一篇:港臺海外客家系列14:葛塘,壹個隱居的客家村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