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徠卡50mm在不同時代有哪些版本?

徠卡50mm在不同時代有哪些版本?

-第壹版,1951-1957,出品銀(Chrom)縮頭(可折疊,也稱縮頭五),有螺牙和MM掛載兩種。雖然性能不錯,但還是不如後期鏡頭(不像八塊,還是很有特色)。由於機身的設計問題,它不能用於M5和CL機身。6組7個鏡片。翡翠的塗層相當軟,容易刮花或出現霧。最近的焦距是1米。因為從外觀上可以明顯區分,所以Summicron-M 50mm的幾個版本的序列號並不是那麽絕對重要。我曾經短暫的擺弄過,也嘗試過拍壹些照片,感覺完全無法抵抗眩光,縮小光圈拍照也是壹樣。有時候會出現像佛壹樣的耀斑,會是全白的,而不是像Summilux-M 35mm pre-ASPH那樣的“輝光”。這個鏡頭在分辨率方面得不到壹個可以接受的結果,因為前面玉上有很多劃痕。把鏡頭縮小壹點可能會好壹點。只有黑白電影中的反差表現,不硬不軟,才是唯壹令人欣慰的安慰,早期也曾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最喜歡的鏡頭之壹。

-第二版為1956-1968,銀色(Chrom)剛性,也有少數特別定制的黑漆版和珍貴的M39螺絲牙版(螺絲座,1160)。從審美上來說,這款鏡頭外觀非常漂亮,對焦杠杠的,手感非常好,所以無論是用戶還是玩家都很追求。壹家日本攝影雜誌(註)曾經測試過這款鏡頭,認為它在所有Summicron 50mm中清晰度最高(兼顧了較低的對比度)。註:本段50/2 Summicron提到的大概就是萊卡通訊。它曾被認為與Summicron的第壹版具有相同的光學設計,但事實證明兩個鏡頭之間存在壹些差異。雖然兩個鏡頭的結構相似,但第二版和第三版都使用了四塊徠卡自行研發的LaK9稀土玻璃。第壹鏡片和第二鏡片之間的距離從0.28mm增加到1.52mm,解決了像差和色散問題,提高了分辨率,同時也使其全開。鏡片組有6組7個鏡片。前置鏡頭LaK9的鍍膜很軟,很容易刮花或者擦拭。最近的焦距是1米。生產年份還包括50mm DR,所以有些文件把50mm剛性和50mm DR放在同壹個版本。根據Erwin Putt的資料,兩者的鏡組設計被認為是壹模壹樣的。也有資料顯示,50mm DR為了像場的流暢度,對第二、第五、第六鏡頭進行了調整,但不清楚修改的信息和時間。(註2)註1:對比博士與‘稀土’峰會註2:偉大的壹代品牌!在M 50MM剛性的文章中,有剛性擰開的前後鏡頭組照片。好像和DR略有不同(光圈葉片的壹個鏡筒也被拆了),但還是無法確認結構上的區別,可能只是針對特寫範圍的對焦調整。參考圖片:剛性1,剛性2,DrRigid65438的雕刻略有修改,但沒有明確的劃分。鏡口早期雕刻是Ernst Leitz GmbH Wetzlar,F = f=5cm 1:2 Nr。XXXXXX,而鏡體的對焦環只標有德國字樣的英尺或米(m);後期鏡口刻有LEITZ WETZLAR,無Nr。在序列號之前,還有1: 2/50。鏡體的對焦環同時標上了英尺和米(m),有德國或者德國制造鏡頭的字樣。同時標註的鏡體頭部M字樣旁邊,前期寫了焦距號19(19表示出廠測試鏡頭焦距為51.9mm,16表示出廠測試鏡頭焦距為51.6mm,如有相同標註以此類推)(註),但後來取消了。(但還是會刻在內鏡筒上作為出廠測試證明。)

-第三版,1956-1968,是DR(Dual Range)版本,有兩個對焦範圍為銀色,另外還有幾個prototype的特殊黑漆版本。雖然大部分“專家”都說它的光學設計和剛性的壹樣,但是根據美國已經停止出版的美國攝影雜誌和現代攝影雜誌的測試,這款50mm的DR在所有測試的鏡頭中清晰度最高,超過100 LP/mm,圖像分辨能力遠超負片。和剛性壹樣,透鏡組由6組7個透鏡組成。在所有M鏡頭中,它的近焦能力是最強的。同時,很多有經驗的DR玩家都聲稱兩個鏡頭的性能不同,相信是它們的光學設計不同造成的。因為增加了壹個護目鏡(SDPOO)的平臺,DR就沒有那麽死板吸引人了。盡管如此,這款鏡頭集高分辨率和低對比度於壹身,擁有極其優美的離焦成像(shot),依然受到用戶的青睞。註:徠卡M 50/2雙量程Summicron 50 mm DR的文字來源略有修改。早期DR版本最近對焦到19英寸(48.26 cm),鏡口刻有Ernst Leitz GmbH Wetzlar,F = f=5cm 1:2 Nr。XXXXXX和對焦環略窄,上面只有尺或米(m)刻度(兩者不同時存在),對焦環滾花略淺。此外,放大倍數標註從1:15到1:0.75,早期眼鏡上有壹個帶邊框的商標,上面寫著“E. Leitz/Wetzlar”。後來版本的DR最近對焦到20寸(50.8 cm),刻有LEITZ WETZLAR,no Nr。在序列號之前,還有1: 2/50。對焦環略寬,上面刻著英尺和米(m),放大倍數沒有標註。它的眼鏡上刻著無邊框的“Leitz Wetzlar”字樣,脊間的滾花更大更深。昂貴的經典鍍鉻前蓋很容易脫落和凹陷或劃傷(我的是),所以把它收起來,找個塑料蓋代替,或者使用倒置的遮光罩也是個不錯的主意。(註)註:可供50mm DR使用的油煙機型號,實用和古典均可,可供參考:12538(塑料,可翻轉),12585/12585H(金屬,可翻轉,12588)。用於Elmar-M 50毫米的12549(鉻)/12550(黑色)螺旋齒(39毫米)罩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使用防護眼鏡或濾光器。另壹個說後期DR鏡片上的鍍膜更“暖”“硬”,對比度和光學性能更好(註1),但是沒有更換光學材料的記錄,不確定是不是後期所有DR鏡片都這麽不壹樣。購買的時候可能需要格外註意,因為前期的眼鏡平臺上的固定鋼珠比較大,所以前期的近景眼鏡可以用於後期的DR鏡片,後期的近景眼鏡不能用於前期的DR鏡片。建議找和眼鏡壹起賣的組合,因為DR的前期和後期是有區別的,單獨購買搭配也是個問題。眼鏡配壹個小皮套,不太好找,但個人覺得可有可無。另外,前置鏡頭的鍍膜很軟,容易刮花或者起霧,也很有可能內部鍍層變質。如果需要清洗,可能值得測量壹下。擰下DR鏡頭組和鏡筒後,徠卡Visoflex系統(註2)也可以與專用連接環壹起使用。壹般購買時會檢查前後鏡筒的序列號。(請參考影片)註1:大樓演講第四段註2:蘇微米50F2剛性鏡片可以分解嗎?文中有簡單的解釋。

DR不戴眼鏡只能裝在機身上。那副眼鏡是壹個可以隨時裝卸的配件(鏡頭裝卸的時機稍後詳述),可以很方便的放在機身射頻取景器前面的平臺上。徠卡解釋說,這種鏡子不能用在M8和M9上,可能是因為M8和M9的機艙大小與負片機不同。DR近景焦距範圍內的鏡筒後緣(驅動聯動測距機構的部分)過於突出,在壹般焦距(4m ~∞)會被推到內部機構,無法使用(或安裝),只能使用近景焦距。再加上機身略高的M機,如M6 TTL、M7,近景眼鏡能否完全覆蓋射頻取景器還不確定。愛普生R-D1,徠卡CL,美能達CLE也可以裝DR,但是近景眼鏡會和RF取景器的寬度不壹樣(M5也有可能),蔡司Ikon ZM,Bessa系列也可以裝。同樣,眼鏡也會有匹配問題,無法旋轉到無窮遠(只能旋轉到10m ~∞)中間(羅萊35RF是。另外有專家試用過,柯尼卡Hexar RF完全可以使用50mm DR,這應該是唯壹壹款不用徠卡RF就可以完全使用DR的機身。註:兼容性這壹節有兼容性列表,還說1m ~∞不能用。總之壹般焦距會有壹些問題。有幾種方法可以在M8和M9上使用DR。第壹種方式是直接把鏡筒後緣凸出的部分磨平,但這樣也會讓DR失去特寫功能,不如直接再找壹個50mm的來用。第二種方式比較復雜,就是分別擰開同期的剛性/DR鏡片,把DR的前鏡組裝到剛性的後鏡筒上,然後上M8和M9,這樣就可以用DR的壹般焦距(1m ~∞)工作了;然後M8和M9使用近景焦距時,直接使用DR的原裝鏡筒,然後去掉眼鏡上的塑料(拉環)進行輔助固定(註意)。這些玩家的實驗提示,剛性的結構和DR很像,DR的光學質量和剛性真的不壹樣,有自己的獨特性。註:徠卡M8 &;50 mm f2summitron Dr,M8/M9法用的Leitz Summicron 50/2 DR,1963 summitron 50/2 DR不會掛載在M8上都說可以這麽玩。另外,這樣做絕對有風險。如果螺絲牙崩了或者“動鐘”來移動鏡頭的焦點,那就沒用了。如果真的想這麽玩,壹定要想清楚。另外,可能需要註意的是前後鏡頭組擰開後內部的手工雕刻痕跡,這是出廠時測試的實際焦距。最好選擇相同的,比如51.9,避免問題更多。還有壹個51.9,但是組合後對焦規無法匹配。最後壹個就是找壹個舊的連接環UOORF SOMKY來切換,讓DR鏡頭組在壹般焦距和近焦距都能正常使用,但是好像不能完全覆蓋DR原來的近焦距,使用起來也不是很方便。網上有經驗的用戶也建議,50mm的DR要裝在機身上的時候,最好把它轉到無限遠的位置,否則鏡頭可能很難上、下機身。原因是DR的後端在近景範圍內驅動對焦鏡筒,與正常範圍內的對焦鏡筒差別很大,幾乎成直角。如果相機在上下之前沒有無限轉動,那麽在沒有繞過RF的對焦機制的情況下,差值可能會被卡住。我自己上下鏡頭的時候,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對焦表靠近距離段(1m到1.2m之間)的部分,想摘下來的時候會有點卡。視野應該是近景部分的直角遮擋造成的,所以我轉到1.5m就可以正常上下鏡頭了,但是更容易記住操作程序,還是直接轉到無窮遠吧。

用戶手冊中建議,在使用特寫功能時,鏡頭應安裝在相機後方,對焦環向上擡起,榫頭繞著間隔分開的小擋板移動,達到特寫焦距(特寫間隔最遠距離約88 cm)。此時對焦環會處於固定狀態(請不要強行轉動),這時就可以安裝眼鏡,正確使用特寫功能。之所以只能旋轉對焦環進行特寫,是因為安裝眼鏡的平臺上的鋼珠是用來保證眼鏡裝有防止任意旋轉造成射頻損傷的機構。有些人會按住鋼珠進行特寫對焦,但不建議這樣做。戴上眼鏡後,榫頭不會轉回壹般的焦切面,所以請註意不要用力轉動手上的鏡片,雖然是黃銅合金鏡筒,感覺比現代的鏡子更堅固。取下鏡片,還需要將榫轉到特寫焦距的最遠距離(標尺上約88 cm),摘下近景眼鏡,移動榫繞過間隔分開的小擋板至壹般間隔(1.5m以上或至無窮遠),然後取下鏡片。這麽繁瑣的解釋是為了幫助讀者保護手上的鏡頭和機身。雖然繁瑣,但是玩起來其實很有意思。另壹個建議是盡量不要改變機身上的長焦焦距,因為用DR驅動的長焦焦距的鏡筒差別較大(參考圖2),長時間這樣推聯動對焦器也可能會損害RF的功能。當然這是沒有實際案例證實的,但這些話也是留作參考。我自己試過M6非TTL和DR,直接轉換也沒問題,但是如果怕損壞機身,那就先把鏡頭摘下來,把榫頭繞過近景再上機身(這個沒問題),而且記得不要先戴眼鏡,因為眼鏡上的塑料擋板會卡在機身上。(前面說了妳沒關註!!香港壹位攝影師曾指出,在M6 0.85x (#2296539)機身上很難使用後期DR鏡頭的特寫功能。雖然把鏡頭安裝在機身上沒有問題,但是機身內部的壹個部件明顯妨礙了鏡頭的特寫工作。但不確定是否所有M6 0.85x機身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因此,首先嘗試M6災難恢復總是壹個好主意。(在這篇早期的文字中,無法驗證是不是已經去掉了固定塑料,還是M6 0.85x是高TTL機身,還是眼鏡和鏡片(鏡筒)的搭配有問題?還是鏡筒後段大斷裂導致的問題?特此留作參考。)

-第四版,1969-1979,黑色(銅不會外露),鏡筒不印“50”,沒有對焦桿和鎖,也叫高蹺五。鏡頭組重新設計,改為5組6片鏡片(第四、五片鏡片各為壹組),采用了萊茨研發的四片玻璃LaFN2(註1)。這種設計有五個平面鏡,簡化了透鏡制造和夾緊的過程。由於雙高斯結構有相當大的殘余非球面像差,雖然經過有效校正後,光圈全開時中心的對比度比剛性/DR中的好,但中心外難免會有壹些微質量下降,但縮小第二、第三光圈後成像會有明顯改善。前期在德國生產,後期搬到加拿大安大略省米德蘭(註2)。這塊鏡子的性能也很均衡,防眩光能力更好,對比度比前者略高。有人笑稱“每壹個高度都要強大”,分辨率略有降低。大部分用戶認為其性能無法與前期和後期的Summicron-M 50mm相比,沒有明顯的特點,評價有好有壞,但二手價格相對穩定。當時DR之後Summicron-M 50mm鏡頭可以對焦最近的鏡頭,但是最近對焦距離是0.7米,後面的版本也是M機RF的極限。註1:文字來源是我的徠卡軸頭和光學眼鏡註2:徠卡在德加制造的壹點資訊(原創)。

-第五版,1979-1994,黑色(銅質不會外露),鏡筒印有“50”和對焦標簽。有兩種形狀:新月形標簽和虎爪,也被稱為新月版或虎爪版。直到這壹代,所有Summicron-M 50mm仍然采用外置油煙機(上面提到的那些)。為了減少鏡面與空氣的接觸面,將鏡頭組改為四組六片鏡片(第四、五片鏡片合為壹組),提高了成像質量。光圈葉片由之前版本的十片改為八片,重量只有195g,是所有Summicron-M 50 mm中最輕的,帶對焦桿的Summicron-M 50mm最開始是黑色生產,加拿大制造。後來被加拿大Wetzlar工廠收藏,1986的生產線搬回德國(SOLM新廠,M6也差不多從那個時候開始進入量產)(註1),部分鏡片還生產了特殊版和銀色版。包括7件(Summicron-M 35mm前置ASPH)和Summicron-M 50mm,產能不多,物以稀為貴。此外,還有與M4-P發行的徠卡70周年紀念版,鏡身上有“1913-1983”字樣,*** 800枚;它與200臺特別版和科倫坡M6紀念機壹起出售。對了,M6也是紀念款最多的M機,比如Hello Kitty的20周年紀念機.............................................................................................................................................沒有以聚焦棒的形式對應產地的信息(註2),也沒有信息指出德國和加拿大生產的這種鏡子質量不同。認為聚焦棒只是體現在材料成本的變化上,其光學性能在前期和後期並無明顯差異。註1:鏡片刻字可略辨產地,加拿大Wetzlar生產:加拿大產LEITZ鏡片,LEITZ;或者德國SOLM制造:徠卡(1986之後)。第二個回答中提到的工廠歷史。註2:也是加拿大制造,有兩種調焦桿,圖1:加拿大月牙版,圖2:加拿大虎爪版。從序號上看,虎爪比月牙早,所以應該是在加拿大晚期甚至德國才做成月牙形狀的。Summicorn-M 50mm,第五版,之前用了壹段時間,帶對焦桿的設計,操作起來非常方便。在習慣了RF的對焦模式後,眼睛利用杠桿的位置和視圖的框線,可以更快地對焦和拍照,有時甚至比自動對焦更快,當然也要看熟練程度(註意)。這壹版的光學質量壹直備受推崇,甚至下壹版也沒有做任何改動,只是修改了鏡筒的部分,在色彩還原、抗眩光、全光圈分辨率、從中心到邊緣的分辨率等方面都很優秀,屬於學習成績優秀的模範生類型。當時我並沒有想到這個版本的鏡頭對比度會很大。與其他較新的鏡頭相比,如ASPH鏡頭,對比度仍然可以接受。有時對比度略有提高,但能增加畫面的立體感。這是傳統或數字暗房中非常常見的技能。如果能熟練操作這個鏡頭,可以說光學性能幾乎無可挑剔。在彩色和黑白上,表現相當可圈可點,有七塊的味道,當然除了散落的風景。(個人)註:徠卡手指Tab,徠卡鏡頭的精華,參考文章中的描述即可知曉。

-迄今為止,1994的第六版壹般被稱為現行版,有銀色和黑色(銅不會外露),鏡筒印有“50”,改為內置遮光罩,對焦桿也被取消,算是瘦身(連同遮光罩的重量和體積)。光學設計和上壹版壹樣,4組6個鏡片,黑色240g,銀色335g,少量1999生產的螺旋齒板,重325g,相當少見。2001 65438+2月,徠卡用M6鈦機銷售生產500片鈦Summicron-M 50mm鏡片,重335g。並於2003年發行了65,438+0,000張紀念版,紀念Summicron-M 50mm 50周年。鏡片由當前版本的材料和光學結構制成,外觀是第二版的剛性。以上是Summicron-M 50mm的大致歷史沿革,第六版已經快20年沒有改版了,其完成水平大致可見。

  • 上一篇:德國人為什麽討厭猶太人?以色列和德國現在是什麽關系?
  • 下一篇:戶籍改革的歷史發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