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為什麽董仲舒的思想在儒學的歷史發展中具有裏程碑式的作用?

為什麽董仲舒的思想在儒學的歷史發展中具有裏程碑式的作用?

大壹統思想與天人合壹論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說:“《春秋》是大壹統,是天地恒驗,是古今共誼。”也就是說,“大壹統”是天地之間的普遍規律,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董仲舒用天人感應理論來詮釋“大壹統”。即“唯天子命是從,天下為天子所命,壹國為君所命。”妳過得好,那麽人民過得好;如果妳的生活是相反的,那麽人們也會有相反的生活;所以壹人有慶,萬億人靠。這也叫。" [1]

“王”在天地之間。民欲統壹於天,必先統壹於王。他說:“《春秋》中,民隨君,君隨天。”[2]天子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和尊嚴,這就是“君權神授”的政治哲學。

董仲舒發展了天道統萬物的思想,提出了“王道三綱”:即“帝命天子,諸侯命天子,子命父,妾命君,妻命夫,凡命之人,皆尊天道,雖可說是天道。”[3]即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

董仲舒的大壹統原則,以天人合壹的思想為基礎,深入到封建社會的規則、家庭和婚姻倫理中,落實到每壹個社會成員的日常生活中,把封建社會組織成壹個嚴密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皇帝是主宰。

董仲舒在意識形態領域主張“大壹統”。他認為:“行德者,謂之聖人。做主人的人處於德行的最高位置,他們殺人是為了改變人民,人民服從主。”[4]“聖人副天之所以執政。”[5]聖人是為天主持公道,聖人的思想是天意。按照聖人的思想行事,就是順應天意。讓人民順應這個天意,我們就能實現思想的大統壹。孔子是最偉大的聖人,儒家經典就是聖人思想,天下必有其壹。因此,在《漢武帝對策》中,他對百家爭鳴的局面進行了尖銳的批判,認為:“今師道不同,人論不同,百家之義不同,謂之上統於上;”法制號變了,不知道保留什麽。"

董仲舒的思想體系符合大壹統專制政治的需要。在思想、觀念、理論上,肯定了大壹統專制制度的合理性——所謂天意、大道。同時,他又借鑒河北根深蒂固的陰陽五行思想[6],賦予大壹統的專制制度以新的思想內涵,構成了他的“天人合壹”的哲學體系。

董仲舒的坎坷經歷和河北人文思想的根基,決定了他始終反對家庭和世界。他肯定大壹統的專制制度,不推崇封建家族。他的《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都引用了上古賢君滅亡、歷代暴君懲罰的典故,用陰陽五行哲學解讀朝代更替的“天意”,堅持“天下為公”的政治思想。

他維護大壹統的思想,適應了專制政治和封建國家追求大壹統的需要,必然取得偉大的成果,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奉為《春秋》大師。

在他的藩國生涯之後,晚年,他留在家中為朝政出謀劃策,著書立說。在不斷完善天人思想體系的同時,他逐漸認識到專制和大壹統政治有兩個問題需要“天”來解決。

第壹,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專制帝王的情緒成為影響整個社會的權利之源。他試圖用儒道思想和皇帝的人格修養來糾正或化解這種絕望權利的來源,但幾乎不可能。於是我們只好把它放到“天”的哲學裏,用“天意”的威嚴來約束皇權。

他強調“君主是上帝賦予的”,“受命的君主也是上帝的旨意賦予的,所以那些被封為天子的人應該視天為父,孝順他們。”[7]這是“人治自然”的總綱領。董仲舒還提出了壹系列遵循和認識天意的方法。如“道為師,知救體之天,如天出,使之出,四時天出而答,忠其所收,則堯舜之治無可估量,可生可殺,不可亂。所以說,除非是道,否則什麽都不說是違法的。這也叫。”[8]

第二,作為統壹專制統治的工具,秦代刑法的殘酷令人心碎,董仲舒提倡仁義道德來扭轉民情。他希望通過倡導“天德”來解決問題。這就是他的“天人哲學”的時代局限性和科學局限性。導致專制統治只能用“天意”來進行專制,無法將“天意”與民意統壹起來,以至於董仲舒的思想成為了封建統治者進壹步奴役人民的工具。

董仲舒的思想不僅包括以“天”為主題的哲學思想,還包括修身養性的思想取向、治國平獄的政治思想和方略,更重要的是以《春秋》為理論基礎的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

董仲舒的思想是漢代河北人文精神的集中代表,是對河北人文思想的理性總結。

  • 上一篇:面條的文化歷史
  • 下一篇:青海的歷史和各個時期的諸侯!!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