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求處理器和計算機的發展史。

求處理器和計算機的發展史。

CPU的歷史

可以說,英特爾的歷史就是壹部CPU的歷史。我們以Intel為例,簡單說壹下CPU的歷史。

1971年。世界上第壹個微處理器4004誕生於英特爾。它的出現意義是劃時代的。相比現在的CPU,4004很差。它只有2300個晶體管,功能相當有限,速度還很慢。

1978年,Intel公司首先生產了壹款名為i8086的16位微處理器,同時還生產了配套的數學協處理器i8087。這兩種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因為這些指令集應用於i8086和i8087,所以人們也稱之為X86指令集。這就是X86指令集的起源。

1979年,英特爾推出8088芯片,這是第壹個成功用於個人電腦的CPU。仍然屬於16位微處理器,包含29000個晶體管,時鐘頻率4.77MHz,地址總線20位,尋址範圍只有1MB內存。8088的內部數據總線是16位,外部數據總線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這只是為了方便電腦廠商設計主板。

1981 8088芯片首次用於IBM PC,開創了壹個全新的微機時代。

1982年,Intel推出80286芯片,相比8086和8088是壹個飛躍。雖然還是16位結構,但是CPU中集成了134000個晶體管,時鐘頻率也從最初的6MHz逐漸提升到20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總線均為16位,地址總線為24位,可尋址16MB內存。80286也是壹種應用廣泛的CPU。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這是X86系列的第壹款32位微處理器,制造工藝也有了很大的進步。80386有27.5萬個晶體管,時鐘頻率從12.5MHz發展到33MHz。80386的內部和外部數據總線是32位的,地址總線也是32位的。它可以尋址高達4GB的內存,因此它可以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

1989年,Intel推出80486芯片。它的特殊意義在於,這款芯片首次突破了1萬個晶體管的邊界,集成了1.2萬個晶體管。80486將80386、數學協處理器80387和壹個8KB緩存集成在壹個芯片中,80X86系列首次采用RISC(精簡指令集)技術,壹個時鐘周期可以執行壹條指令。它還采用了突發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與內存交換數據的速度。

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首款微處理器4004,這是壹款4位CPU,擁有2300個晶體管。

1978年,Intel推出了16位數據通道,內存尋址能力1MB,最高運行速度8MHz的8086,並根據外設的要求推出了8位外部總線的8088,從而有了IBM的XT機。隨後,英特爾推出了80186和80188,並在其中集成了更多的功能。

到了1982,Intel在8086的基礎上推出了80286,IBM用80286推出了AT機,在當時引起了轟動,從而使得未來的PC機不得不壹直兼容PC XT/了。

到了1985,Intel推出了80386,但是沒有引起IBM足夠的重視。相反,康柏率先采用了它。可以說,這是P C廠商“兼容”的開始,也是AMD、32位CPU等CPU廠商“兼容”的開始。

直到今天,P4和K7仍然是32位CPU(本地64位)。

1989,80486誕生,使得集成的晶體管數量首次達到1200000,壹個時鐘周期可以執行兩個晶體管。

指令。

隨後,AMD、Cyrix等。相繼推出80486兼容CPU,所以人們只知道有386和486,卻不知道有Intel和非Intel。鑒於這種情況,英特爾沒有把486的後壹代叫586,而是用了註冊商標奔騰,壹推出就很受歡迎。就像它的中文名“奔騰”壹樣,速度全面超過了486CPU。盡管有浮點運算錯誤的幹擾,但對手的5X86更像壹個超級486。甚至後來的AMDK 5也因為推出較晚,浮點運算能力較弱,被奔騰擊敗。在奔騰家族中,早期的50MHz和60MHz產品是P5,75 MHz ~ 200 MHz產品是P54C。隨後,英特爾將MMX技術應用於奔騰。這壹代產品從133MHz到233MHz,也就是P55C。其中奔騰166 MMX的產品被玩家親切地稱為“黑金剛”,從此超頻二字密不可分。其實在P55C之前,英特爾就已經推出了奔騰Pro,只不過當時微軟的Windows95還沒有推出。完全拋棄了16位代碼的奔騰Pro,在運行DOS時甚至可以用恐怖來形容,所以奔騰Pro只能在高端的32位運算中展現自己的優雅。但是是奔騰Pro奠定了P6架構,甚至我們可以說奔騰ⅱ=奔騰Pro+MMX。

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英特爾用來對付對手的Slot 1架構成為了自己的絆腳石,於是應運而生。

賽揚、賽揚A和賽揚II,而AMD則趁機在Socket7架構上改進了廣受好評的K6,命名為K6-2。壹時間,賽揚和K6-2成了窮人的寶馬。隨後,為了在絕對君主上對抗英特爾,AMD推出了尖牙K6-3,但並沒有咬英特爾。畢竟賽揚這麽好用!真正打敗英特爾的是K7。再加上英特爾的接連失誤,AMD無疑坐上了高端的寶座,尤其是Duron的推出,讓AMD成為了高性價比的代名詞。這個時候,除了兼容性,AMD應該說已經逐漸完善了。真希望AMD的大錘(K8)能狠狠的砸壹下P4,讓我們的消費者重新收獲漁民的實惠,呵呵。

了解了CPU的成長史之後,我們再來看看CPU的選購。作為DIY壹族,選擇壹款合適的CPU無疑是相當

重要,而且要遵循“二胎主義”。這是什麽意思?壹般來說,雖然壹個產品剛剛推出,但它包括

很多新技術,但是因為沒有經過市場的檢驗,這個技術不壹定會普及。另外,新產品處於廠商的暴利期,軟件

我們的支持跟不上,所以如果妳不是專業評估師或者低燒,妳也不用做第壹個吃螃蟹的人。在更高主頻的CPU出來後,大規模降價,妳通常可以用原價的壹半甚至1/4或更低的價格買到幾個月前天價的CPU。打敗

比如K7-500剛出的時候賣3000多,K7-650出了不久就只賣1000多。另外,在高頻CPU大行其道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了追潮流而花幾百甚至上千元去買幾十兆的,因為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感受不到這種差距。壹般來說,只要兩個CPU的主頻差不超過20%,不測試軟件,是不容易區分速度差的。以蕭聲的CPU為例。雖然366和550有50%的差距,但是這個差距在運行Word這樣的軟件時根本體現不出來,因為366已經足夠快了!目前AMD的Duron無疑是性價比最好的CPU。賽揚以下的價格比賽揚的性能高,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完全夠用。不過如果妳是專業應用,我還是推薦用Pⅲ,因為像Solid Works 99這樣的專業軟件是不會識別AMD K7家族的CPU的。此時,您可以將註冊表中的CPU類型更改為Intel X86。當然,如果妳很在意速度的話,Socket A Athlon是最快的CPU(要知道,雷鳥1G曾經比Pⅲ10000元還便宜)。或者如果妳看重兼容性,沒錢又愛超頻,賽揚ⅱ無疑是更好的選擇。最後,如果實在沒錢,就用威盛的CPU。

鳥類知識要點:

CPU(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是計算機的心臟,主要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中央處理器的速度。

度用MIPS(每秒百萬條指令)表示。XT機用的8088的速度是0.75MIPS,賽揚超頻到450MHz的速度大概是1000 IPS。壹般來說,我們更喜歡用CPU的主頻來衡量它的速度:CPU的主頻=外部頻率×倍頻,其中外部頻率就是系統總線頻率。目前常用的有66MHz(賽揚)、100MHz(毒龍)、133MHz(新P ⅲ),至於倍頻,大部分已經被CPU廠商鎖定,可以忽略。通過提高外部頻率,我們可以超頻CPU。比如300MHz的賽揚外頻66Hz,倍頻4.5。當外部頻率調至100MHz時,CPU主頻為100MHz × 4.5=450MHz,幾乎是神話般的1999的超頻。調整外部頻率可以通過修改BIOS設置或跳線並切換DIP開關來實現。這個請參考主板的說明,但是CPU超頻有壹定的危險性,不要盲目嘗試。

MMX(多媒體擴展):多媒體擴展指令集,曾被玩家戲稱為麻麻叉。它是Intel在1996發布的,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多媒體處理需求。它包含57個多媒體指令,可以同時處理多個數據。目前主流CPU都支持(新Pⅲ有MMX2支持更多指令)。

3D現在!AMD推出的類似MMX的多媒體指令集,由AMD通過CPU提供支持。

  • 上一篇:2022年美容行業起步之問(洞察2020年美容行業發展趨勢)
  • 下一篇:漢武帝與秦始皇功過論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