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安慶的歷史沿革

安慶的歷史沿革

安慶的名稱始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當時德清軍的名稱改為安慶軍。由同安郡(隋大業三年設立,今桐城)和德清軍(北宋五年設立,設在懷寧,今潛山縣梅城)命名。

南宋慶元元年(1195),“以南宋寧宗為藏身之處,周樹升為舊安慶府”(治潛山安徽古城),亦稱府名。周樹古稱“唐生郡”,文獻記載為漢武帝元豐五年(公元前106年)第壹次南巡,“作盛唐之歌”。今天新安青城的居民叫宜城都。登雲坡原名聖堂山,山腳下的河流是聖堂灣古渡口。相傳東晉詩人、風水堪輿家郭璞曾登唐山觀長江,說“此地宜城”,故安慶城別稱“宜城”。

安慶市始建於南宋。南宋嘉定十年(1217),金人破光山(今河南省潢川縣),邊關警察甚多。知府黃幹在周樹(今潛山縣梅城)舊址“築安慶備戰”;後因戰亂,南宋端平二年(1235)安慶府遷羅剎、陽察州。南宋元年(1260),駐長江沿岸的大使馬光祖為防止蒙古軍隊進攻南宋都城臨安(今杭),放棄政府,“在宜城(唐生灣宜城渡陰影處)重修為新安慶府”(地址為今安慶市),遷至懷寧縣治理郭芙。此地靠近長江,易守難攻。此後安慶府保持穩定,“安慶”作為城鎮地名使用,與行政區名稱(府、路、特區等)壹致。)並壹直沿用至今。

安慶建國後,由安慶政府和懷寧縣統治至清末,是民國時期的專署。因為安慶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安慶也是控制金陵的“西大門”。所以從明朝末年開始,巡撫也壹直鎮守此地。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安慶還是安徽省政治部和安徽省省會所在地。

1949年4月,安慶解放。同年成立安慶市,由安慶署領導,屬皖南行政區,設在安慶市,轄安慶市、懷寧(在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在金溪鎮)、嶽西(在衙前鎮)、潛山(在梅城鎮)、桐城、桐廬(在唐家溝)。桐廬縣於1951更名為湖東縣,湖東縣於1955年7月1更名為樅陽縣。

安慶市成立於1949,由安慶機構領導。1951年,安慶市改為皖北行署直轄。1952安慶由省直接管轄。1960安慶市委托安慶代理領導。1961,安慶改為直轄市。1965安慶市劃歸安慶機構領導。1979安慶由直轄省改為直轄市。

1949設立安慶專區,屬皖北行政區。安慶機構設在安慶市,轄安慶市和懷寧(原設石牌鎮,現設高河鎮)、望江、宿松、太湖(設金溪鎮)、嶽西(設衙前鎮)、潛山(設梅城鎮)、桐城、桐廬(由桐城縣設唐家溝)。

1952安慶地區屬於安徽省領導。安慶市由直轄市改為省轄市。原池州特區的銅陵、貴池(池州鎮)、青陽(容城鎮)、治德(秋浦)、劉冬劃入安慶特區。管轄13縣。

7月1955,1,湖東縣更名為樅陽縣,駐樅陽鎮。

銅陵縣1958撤銷,並入銅官山市。原省直管的銅官山市更名為銅陵市,劃歸安慶機構領導。轄1市和12縣。

65438年至0959年,劉冬、治德兩縣合並為東至縣(位於杜堯鎮)。轄1市和11縣。

1961,安慶、銅陵改為直轄市。

1965安慶市劃歸安慶機構領導。銅陵、貴池、青陽、東至四縣劃歸池州地區。轄1市8縣。

1970安慶地區更名為安慶地區,地區設在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桐城、樅陽、懷寧(在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嶽西、前山(在梅城鎮)8縣。

1979安慶由直轄省改為直轄市。安慶地區轄8個縣。

1988 8月17國務院批準:撤銷安慶地區,桐城縣、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嶽西縣隸屬安慶市。

1996年8月20日,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由安慶市管理。

2005年5月13日,安慶市郊區更名為安慶市宜秀區。

2011年,宿松縣被確立為安徽省試點縣。

2015 10 6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準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郭涵[2015] 181)

2016 1.4,安徽省正式宣布樅陽縣歸銅陵市管轄。安慶市現轄3個市轄區,6個縣,1個縣級市。

  • 上一篇:衢州歷史作文200字
  • 下一篇:唐朝有哪些人物故事?快告訴我!!!急!!!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