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七年級歷史復習題

七年級歷史復習題

1.從“人治”到“貞節”

建立:581年,北周的外戚隋文帝建立了以長安為首都的隋朝。

統壹:589年,隋朝滅陳,結束* *局面,統壹中國。

隋文帝治理國家的措施:

(1)改革政治機構,選拔人才;

(2)大力發展農業,減少賦役;

③崇尚節儉。

黃凱統治:隋文帝黃凱統治時期,勤政治國,銳意創新,形成了國家富強、社會繁榮的繁榮局面,史稱“黃凱統治”。

死亡:618,皇帝楊迪死了(由於殘酷)。

2.走向唐朝的全盛時期

建立: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626年建立唐朝。李世民繼位,國號貞觀。李世民是唐太宗。

治理措施:

(1)選擇好的官員,如、方、杜如晦和等。在三省六部擔任要職;

2輕佻單薄;

(3)減少刑法;

④重視教育。

⑤以德服人,改善民族關系,如利用親屬關系,獎勵聽話的少數民族貴族;

唐太宗貞觀時期,出現了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穩定、國力強盛的局面,史稱“貞觀之治”。

武則天: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周。她是中國歷史上唯壹的女皇帝。在她統治期間,社會經濟和文化繼續發展。

主導措施

①反對王室和貴族團體。

(2)廣納賢才,提拔姚崇、宋望京等人才;

(三)組織編寫農業圖書,指導農業生產;

(4)鼓勵興修水利,種桑養蠶;

⑤稅徭役減免。

李隆基是唐玄宗,主年號“開元”。

裁決措施:

(1)任用人才,姚崇、宋望京為宰相;

(二)發展農業,擴大耕地面積,興修水利;

(三)清理財務,清算土地賬目;

(4)廢除嚴刑峻法;

⑤提倡節儉。

唐玄宗統治後,唐朝在開元時期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3.科舉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官員的選拔主要采用九品中正制。

2.隋文帝廢除了九品鐘政制度,下令“分科舉人”。

3.當楊迪開啟科舉考試時,科舉制度開始形成。

4.科舉制度在唐代進壹步完善,具體如下:

(1)科目考試,擇優錄取。可以分為常規科目和制造兩類。在普通科中,最重要的是進士,其次是明靜。

(2)形成相對固定的程序:正規考生先在州府參加初試,再在尚書省參加“省考”。

5、科舉制度的影響:

①中國的官員選拔制度已經轉變為以考試為基礎的制度;

(2)壹批有真才實學的人進入各級政權;

③1300年前後使用(清末廢止)。

4.唐代的民族關系

唐與吐蕃:

吐蕃人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②公元7世紀,松贊幹布統壹吐蕃。唐太宗年間,文成公主入藏。

③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尺帶珠丹寫道,唐凡是“壹個和睦的家庭”

(4)823年,唐與範正式結盟,結盟碑立於拉薩大昭寺前。

唐與南詔:

居住在雲南洱海的南詔,是彜族和白族的祖先。8世紀,孟社詔統壹詔令,建立南詔政權。唐玄宗封南詔首領毗羅閣為雲南王。

唐與回紇:

回鶻是維吾爾人的祖先。

①唐太宗貞觀年間,回紇派兵幫助唐朝滅* *爵。

(2)唐玄宗封回教主古力裴洛為懷仁單於。

(3)安史之亂時,回紇出兵助唐收復長安洛陽。

5.唐代的對外文化交流

1.唐朝時期,日本派遣唐朝使節訪華十余次。這些駐華使節由僧侶和留學生陪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空海、阿部中馬路和吉備真備。

2.唐朝時期,鑒真前往日本傳授佛教,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佛教、醫學、建築和雕塑的發展。

3.唐太宗時,玄奘從長安出發,去天竺取經。回國後翻譯了大量佛經,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玄奘是著名的僧人、旅行家和佛教翻譯家。

6.遼、宋、西夏、金的共存。

1和916年,耶律寶吉建立契丹國,定都北京;947年,葉魯德光改國號遼。

2.960年,趙匡胤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開封),史稱北宋。

3.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稱帝,定都興慶(今銀川),史稱西夏。

4.1005年間,北宋與遼朝議和,締結“禪院之盟”。此後邊境穩定,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5.1044年,西夏與北宋達成和平協議,雙方長期處於和平狀態。

6.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朝,定都會寧。

7、1127金軍攻占北宋都城東京,帶走宋和,北宋滅亡。

8.1127年,趙構稱帝,定都臨安,史稱南宋。趙構是宋高宗。

9.1141年,南宋與金締結和約,從此雙方戰爭基本停止。嶽飛是抗金英雄。

7.南方的經濟發展

1.農業:宋朝時期,南方的灌溉技術和耕作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開墾了圩田和梯田,擴大了耕地面積;棉花已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經濟作物。

2.棉紡織業成為南宋時期的重要產業。景德鎮已成為著名的陶瓷工業生產中心。

3.商業:

①北宋時,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角”出現在四川,南宋時發行紙幣“惠子”。

南宋臨安是壹座繁榮的商業城市。

③海外貿易活躍,港口主要有廣州、泉州等。,而且政府還設立了壹個城市作為管理特使。

4.經濟重心南移:南移的過程:從夏商到秦漢,中國的經濟重心壹直在北方;三國兩晉南北朝開始南遷;唐中期以後,南遷加速;在宋朝,南方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中心。向南遷移的原因:

(1)大量北方人南遷。

②南方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

③更多的南方自然資源被開發利用。

向南遷徙的表現:

①南方水稻是中國第壹大糧食作物,蘇杭成為世界聞名的糧倉;(2)手工業在南方占有重要地位;

(3)南方商業水平超過北方;

(4)南方的稅收成為國家財政的主要支柱。

8.漢宋時期的社會生活

宋代,城鄉居民的生活豐富多彩。

服裝:宋代以亞麻布為主,棉布比較丟人。穿行業服;女裝款式很多;官服和便服不壹樣。

食物:宋朝時,北邊吃米,南邊吃米;北方羊肉,南方豬肉和魚;植物油的普遍消費;飲酒盛行;居住:宋代時,農民住茅草屋,市民住瓦房;貴族官僚去花園式建築;

好的:在宋朝,富人坐轎子、馬車,百姓坐牛車、驢車,騎馬、騾、驢。城市生活:①東京人口過百萬,“夜市”與“小市”相連,娛樂場所“瓦片”,舞臺“勾欄”。

2臨安:人口超百萬;娛樂場所“瓦房”多;攤位壹字排開;茶座二人組

9.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1和1206年,蒙古貴族在漠南河源尊鐵木真為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

2.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汗是元世祖。

3.1276年,元軍攻陷臨安,南宋滅亡。1279元朝統壹中國。文天祥是反元英雄。

4.袁執政的政治措施:

(1)中央設立中書省管理全國,設立鄭玄元管理全國的佛藏區;

(2)立省為最高地方行政機構,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琉球(今臺灣省)和澎湖列島,發展農業;

①禁止退耕還草,鼓勵開荒;

(2)推廣植棉,棉布成為主要布料;

③治理黃河,疏浚大運河。

5、統壹元,促進民族融合,表現為:

(1)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人、女真人與漢人逐壹融合,統稱為漢人;

(2)壹個新的民族——回族的形成。

10.明清時期專制中央集權的強化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年號洪武。朱元璋是明太祖。

2、清朝的建立:

(1) 1616努爾哈赤統壹了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史稱後金。

(2)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

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沈陽)稱帝,改國號為清。④1644順治皇帝遷都北京。

3.明清加強皇權的措施:

(1)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和中書省,將朝廷政務交由六部。皇帝直接控制著朝廷的軍政大權。

(2)明成祖設立內閣,後來成為協助皇帝決策的中央機構。

(3)明朝利用工廠衛生制度實施恐怖獨裁,強化君主專制。

(4)雍正建立軍部,乾隆進壹步加大權力,軍部成為清朝皇帝專制權力的重要工具。

⑤明清時期為了加強意識形態控制,采用八股,大興設立文字獄。

4.廠衛指東廠、西廠、錦衣衛等特務機關。

5、八股:明代以來,考試題目選自四書五經。考生的答案壹定要用死板固定的格式寫,內容壹定要遵循朱的《四書註》,不能有自己的見解。危險:

八股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文化的發展。文字獄:統治者故意批判所謂文字錯誤的監獄。歷代都有發生,明清時期最為嚴重,清代達到頂峰。危險:人們不敢談論政治,大量書籍被燒毀,許多人死在不公正的監獄裏。文字獄嚴重阻礙了我國的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

11.明代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1.目的:明朝朱迪年間,為了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宣傳國威,鄭和奉命帶隊下西洋。

2.概述:1405年,鄭和船隊從劉家港出發。鄭和七下西洋,到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3.影響:

①中國與亞非國家的文化交流擴大,明朝與30多個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

(2)比哥倫布下西洋早半個多世紀,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是世界上傑出的航海家。

(3)鄭和下西洋後,中國去南洋的人更多了。

4.華僑對南陽的貢獻:他們帶來了國內先進的生產技術、工具和文化知識,從事農業、手工業生產和商業活動,為南陽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2.明清時期的反侵略鬥爭

1,戚繼光抗日:

①倭寇:元末明初,倭寇和武士勾結不法商人,在中國東南沿海走私掠奪,稱為倭寇。

(2)戚繼光奉命抗日,組建“戚家軍”。

③抗日功績:“戚家軍”在臺州九戰九勝,基本掃除了浙江沿海的倭寇;去福建、廣東配合當地明軍剿滅敵人。幾年後,日軍在東南沿海的入侵基本平息。

④評價:戚繼光是民族英雄。

2.鄭成功收復臺灣省;

(1)65438+20世紀20年代,荷蘭占領臺灣省。

②1662年,鄭成功率軍打敗荷蘭殖民者,臺灣省重回祖國懷抱。

③評價:鄭成功是民族英雄。

3.反擊俄羅斯的侵略:

①17世紀中葉,俄國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

(2)康熙帝組織反攻,於1685和1686兩次圍攻jaxa,擊潰俄軍。

③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甲尼撒條約》,這是第壹個劃定中俄邊界的條約。規定黑龍江、烏蘇裏江流域大片地區(包括庫頁島)為中國領土,中俄東部邊界依法劃定。

13.清朝對邊疆的治理

1.西藏的管理:

①建立冊封和* *制度:順治皇帝冊封V *,康熙皇帝冊封V * *。

(2)雍正時期任命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用*、* * * *。

(3)“金本八平”制度的建立和*、* *接班人的確定,進壹步加強了清朝對西藏的管理。

2.1684年,清朝建立臺灣政府,隸屬福建省,鞏固了清朝對東南邊疆的統治。3.管理西藏:清政府平定公元17世紀噶爾丹之亂和公元18世紀大纛和卓之亂後,為加強對北方和西北邊疆的統治,先後設置了烏裏雅蘇臺將軍和伊犁將軍。4.清朝前期,中國的疆域西跨青脊,西北抵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達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達臺灣省島及其附屬島嶼赤尾嶼,成為東亞最大的國家。

封建帝國的危機。

1、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康幹盛世”。

顯示為:

農業領域:

①水稻等糧食作物產量進壹步提高;

②棉花種植面積擴大;

③甘薯、玉米、馬鈴薯、煙草等作物種植不斷推進。

手工業:

①制瓷中心景德鎮的生產規模進壹步擴大,工藝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②南京已成為新的絲綢工業中心。

③松江、無錫的棉布暢銷全球。

c商業:商品流通更廣,商業更發達。

2.從《康乾盛世》看清朝衰落的原因:乾隆中期以後,土地兼並嚴重,統治集團奢靡,官僚腐敗,軍隊腐朽,階級矛盾日益嚴重,強大的清朝迅速衰落。

3.閉關鎖國政策。

原因:

根本原因是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相對穩定,清政府認為沒有必要對外貿易。

(2)為了打擊鄭成功等沿海反清勢力。

為了抵禦西方國家的入侵。表現:清朝初年實行嚴格的“海禁”政策,禁止商人出海;乾隆年間,只開放廣州壹處,頒布了限制外商活動和國內商人海上貿易的條例和章程,形成了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

影響:

(1)在抵抗外來侵略中發揮了壹定的作用;

②阻礙了中外的聯系,影響了中國對世界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的吸收,阻礙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中國近代社會落後的重要原因之壹。

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

1,打印:

雕版印刷發明於隋唐,宋代進入鼎盛時期。世界上現存最早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剛經》,刻於868年。

北宋中期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在北宋時傳到日本和朝鮮,在元代傳到歐洲。

2.指南針:

①戰國時期造的司南。

②北宋時期,指南針發明,開始用於航海。南宋初期,它被制成“指南針”。

中國是世界上第壹個將指南針用於航海事業的國家。

④12世紀,指南針經阿拉伯傳入歐洲,促進了世界航海業的發展。

3、火藥:

火藥是中國古代唐朝的壹位煉金術士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於軍事。宋元時期,火器被廣泛使用。13世紀至14世紀,火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16.建築奇跡

1隋朝時,李春設計並主持修建了趙州橋,這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橋。

2.楊迪皇帝在位時,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東起余杭(今杭州),北至卓君(今北京)。分為永濟運河、通濟運河、韓溝河、江南河四段,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元朝還挖了匯通河和通惠河。大運河的作用:大運河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流域,加強南北溝通,促進經濟文化發展。3.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它是古代世界的偉大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4.明清時期,北京由宮城、皇城和北京組成。宮城,又名紫禁城,今稱紫禁城。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17.科學和歷史的傑作

《本草綱目》(1):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編纂的壹部藥物學巨著,全面總結了中國古代藥物學的成就。

2.明代宋的代表作《天工開物》充分反映了當時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發展,被外國人稱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3.《子同治簡》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年的壹部歷史巨著,記載了戰國至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

18.唐詩與宋詞

1.唐朝最傑出的詩人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李白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再現了安史之亂前後的時代,被稱為“詩史”,被稱為“詩聖”。

(3)白居易是唐代另壹位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通俗易懂,含義深刻。他的代表作有《塞爾巴星》和《長恨歌》。

2.宋詞中有婉約詞,也有豪放詞。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北宋的蘇軾和南宋的辛棄疾是豪放詞的代表,人們把辛棄疾和蘇軾合稱為“蘇辛”。

19.明清小說

《三國演義》是明代羅貫中寫的壹部長篇歷史小說。

(2)《水滸傳》是明代施耐庵寫的壹部以北宋末宋江起義為題材的英雄傳奇小說。

(3)《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寫的壹部愛情小說。

(4)清代曹雪芹寫的《紅樓夢》是中國最好的古典小說。

20.石窟藝術寶庫

①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鳴沙山。其中大部分是在唐代挖掘的,有大量精美的彩色雕像和壁畫,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石窟之壹。

②雲岡石窟:在山西大同梧州山,發掘於北魏中後期,是研究我國佛教石刻藝術的寶貴財富。

(3)龍門石窟:在河南洛陽,大部分開鑿於唐代,最大的石窟是奉先寺的魯舍那佛,體現了中國古代高超的雕刻藝術。莫高窟、龍門石窟和雲岡石窟被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21.書法和繪畫

1,書法:

(1)唐代張旭、懷素以草書著稱。

(2)顏真卿、劉公權楷書形成顏、劉體風格。

(3)宋代著名書法家有蘇軾、黃庭堅。

(4)元代書法家趙萌創作了“招體”。

2.①唐代著名畫家嚴的代表作有《壹步圖》、《歷代帝王圖》;吳道子被譽為“畫中聖人”。

(2)北宋畫家張擇端有《清明上河圖》,是宋代城市市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不好意思,是七招。

  • 上一篇:巧用詩詞楹聯激活歷史課堂
  • 下一篇:中國籃球史上誰的技術最全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