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黃埔路的歷史

黃埔路的歷史

在現代歷史上,上海壹直是中國的壹個關鍵。黃浦江畔的外灘是現代上海的城市名片。

上海作為壹個濱水城市,外灘是這座城市的門戶。很長壹段時間,很多人從這裏進入上海,開始了他們新的人生道路。正如自由女神像意味著新世界的到來,外灘和它背後的上海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壹個夢想的開始。

去上海,從外灘進入上海。

了解上海,從外灘開始。

壹百多年來,外灘壹直作為上海的象征呈現在世人面前。外灘壹般指黃浦江西岸從北京東路外白渡橋至金陵東路的道路,全長1.300m。近年向北延伸至黃浦路,被稱為北外灘;它向南延伸到南浦大橋,被稱為南外灘,全長4000米。外灘東面是黃浦江,西面是新哥特式、古典式、中西合璧式等52座風格各異的建築,被譽為“世界建築博物館”。

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它非凡的景色總會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遊客。因為外灘面對黃浦江,背靠造型嚴謹、風格各異的建築。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近百年來在經濟活動領域對上海乃至中國的影響,使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外灘是上海人眼中的驕傲。它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及其將外來文明與本土文明有機融合、創新和發展的卓越能力。

泥濘的外灘:壹條由追蹤者行走的小徑

外灘是上海人最願意講故事的地方。如果妳來上海沒有外灘,就沒有真正的上海。過去,人們把上海稱為上海灘,上海人認為這個海灘意味著外灘。外灘有各種各樣的建築,無數人在外灘發了財。

外灘1880

100多年前,當第壹艘外國人的船來到上海時,他們看到的是壹個非常普通的漁村,而當時的外灘只是壹條方便纖夫行走的小路。1842之前還是壹片荒野,這裏的黃浦江沒有任何防護設施,屬於黃浦江泛濫時的泥濘地帶。

1842年夏,參與鴉片戰爭的英國艦隊終於抵達上海。自《南京條約》簽訂以來,上海和中國之間的另外四個港口被迫開放。因為當時住在上海的外地人經常到這條有纖夫走過的小道上散步,所以特意用煤渣覆蓋,命名為黃浦灘路。

法國冒險家這樣描述當年的外灘:“無數的汙水溝和河流縱橫交錯,到處都是墳墓。低矮骯臟的茅屋,是用竹子和幹泥巴搭成的破棚子。”

殖民時期的外灘:美麗的“傷疤”

外灘1928

1842第壹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規定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為通商口岸。次年,英國船長巴弗爾作為第壹位派往上海的英國領事,來到上海,為定居做準備。1843 165438+10月7日,壹艘名為“水怪”的三桅船駛入上海。甲板上站著英國船長巴弗爾和幾名隨從。

上海縣,有時被稱為“小蘇州”,人口27萬,街道60多條。上海道臺宮木久沒有在碼頭迎接巴福爾,而是派了幾頂轎子把他們送到道臺府。正當巴弗爾為租房子發愁的時候,壹位姓姚的商人找到了他,提出在城裏給他52個房間,讓巴弗爾和他的四個隨行人員有了住的地方。但當姚書平提出要和巴富爾交易時,被巴富爾斷然拒絕。

後來到達上海的英國商人就沒有巴福爾那麽幸運了。他們被擋在城外,不得不在北門墻外搭起壹個簡易小屋。巴福爾牢牢抓住了“逗留”這幾個字...通商暢通無阻”,並不斷向公道臺施壓,要求其指定洋人居所,選擇黃浦江邊的爛泥地作為租借地。

這片泥濘的土地就是今天的外灘。

巴富爾選擇了這片800多畝的泥濘地作為租賃地。壹是東臨黃浦江,北靠蘇州河,水陸交通便利。第二,外國商船從長江口進入黃浦江必須有泊位。再加上東邊黃浦江上有英國軍艦巡航,讓他們覺得把住所放在自己軍艦的看護下更安全。

1845 165438+10月29日,經過兩年的談判,公道臺與巴弗爾簽訂了《上海土地憲章》,規定英商住宅北起李家場,東至黃浦江,南至洋涇浜,西至河南路,面積830畝。這個憲章曾被侵華的外國人奉為上海的根本法。

  • 上一篇:遼寧剪紙不包括建平剪紙
  • 下一篇:歷史人物句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