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什麽是小說生活片?

什麽是小說生活片?

壹.細節

1,鮮花

這部電影在許多細節上聚焦於三個女人的性格,並暗示了她們各自的命運。三種花剛出現的時候,性格和生活是壹致的。這套鏡頭的設計花了很多功夫。

首先是50年代耀眼的黃色花束,仿佛她最終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徹底走上了女權之路,放棄了家族的勞拉——清新堅韌的個性。

然後,2001,克勞麗莎買了壹朵深紅色和淺粉色交織的玫瑰,就像克勞麗莎自己壹樣,既是熱情的精神異性戀,又是曖昧的肉體同性戀。他的生活就像紅色和粉色壹樣,混合了少女時代的奔放和同居中的妥協。這種雙色血染的玫瑰,就像克勞迪婭無法協調的靈與肉壹樣,是當代人工培育的結果,也是混亂的現代社會造就的畸形。

最後,弗吉尼亞家的紫色花朵。高貴典雅的貴族氣質,同時,殷琦和內向是古典女作家內心世界糾結和困惑的寫照。

2.珠寶

另壹個巧妙的細節是,勞拉的鄰居凱蒂出現在1951。她的耳環和項鏈是壹套銀櫻花飾品。

二戰後,美國占領日本,對日本文化產生了興趣。它在許多方面介紹了日本食物、日本澡堂和日本服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的作者)等美國社會學家開始研究這壹時期的日本社會——因此,凱蒂的櫻花飾品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征。

二、劇情

1,愛

壹系列長鏡頭交織三代人的開場場景以弗吉尼亞結束,她從樓上下來,對丈夫撒了壹個彌天大謊。對方逼她吃飯時,弗吉尼亞以突發靈感為由要求上樓寫作。雖然她的頭微微歪著,嘴角輕輕撇著,但她的眼神卻和她的仆人和妹妹完全不同。她的夫妻雖然被她的精神疾病困擾,但還是很幸福。從弗吉尼亞對丈夫無助時孩子氣的竊笑中,不難看出他們的愛情。

1923結束時,倫納德和弗吉尼亞在壁爐旁相對而坐。當倫納德問“我傻嗎?”弗吉尼亞對他的態度明顯和別人不壹樣,她很認真地回答:“死是為了凸顯活著的價值,所以要比較。”姐姐覺得她瘋了,傭人也覺得她瘋了。但是,她能安靜地坐在丈夫對面,是莫大的幸福,因為他理解她,愛她——即使因為去哪裏而在車站大聲爭吵,她在丈夫面前依然是幸福的——這與老勞拉對克勞迪婭“妳是個幸運的女人”的評價不謀而合。

2.家庭的

臨近結束,勞拉偷偷抽泣,敷衍丈夫。這壹刻,她清楚地看著鏡中的自己——她心中的自己——決定了人生中重要的選擇。摩爾在這部戲中的表演是高超的,無與倫比的。

卸妝後進入宿舍的勞拉,在昏暗的燈光下明顯顯老。然後下壹個場景,她出現在了晚年。令克勞迪婭不解的是,既然老婦人知道拋棄家庭和孩子是壹個母親最糟糕的事情,她就不可能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也許,生活在精神世界與肉體欲望夾縫中的克勞迪婭永遠不會明白。相反,她的女兒給了勞拉壹個溫暖的擁抱,勞拉是壹個為自己而活的了不起的女人。

3.同性情結

精彩的段落在家庭主婦勞拉和鄰居凱蒂在1951的戲裏。勞拉的話很神奇。對於因病不孕的敏感凱蒂來說,幾乎開不了鍋。於是凱蒂趕緊轉移話題,聊起了小說。勞拉只是總結為“看似幸福的女人其實並不幸福”,這對於被勞拉譽為交際花的凱蒂來說,肯定是不舒服的。

所以勞拉在聽說自己因為不孕而住院的時候是如此的難過,以至於連吻都給了對方——這壹刻,她突然發現了自己潛在的同性戀傾向——這讓凱蒂更加難過。勞拉的投入讓凱蒂意識到了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帶著壹句“妳真好”跑了。而勞拉則充滿了無知和邪火,這壹切都散落在可憐的小理查德身上。作為壹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她畢竟不同於激進的弗吉尼亞,弗吉尼亞可以接受甚至實踐自己的想法,而同性情結的暴露對勞拉來說確實是壹個很大的刺激,最終改變了她的家庭和生活。

下午茶時間,弗吉尼亞的冥想又壹次被姐姐誤解為精神錯亂,所謂的“雙重生命論”譏諷在她聽來極其刻薄。雖然弗吉尼亞真的很情緒化,但她畢竟向往正常的生活,否則也不會因為沒有被邀請參加晚宴而心煩意亂。只是她在陷入思考的時候,不想被打擾,渴望安靜,卻始終不理解。面對小侄女天真的問題,弗吉尼亞過於嚴肅的回答“我在想是不是該殺了女主角”簡直讓妹妹毛骨悚然。所以,盡管她拼命挽留,卻不知所措。結果她姐姐完全被壹個厭惡的吻嚇跑了——沖動的呼吸和沙啞的顫音把她的同性戀情結表現的淋漓盡致,兩個演員的表演超棒。妹妹匆匆逃離的時候,時鐘敲了四下——那是他們應該到達的時間,這讓人們想起了那句話:“死後,我將回到我來之前的地方”...

4.命運

在弗吉尼亞去散步之前,她丈夫的抱怨惹惱了她,但很快小說的女主角又觸動了她的全部精力。“她快死了...!"弗吉尼亞沈思著,在她身後整齊經過的學生路隊暗示著時間的流逝,甚至是微風來時有節奏的花草。行人從她面前走下樓梯,都是從她右手邊的岔口,而她卻獨自坐在左手邊岔口對應的長椅上。中間壹根低矮的柱子似乎註定了她與眾不同。

就像倫納德追弗吉尼亞壹樣,他不知道為什麽選擇了車站的方向而不是另壹邊,雖然他猶豫了片刻——壹切都是命運。下壹站戲無疑指出了中心思想:

“我沒有義務給別人吃飯!”“我有權選擇住在哪裏!”“這是人之常情!”“我每天都在這個鬼地方死去!”“內心就像陷入了無盡的黑暗泥潭!”.....面對弗吉尼亞的爆發,倫納德對她的無比熱愛和包容令人感動。當開往倫敦的火車進站時,她終於妥協了——她的人格不被社會和親人所容忍,但她只能為心愛的丈夫綻放,而愛情又不忍心讓她承擔所有的痛苦,於是她再次收斂,再次壓抑自己。

在場景的最後,弗吉尼亞說:“妳不能從逃避生活中偷走和平!”“撞擊地板是響亮的。這不僅是在說她自己,也是在總結勞拉放棄自殺後的新生活。這更像是在告訴克勞迪婭,她被對手路易的出現搞得心慌意亂。最終,克勞迪婭漸漸冷靜下來,翻了過去。時間已經過去了,忘記是徒勞的。

劇情流向母女克勞迪婭的對話。“有壹天早上醒來,妳發現自己處在幸福的起點,未來有無限美好的可能,但妳錯了——那壹瞬間就是幸福。”在她的競爭對手離開後,克勞迪婭勇敢地承認她失去了理查德——畢竟,他們曾經很幸福。

理查德的自殺是對疾病纏身、毫無生氣的生活的最高反抗。之所以茍且偷生,只是因為克勞迪婭在照顧他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滿足。對理查德來說,為別人而活的心態只是逃避生活,所以——“逃避生活偷不到安寧!”在窗前,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勞拉,她小時候聲嘶力竭地尖叫,可以頭也不回地離開。布朗,她是如此堅定地選擇自己的生活。理查德如釋重負地跳了下來,如釋重負。

第三,攝影

1,鏡子/玻璃

這部電影的鏡頭裏有很多鏡子和玻璃窗。壹開始我只把它們理解為攝影技巧,以為是為了營造層次感。這種理解顯然是膚淺的。因為在第五次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突然產生了壹個想法,每壹面鏡子,每壹扇窗戶,其實都代表了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首先是三個女人早上起床的穿越。當弗吉尼亞離開房間時,她的背影映在臉鏡和側鏡中,這實際上是暗示弗吉尼亞被困在了小說人物多洛威夫人的生活中——正如她姐姐後來所說,“壹個人過著兩個人的生活”——她和她所描述的多洛威夫人,兩個女人,兩顆糾結的心。

按照這個思路,很多鏡子和窗戶的用途可以這麽理解。比如1951,勞拉在酒店自殺未遂。壹開始我只註意到她壹個人坐在酒店床前的場景不是橫著拍的,而是像監視器壹樣掛在房間的角落裏,讓勞拉相對寬敞的房間顯得很小。但這樣做的另壹個結果是,她身後的鏡子無法照出她的身影——鏡子裏沒有她。是否可以理解為:這呼應了她把握不住自己的內心,處於壹種自我迷失的狀態?

再比如:克勞迪婭精心挑選鮮花,去拜訪《摯愛》中的理查德。理查德的窗戶被窗簾遮住了,就像他的心被疾病籠罩壹樣,窗戶再次折射了他的思想。但理查德仍然試圖抓住陽光,用他的話說就是“把壹瞬間發生的壹切都寫下來”。說著說著,壹縷微弱、慵懶的陽光傾瀉在他的臉上,形成壹條窄窄的光帶,隨著理查德的走動在他臉上掃過幾下——終於,在他絕望地說出“但我終究不能”的時候離開了他——疾病的陰影無法讓他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於是他突然變得暴躁起來,提到死亡和拒絕參加晚宴讓克勞迪婭很生氣——當理查德背誦小說《多洛威夫人》中的壹句話“多洛威夫人總是喜歡開派對來掩飾自己的孤獨”時,那是在戳克勞迪婭的心。

當然,不能壹概而論所有的鏡子和窗戶,否則就牽強了。

2.電梯

克勞迪婭拜訪理查德時,有兩種拍照方式。壹個是從頂樓俯視電梯,壹個是從電梯內側仰望黑暗的屋頂。縱向鏡頭帶來的穿梭隧道的感覺,與本片時間流動的主題是壹致的。從電梯裏仰望黑暗的屋頂,越升越高,往往越暗,預示著人物的未來暗淡、絕望、不可知。

我也是這樣理解自上而下的攝影的:它們本身來自黑暗和無法解釋的生命——這符合弗吉尼亞在小鳥葬禮上給侄女的回復:“我不記得我們來之前是什麽樣子了。”

3.流動感

這部電影中的許多場景都專註於創造壹種流動感,就像時間壹樣,也像弗吉尼亞自殺時湍急的河流。無論是垂直上下的電梯,2001匆匆離去的紐約地鐵,1923弗吉尼亞沈思時身後移動的人群,1951洛杉磯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流,倉促緊湊的琴弦與慌亂的鋼琴之間糾纏不清,都很好地凸顯了逝去時光的卑鄙與無情。

即使故事進入重要的敘事段落,畫面的運動也相對平靜。弗吉尼亞手中氤氳的香煙,火車裊裊的蒸汽,還在提醒著:即使妳不註意,妳以為壹切都靜止了,時光依舊逝去。

第四,性能

1,妮可?基德曼

弗吉尼亞寫作時顫抖的右手和走路時的駝背和跛行令人震驚。妮可的表演非常感人。除了肢體語言,另壹個很大的震撼是她的聲音沙啞到幾乎變樣——很難想象紅磨坊的歌手賽丁會變得如此低沈和尷尬。我認為她應該獲得奧斯卡獎。其實75屆奧斯卡真的可以和她比。我想只有朱麗安來自遙遠的天堂?摩爾。至於媒體壹直咬的假鼻子,那只是個道具。

尤其是小鳥出殯的場景,安靜、壓抑、自然,比站內大膽尖銳的歇斯底裏更讓人激動。是壹種迷茫和失落,停滯的眼神裏充滿了對死亡的渴望。

2.梅裏爾?斯特裏普

梅裏爾?斯特裏普似乎工作太努力了。我想她總是這樣。舞臺劇的習慣,當然不是貶低她的意思。這可能是壹個特點。她和艾德?哈裏斯和朱利安?摩爾的兩次二重唱明顯感到絕望,哈裏斯充滿感情的話語和摩爾平靜平淡的陳述比她更能抓住人心。她強烈的感嘆,如:“哦,花兒,多麽美好的壹天-!”而且表達痛苦時故意扭曲的臉讓人感覺不舒服。

有壹個場景是她在家裏準備晚餐,她的對手路易斯(傑夫?丹尼斯扮演遊客的角色。斯特裏普誇張地靠在廚房櫃臺上,做了壹個誇張的表演,讓我突然想嘲笑她不著邊際的瘋狂和毫無價值的激情。她胃痛嗎?我覺得這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敗筆!

恰恰相反,傑夫?丹尼斯很好地把握了男同性戀的角色,他的吞吞吐吐的語言出奇地成功。對手克勞迪婭態度明確——不要去(討好理查德)!但是不要來(我討厭妳)!於是為了緩和氣氛,路易說起了自己離開理查德的經歷。他最後說:“我最近喜歡上了壹個學生。”我覺得這個學生應該是個男學生。

3.朱利安嗎?間諜

平心而論,最好的是摩爾。她和妮可在表演上不相上下,但妮可飾演壹個精神失常的女作家,大有可為。而摩爾,她那壹行的情節純粹是“無中生有,沒事找事。”而她能把壹個“無中生有,沒事找事”的家庭主婦做得像壹個非凡的女作家壹樣精致搶眼,那就更難了。

總體感覺是:妮可?基德曼=朱利安?摩爾>:美林?斯特裏普尤其是在摩爾和斯特裏普的對手戲中,摩爾冷漠的悲傷很自然,明顯蓋過了對方。

感覺斯特裏普筆下的英雄正在死去,摩爾大器晚成,妮可鋒芒畢露。

動詞 (verb的縮寫)樂譜

1,簡介

最初被邀請創作莎士比亞愛情故事並獲得奧斯卡獎的史蒂文?沃爾貝克主演了這部電影的配樂。2000年與導演史蒂文?道德合作了他的電影處女作《比利?埃利奧特。然而,在沃爾貝克寫下它並實際記錄下來之後,道德並沒有得到滿足。於是公司請來了1993年《鋼琴課》的作曲邁克爾?內曼,結果還是不被挑剔的道德利益所認可。

通常所謂的“音樂編輯”負責好萊塢電影的音樂制作。作曲前,該人先與影片導演協商,將導演的配樂印象具體化,尤其是把握好哪個場景的配樂長度,再利用其他影片或古典音樂的既定配樂,做出壹個“坡道軌道”。然後,實際作曲的音樂人根據這個“打著配樂的幌子”寫出電影的音樂——這是最常見的流程。

巧合的是,原來《假借音樂》是菲利普?格拉斯的作品。因為格拉斯的配樂壹直以晦澀的復古風著稱,制作層沒有邀請他。然而,經過兩次易主,最終,菲利普?格拉斯被雇來全權負責。

這部電影的作曲,壓抑的弦樂合奏和鋼琴,並沒有貫穿始終,也沒有三年的各自為政。格拉斯巧妙地將其與配樂編織在壹起,既優雅又起到了插曲的作用,巧妙地點綴了不同時代的突變,原本平淡的壹切在音樂的修飾下變成了浮雕。

1,正在打開

電影的開頭就像MV:

先是水流走了,抖得像趕時間壹樣,然後弗吉尼亞用長滿老人斑和青筋的雙手紮起外套,快步走出房門,來到河邊。音樂開始的時候,弗吉尼亞撿起壹塊石頭塞進口袋,平靜而急切地走向水中央,腦海裏重復著壹封遺書——這壹切就像在讀弗吉尼亞的配樂詩——在微弱而安靜的氛圍中,琴弦漸漸陰沈,大提琴嫵媚地哭泣,弗吉尼亞徹底沈沒,甚至最後的束縛——鞋子被水無情地帶走,就像弗吉尼亞虛弱無力。

這裏音樂所描述的“意識流”是與水流平行、重疊、壹致的。弦樂中相同音型的重復似乎暗示了弗吉尼亞對解放的渴望;勻速行進的音符淡然構成了對她慢慢死去的壹種不安的催促,毫不留情,仿佛時間永遠流逝。

這壹段《詩人使徒行傳》沒有沿用開頭那種低俗的抒情模式,也沒有采用以圖片作為註解的不尋常的敘事模式,而是采用了壹種曖昧的中間形式,看起來更加普通卻又充滿了迷茫,就像影片中弗吉尼亞的絕望。

小提琴義無反顧地流動著,然後壓抑的大提琴以期待已久的方式浮現,引領著整個弦樂系,冷漠而陰郁,像弗吉尼亞的心境,釋然而安全。大提琴支配著琴弦的節奏,漸漸下落下沈——屏幕上,弗吉尼亞緩緩落入河中。大提琴越來越弱,整個音樂的流動趨於平緩,聲音幾乎消失——屏幕上,泥水之下,弗吉尼亞順從的身體流動,右手無名指上閃耀著壹枚戒指。

2、晨歌

第二段“晨間段落”,充分配合了本片高超的敘事手法。整首歌試圖通過鋼琴試探性的獨立跳躍來分別講述三個女人,但鋼琴始終無法跳出不緊不慢的琴弦的掌心。每次琴弦彈幾下,平時重復的琴弦就變成了三角鋼琴。就像不經意的時光,三個女人交織在壹起。

3、間奏

勞拉起床時很累。她的生日丈夫不僅買了花,還為他的小兒子理查德準備了早餐。第三段《她不得不做的事》草草播放,音調很低。勞拉不好意思把丈夫送出去,但她轉向兒子,直截了當地說:“快吃飯!”不刺耳也不客氣,仿佛她心中的暗流瞬間爆發,音樂漸漸加速,於是鏡頭在1951離開了安靜的洛杉磯,在2001帶著忙亂的生活節奏來到了紐約。緊急的配樂在克勞迪婭的腳步聲中結束,她壹邊打電話壹邊快速走過街區——再壹次體現了這種無背景、斷斷續續的配樂技巧的神秘。

第四段“為了妳自己的利益”在理查德戳中克勞迪婭的心時悄悄流出,直到她再次回頭,終於說服理查德參加晚宴,音樂進壹步加速——紐約的快節奏生活和弗吉尼亞混亂的內心世界如出壹轍——鏡頭從電梯裏傳到黑暗走廊中的克勞迪婭,又回到正在從事寫作的弗吉尼亞,但這時,身材魁梧的女仆耐莉粗暴地打擾了她。也許對方午餐晚餐吃什麽真的很重要,但是弗吉尼亞不懂這些不重要的東西。為什麽她總是擾亂自己的思緒?我做了些事情把它寄到了倫敦。而是“去倫敦多好啊!”感覺,卻是她發自內心的乞求。

4.留空

相比以上幾段,很多地方的留白同樣驚人。

比如勞拉的朋友凱蒂來訪期間,七分鐘沒有配樂,顯然對電影觀眾不太友好——簡單的對話就很不友好。但是菲利普呢?格拉斯先生似乎無視這壹套,固執地貫徹舞臺劇的音樂理念。

顯然,這種卑鄙帶來了巨大的成功。首先,眾多重要情節和豪華演員陣容的精湛整體表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顯,再次證明了“演技”和“戲劇”才是電影的靈魂——相比於許多電影配樂莫名其妙的華麗,《時時刻刻》才是壹本真誠的教科書。

其次,也正是因為格拉斯這種“惜音樂如金”的態度,使得本片的配樂異常震撼。在縱橫交錯、匪夷所思的劇情中,偶爾會有壹些淺顯易懂的點點滴滴的微弱音樂。英倫電影的濃烈味道和純粹的古典音樂在引領劇情的琴弦和鋼琴的緊密盤旋中完美匹配。

5、結局

影片結尾,音樂“意識流”再次與水流平行、重疊、壹致。這種流動不像流水,而是艱難而跌宕起伏——就像弗吉尼亞坎坷的壹生,比如她腳下坎坷的路,比如她只有死了才能解放的心,比如她眼前湍急的河。

弗吉尼亞低沈沙啞的聲音伴隨著音樂的暗流,她對自己的遺書感到沮喪:

“倫納德,親愛的,我確信沒有人會像我們壹樣幸福...妳給了我壹切!面對生活,正視存在的壹切,愛它們,然後妳就可以拋棄它了。就這樣,妳我的人生經歷了很久很久。直到永遠...我們的愛...直到永遠...就像這次……”

以弗吉尼亞安詳的身軀,聲音穿過湍急的河流和奔騰的時間。

轉自:DVD電影

  • 上一篇:從印度坐大巴去尼泊爾是什麽體驗?
  • 下一篇:太平天國運動為什麽會失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