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初中歷史教師用書

初中歷史教師用書

初中歷史教學案例

新夏之

我在學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甲午戰爭中的中日戰爭》時,發生了壹件事:下課鈴響後,我走進教室,打開多媒體課件。壹幅“黃海之戰”的畫面出現在學生們的眼前——中日軍艦在海面上交戰,壹首“這壹天充滿了淚水,有強大的海軍力量”的詩句緩緩出現在兩邊。然後我跟同學說了。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率領致遠艦不幸受傷,彈藥斷絕。他沈著冷靜,指揮自己的“特快列車”沖向日本先鋒指揮艦“吉野號”,決心同歸於盡。吉野逃走了,用快炮和魚雷攻擊致遠艦,沈入黃海。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皇帝痛哭流涕,親自為他題寫對聯,贊揚鄧世昌在黃海戰爭中的豐功偉績。這讓我想起了南宋著名抗金名將嶽飛,我婆婆為他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也是用動畫效果玩的)。我想用歷史名句突出鄧世昌的功績,自然引入新課。

正在這時,壹個學生舉手要求發言,說“老師,這是不對的,忠君報國不是給鄧世昌的”。或許是他的發言激發了另壹個同學的勇氣,另壹個站起來說:“我知道,忠君是南宋初著名抗金名將嶽飛紋在背上的字。嶽飛和鄧世昌有什麽相同之處?”

至於這個“程”嘛,我誇他們能以較慢的速度大膽思考和提問,同時以較快的速度思考應對的方法。如果和他們討論這個問題,教學任務就很難完成,不是全班感興趣的話題。我的教案裏沒有這個環節。如果用之前通常的手段,“下課再討論這個問題好嗎?”很明顯是對學生的“外交辭令”(實際上是不允許老師討論),繼續把學生引入我精心預設的教學程序。這樣做,學生的積極性、好奇心、創造性思維很可能會被扼殺!我決定放棄已經做好的多媒體課件,對學生們說:“我們三人組的時候,壹定要互相學習。我壹時不知道怎麽回答妳的問題。我想只要我們研究,就能找出所有的問題。”現在我提議分組學習。妳們兩個(我真誠地對剛才提問的兩位同學微笑)願意的話就帶壹組從挽聯開始,調查黃海的地理環境,了解鄧世昌在黃海戰爭中克服的困難,了解鄧世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愛國情懷,向同學們匯報妳們的收獲;第二組從清朝國家安全的角度考察黃海在中國海防中的地位,從而理解鄧世昌為什麽堅持用軍艦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並幸存下來以及此舉的意義。(隊員自由搭配);第三組考察黃海和朝鮮半島的歷史地位,看妳能不能用妳的考證事實告訴妳的同學日本侵略的史實:黃河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不容踐踏,不容侵犯!朝鮮是清朝的附庸國,受清朝保護!第四組,調查鄧世昌在黃海戰爭中的歷史過程,要求把海戰的路線、措施、過程、結果講清楚,各小組形成書面材料,老師進行必要的補充或修正,適當肯定學生的成績。有的地方又和學生討論了。這樣只有兩個眼睛,圖片,小字,加起來壹節課只有三頁。本來壹節課教的綽綽有余。結果我上了兩節課,但是除了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們獲得了滿足感和作為學習大師的成就感。從那以後,我發現這兩個學生對老師很好,很多學生上課的熱情也很高。

在學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收復新疆”這壹課時,發生了壹件事:下課鈴響後,我滿懷信心地走進教室,打開多媒體課件。壹幅美麗的畫卷出現在同學們面前——長長的戈壁灘沙丘中的壹條楊柳路(畫作《甘唐壹澤》),旁邊緩緩出現了壹首詩,“將軍尚未舉刃”,接著是我的旁白:“同學們,看著在戈壁灘上頑強生長的左,以及人們為歌頌左帶領湘軍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豐功偉績而寫的這首詩 想起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白雲,孤城萬仞。 橫笛何須怨柳,春風不過玉門關。“(我還用動畫效果讓它出現在整個畫面的底部)。我很自豪我的“創造”——對比兩首詩,突出左的成就,自然引入新課。

正在這時,壹個學生舉手要求發言,說:“老師,不對。兩首詩中的柳樹不是同壹個概念。第壹個是指柳樹,最後壹個是曲子的名字。”也許是他的發言激發了另壹個學生的勇氣,另壹個學生站起來說:“我好像在哪裏見過。黃河遠在白雲之上,是後人誤解了涼州的話。原句可能是黃河遠在白沙之上。”

對於這個“程”我壹邊稱贊他們以較慢的速度大膽思考和提問,壹邊以較快的速度思考如何應對:如果和他們討論這個問題,教學任務就難以完成,不是全班感興趣的話題,我的教學設計中也沒有這個環節。如果用之前通常的手段,“下課再討論這個問題好嗎?”很明顯是對學生的“外交辭令”(實際上是不允許老師討論),繼續把學生引入我精心預設的教學程序。這樣做,學生的積極性、好奇心、創造性思維很可能會被扼殺!我決定放棄已經做好的多媒體課件,對學生們說:“我們三人組的時候,壹定要互相學習。我壹時不知道怎麽回答妳的問題。我想只要我們研究,就能找出所有的問題。”現在我提議分組學習。如果妳們兩位(我真誠地對剛才提問的兩位同學微笑)願意,可以帶壹個小組從詩歌入手,考考新疆的地理環境,了解左治理新疆所克服的困難,了解邊疆人民對新疆光復和治理的感激之情,把自己的收獲報告給同學們。第二組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考察新疆在中國國防中的地位,從而了解左為什麽堅持收復新疆以及此舉的意義。(隊員自由搭配);

第三組考察新疆的歷史地位,看妳能不能用妳的考證事實告訴俄羅斯等侵略者: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妳不能踐踏和侵略!第四組,調查左收復新疆的歷史過程,要求講清左收復新疆的路線、措施、過程,各小組形成書面材料,由老師進行必要的補充或更正,並適當肯定學生的成績,有的地方與學生座談。這樣只有兩個眼睛,圖片,小字,加起來壹節課只有三頁。本來壹節課教的綽綽有余。結果我上了兩節課,但是除了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們獲得了滿足感和作為學習大師的成就感。從那以後,我發現這兩個學生對老師很好,很多學生上課的熱情也很高。“老師,錯了”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對歷史教學現狀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當前歷史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誤區壹:教師註重教學過程的設計,過程設計過於具體、細致、死板,不給學生留有余地。

教案是主觀的藍圖。目前教師備課(備課)的重點不僅僅是對這節課的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的分析處理,還有教學過程的設計,力求完美,每個小標題怎麽說,學生需要回答什麽問題,甚至過渡語怎麽說等等。,而只是忽略了學生這個學習的主人,以及學生在學習這節課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什麽問題,采取什麽方法去解決。在這樣的教案指導下,學生很有可能成為妳的“操作者”。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給學生留壹些思考的空間,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討論,要有壹定的靈活性,以便根據學生的反應等課堂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誤區二: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科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不變應萬變”,忽視復雜的教育對象,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獲取知識。

目前,課堂教學仍然以教師教學為主,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教師依靠教科書、教學用書等教材,通過壹定的手段進入“標準化”操作(這種教學實踐形式已經成為百萬教師的工作程序,在日常教學理念和行為中是穩定的),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較低。壹旦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自己預設之外的問題,就會用“課後討論”來搪塞過去。學生總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的機會。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培養不出真正求實、懷疑證偽、創新進取的學生!這也是違背新課程理念的。我覺得要改變課堂教學行為,首先要樹立老師為學生服務的理念,考慮我能為這個班級的學生提供什麽服務。讓學生在課堂上表達他們想更多了解的內容。特別是在學生發現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追求,去探索,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去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不是去考慮如何去實踐妳的教案,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以後的創造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誤區三:對有效課堂教學的誤解把內容是否已經教完或者學生掌握程度作為有效性的唯壹指標。

在這種觀念下,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追求的是如何認真地教好我的課的所有教學內容,所以不相關的東西就要丟棄。然而,新課程理念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關註學生的進步或發展,要求教師具有“全人”的觀念,學生的發展就是全人的發展。所以我認為,在教學中壹定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要關註學生在這壹節課的學習收獲,還要考慮每壹節課對學生未來乃至終身進步或發展的作用;它既註重歷史教學內容的價值,又考慮相關學科知識的有機整合。總之,有效教學定位於學生作為“完整的人”的發展。

歷史課程的教學設計

題目: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愛國運動。

教學過程:

首先,介紹新的課程:

展示孫中山和袁世凱的肖像,並由學生對其進行簡單介紹。指出袁世凱在政治上準備復辟,在文化領域也積極進行復辟的準備活動,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這時,激進的民主主義者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從而引進了新的課程。

二、展示學習目標:

1,學習新文化運動

2.探尋五四運動的足跡。

第三,引導自學

這節課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來學習。

1,學習新文化運動

(1)顯示自學說明:

①總結新文化運動的起因和發展過程。

②在今天的新文化運動中提倡民主和科學是否現實?我們今天還需要提倡民主和科學嗎?如何發展民主和科學?妳認為在中國實現民主和科學容易嗎?

(2)學生自學:請閱讀P122-—P125頁的第壹段。

方法:閱讀、記憶、思考、討論,教師巡視,保證每個學生都緊張地閱讀、思考。

(3)師生交流:解決新文化運動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點,引導學生自己解決,確定知識點;然後,學生在完成思考題後,可以自由談論與民主和科學有關的話題,這可以引導學生用現實中存在的現象來論證民主和科學的現實意義。

(4)教師後教育:分析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

2.學習五四愛國運動。

(1)顯示自學說明:

①概述五四運動的導火索及其發生發展的過程。

②分析:中國是壹戰的戰勝國,但為什麽中國的合理要求在巴黎和會上遭到拒絕?

(2)學生自學:請閱讀P125頁的《五四愛國運動》。

方法:閱讀、記憶、思考、討論,教師巡視,保證每個學生都緊張地閱讀、思考。

(3)師生交流:解答關於五四愛國運動的基礎知識點,引導學生自行解答,確定知識點;完成分析題,通過學生的回答,總結出“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結論,培養學生用聯系史實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師職後教育:分析五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四。討論:

展示壹張五四時期的傳單,可以這樣設計討論問題:

“探索什麽是五四精神?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年代,需要的是五四愛國學生的愛國精神。那麽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妳需要怎樣學習五四時期學生的愛國精神呢?”

第五,總結

六、自學測試:

展示練習紙,並在課堂上測試學習內容。

我進入歷史教學已經半年多了...這半年的歷史教學,讓我感覺到歷史教學的任務是漫長而艱巨的。同時也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

歷史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電視劇和小說裏都有歷史的影子,學生對此很感興趣。但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參與到歷史的學習中來,並不容易。歷史學科,老套的內容,瑣碎的知識點,人們頭腦中的死記硬背,都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困難成了很多歷史老師的苦惱,大家都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學好壹門課程的關鍵。經過壹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從聯系的角度學習歷史是有效的,不僅對歷史課有效,對其他課也有效。

每壹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尤其是歷史。歷史涵蓋了中學的所有科目。

與歷史關系最密切的是語文學科。這學期的大部分教學都和語文有關。比如商鞅變法的例子,就與漢語中的典故“遷木賞”、“築木為信”有關;張騫《出使西域記》中關於西域荒涼的論述,與《衛城曲》和《涼州詞》中的相關詩歌有關。說到文化,涉及到的中國知識比較多。語文課文的背景是歷史,就像語文課上的《論語》,其背景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情況。知道了這壹點,對理解《論語》和孔子有很大的幫助。這真的回答了“文史不分家”這句話。地理和歷史密切相關。歷史地圖,歷史古今地名等等都體現了歷史和地理的姐妹關系,而且現在的研究生專業裏有歷史地理這個專業。歷史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它本身屬於政治學的範疇。在數學方面,有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勾股定理和祖沖之、圓周率的計算器等。,這些都是歷史課上學到的。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都是歷史。

除了所有學科,還應該教會學生從身邊尋找和發現歷史,因為我們生活的社會也與歷史息息相關。電視劇、小說等文藝作品,當今世界的社會制度、熱點問題,有哪些與歷史無關?比如在學習漢武帝、三國、隋唐歷史的時候,可以給學生看漢武帝、三國演義、武則天相關的電影,可以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等書籍。與清朝歷史有關的電影不計其數。關於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通過展示鴉片戰爭和火燒圓明園,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領悟中國近代史。在社會制度方面,現代國家政治制度的起源,學習世界史就會知道。學生可以在歷史課上找到新疆、西藏、臺灣省的問題,明確新疆、西藏、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壹部分。但在使用電影小說等文學作品時,要註意它們與史實的區別,兩者並不相同。

從聯系的角度學習歷史,讓學生接觸各個學科的歷史,接觸他們生活的世界的歷史,自然會發現歷史無處不在,真的很有趣。在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可以鼓勵學生多渠道獲取新知識和鞏固舊知識,給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獲取新知識和做出判斷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於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整理已知的知識,糾正自己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同時,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 上一篇:青州古城景區大全
  • 下一篇:如何看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