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經驗自然主義課程與教學論學派研究了什麽?

經驗自然主義課程與教學論學派研究了什麽?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19世紀以來,課程與教學論衍生出許多流派,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此,擬對現代課程與教學理論中有影響的八個流派進行簡要分析和介紹。

壹、草藥學課程與教學理論

赫爾巴特的課程與教學理論是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泛的理論流派。它通常被稱為“傳統教育”課程和教學理論。赫爾巴特是創始人,他的學生Ziller,j .,1817-1882和Rein是實踐者和開發者。其主要內容如下:

(壹)關於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必然目的是培養有道德的人,教育的選擇目的是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和各種能力的和諧發展。前者的本質是人們服從現有的制度,迎合傳統,後者的本質是讓孩子的發展與現實和未來的社會分工就業相匹配。

(二)關於教育目標

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孩子的德性,更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包括六個興趣:體驗、思辨、審美、同情、社會、宗教。這樣,在課程和教學的層面上,有些矛盾的教育目的概念就統壹了。

(三)在課程形式上

構建了標準化的“學科”課程和教學形式,追求古典人文與現代實用學科的結合。自然(博物學)、物理、化學、地理、數學、邏輯、語法、自然哲學、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古典語言、現代外語、母語、歷史、政治、法律、神學等學科19。

(四)關於課程的橫向結構

面對學科分割帶來的知識分離問題,赫爾墨斯提出並實踐了以學科為中心的整合方法。赫爾巴特首先提出統覺心理學的整合原理,齊勒繼承赫爾巴特衣缽,構建了以“歷史、文學、宗教”為核心,以歷史為中心的課程整合方法。

(5)關於教學方法

赫爾巴特認為,兒童不得不依靠經驗的積累來擴展概念,主要是在教學中獲取知識。他以統覺心理學為基礎,將教學分為四個階段,後由弟子加以發展,形成了著名的“五階段教學法”,在歐美學校教育理論和實踐中長期流行。五階段教學法包括:(1)“準備”,即提出問題,說明教學目的和目標;(2)“提示”,即新材料的教學;(3)“比較”,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使它們實現聯合;(4)“概括”,即在比較的基礎上,知識不系統,需要壹種靜態的推敲活動,尋求結論和規律。(5)“申請”。

二、兒童社會活動中心的課程與教學理論

19年底至20世紀初,美國進步教育運動對赫爾巴特主義課程和教學理論進行了徹底的批判和超越,進而建立和發展了兒童社會活動中心的課程和教學理論。以兒童社會活動為中心的課程與教學理論,徹底否定了各種以學科主題為中心的傳統觀點,主張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動機和需要為價值取向,以兒童社會活動為中心開發課程、組織教學。其代表人物,最著名的是杜威。其基本觀點包括:

(A)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兒童的發展。

杜威批評傳統教育的目的來自於教育之外,是社會強加給教育的。他指出,教育本身之外沒有目的。“教育即成長”,也就是說,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

(二)課程與教學的本質是體驗。

杜威以他的經驗自然主義哲學為手術刀,對強調壹切從兒童出發的極端的“兒童中心”理論和強調壹切從課程和教學出發的“主體中心”理論進行了剖析和批判,指出二者都陷入了將兒童與課程割裂開來的極端和片面的誤區。他堅持用整體的、變化的、關聯的觀點來看待兒童和課程,使他們成為壹個整體,統壹起來。他分析說:“我們意識到,孩子和課程只是構成單壹過程的兩極。就像兩點形成壹條直線壹樣,兒童現在的觀點和構成各科的事實和道理構成了教學。從兒童現在的經驗到有組織系統的真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各種學科的進步,是壹個不斷轉化的過程。”[1]這樣,兒童和課程在本質上不是分裂的,而是有機統壹的,它們的統壹就是經驗。

社會活動是課程和教學的中心。

鑒於現有學科中心論的偏頗,杜威宣稱:“學校學科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文學、歷史或地理,而是兒童自己的社會活動。”[2]通過兒童的社會活動,可以將教材中的成人經驗內化為兒童自己的經驗。老師、課本、教室不再是中心,課程和教學科目的聯系中心也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孩子的社交活動。這些社會活動,也叫“作業”,存在於社會生活中,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學校可以組織。符合這三個條件的主要是縫紉、建築、木工和烹飪。

(D)活動是課程和教學的基本形式

20世紀30年代,美國進步教育協會為了將新的活動課程與教學的理論形態轉化為實踐形態,組織實施了被稱為“八年研究”的課程與教學改革運動,推動了活動課程與教學在美國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普遍實施。這種理論和實踐模式逐漸傳播到東西方許多國家,並逐漸占據了課程和教學的主導地位。

第三,課程與教學理論的發展

發展性課程與教學理論是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贊科夫(занков,лв.1901-1977),從20世紀50年代。贊科夫突出的主題是“教學與發展”,因此這壹理論也凸顯了贊科夫對學生發展的特別重視。這壹理論的主要內涵包括:

(壹)作為理論基礎的“文化史”理論和“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斯基(выготский,лс。,1896-1934)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實驗為基礎的心理學。在發現了兒童自發概念向科學概念的發展趨勢後,他對兒童發展過程本身的成長可能性很敏感。因此,他大膽地用它來觀察兒童的智力發展,提出兒童的發展有兩個層次。首先是孩子現有的發展水平;第二層次是指孩子能做,但不能獨立做,只能根據模仿做的領域。是孩子以後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所以應該包含在孩子現在的發展水平裏。這個地區被維果茨基命名為最近的開發區。

(二)教育教學的根本功能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贊科夫所說的普遍發展有三個基本含義:壹是指人格而不僅僅是智力的發展;二是指心理的壹般發展而非身心的壹般發展;第三,它包括動機、情感和意誌的發展。但在他的實驗中,可以操作和實際操作的開發內容仍然只是智力開發。因此,這壹理論本質上被打上了深刻的科學主義烙印。

(三)教學創造離兒童最近的發展區

兒童最近發展區只是可能,不是必然。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教學創造了最近發展區。

課程和教學設計的五項基本原則

贊科夫的發展導向課程與教學

  • 上一篇:通遼屬於吉林省嗎?
  • 下一篇:花了654.38+0.8億元建成的現代橋,654.38+0年就倒塌了,但宋代的橋穩如泰山。原因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