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長江島城歷史

長江島城歷史

走到蔣斌公園,遠處霧蒙蒙的,水天連成壹線,河中駛來幾艘船,在水波中拉出長長的痕跡。穿越歷史的塵埃,航船以它的厚重畫出航海圖,奔向河流,平穩駛向大海。

魏文下益州

公元230年2月24日,在這裏的對岸,漢武帝孫權派的將領魏文和諸葛智率領30多艘船,1000軍士組成的船隊,從張安出發,前往益州(今臺灣省),開發經營當地。這是中國官方歷史上最早的大陸與臺灣省通航記錄,也是最早的大陸與臺灣省交往記錄,標誌著兩岸關系的開端。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三國時,吳國丹陽太守申英在《沿海水土異物誌》中記載了益州。他筆下宜州的方位和氣候與臺灣省的情況是壹致的。書中還記述了益州的物產,以及伊山的生活、飲食、婚嫁、穿耳、挖牙、獵頭等習俗,這些在明清有關臺省的著述中都可以得到印證。

魏文所率船隊航行至益州,比鄭和下西洋(1405)早1170多年,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1492)早1260年,是世界航海史上罕見的壯舉。

除益州外,孫權還積極派人與閩南(今柬埔寨)、林逸(今越南南部)等海外國家建立友好關系。後來,孫權派膠州刺史出使東南亞各國,與印度建立了聯系。魏文的遠航之船,伴隨著我們先輩不斷探索的腳步,正駛向更遠的遠方。

趙構的逃亡之船

第二艘船將講述康王趙構逃走的那艘船。趙構(1107—1187),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壹位皇帝,史稱“宋高宗”,在位35年。

由於金軍不斷南侵,宋高宗倉皇出逃,逃到杭,後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後避難於定海縣(今浙江定海)。

宋高宗在海上漂流了幾天後,四年壹度的春節到了。大年初壹,船隊遇到大風,不得不拋錨。大年初三,幾乎斷糧的船隊終於抵達臺州壹個叫張安的小鎮。據《宋史·高宗基》記載,南宋建炎四年(1130),正月初三來到金鰲山,“第二次在臺州”。金鰲山,又名鵝山,在張安街建成區南部椒江附近。

宋高宗在金嶴山祥符寺善濟院吃了東西,填飽了肚子,從此就住在這裏。今天,有宋高宗走在金嶴山的廢墟上。趙構在這裏寫了壹首《金鰲》詩,說:“碧空低,波濤洶湧,萬裏無雲見玉。我沒有在亭子裏多待壹夜,波塞冬卻讓我去見金鰲。”

《泰州府誌》還記載了宋高宗和橘燈的故事。黃巖是中國著名的柑橘之鄉。過去,正月十五晚上,澄江上要舉行“放橙燈”的遊戲。所謂橘燈,都是用橘子做的。取出橙肉,儲油點燃,橙殼會發出明亮的紅光。

趙構暫時住在祥符寺,這正好是正月十五晚上。看到澄江下遊數萬盞橙燈如流星般飛舞的壯觀景象,他激動不已。他特意買了兩船橘子,做了橘色的燈,玩了壹晚上。

才女李清照的船

不僅皇帝的船來了,才女的船也來了。建安四年正月,李清照為了跟隨趙構的船隊,從黃巖雇船到達張安的金嶴山。途中經過乍浦“三山”,寫下了《漁父豪情:天遇雲煙霧》,其中“彭州吹走三山”的名句已傳世。

爬金奧山的時候,天空剛剛下了壹場小雪。面對滿山的梅花,李清照在雪中想象並寫出了詠梅的作品。不久,李清照“從溫禹州(溫州)來到紹興”。晚年居臨安(今杭州)。

文天祥的船

南宋末年,文天祥、杜虎這兩位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帶著“人生自古無死,心中有愛”的座右銘逃往南方。。

沿著與宋高宗相似的路線,他們在泰州登陸,然後向南走。面對臺州的大好河山,文天祥寫下了壹首詩《石海》:海山上的仙國遇上孤棚。在萬象的畫面中,在千石萬玉的世界裏。風遠,春波柔,礁打落霞潮。東南雲密布,龍騰藍天。

船和金鰲山腳下漸漸黑了,此時風猛雨惡,孤獨和落寞壹起湧上心頭。他還寫了《椒江夜潮》來理解:“雨猛夜濃,潮如屋打孤棚。流浪路上苦,夢裏有聲!”(椒江壹詞最早的文字記載來自這裏。)

《渡黃巖》詩中說:“魏遂變張魯,越變也。誰料文山姓劉,姓朱文天祥把自己和杜虎分別比作商朝名人範睢和範蠡,表達了自己忍辱負重、堅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對杜虎這位睿智勇敢的朋友的欽佩之情。

鄭和下西洋

時間穿越到明朝,第五艘名船來到椒江陳達島。陳達島分為上陳達島和下陳達島,是中國粵、閩、浙的海上交通咽喉和浙江沿海的要塞。

陳達島古稱東鎮山或鄭東山,歷史上正式命名為“大陳山”,最早記載於鄭和航海圖。在古代,陳達島是古代泰州商船通往朝鮮和日本的唯壹島嶼。商船曾經使用高黎頭礁作為航行標誌,正因為如此,陳達島在古代是壹個繁榮的海島城鎮。

鄭和下西洋,從南靖出發,船沿長江口下行,經過陳達島外的壹條航道,看到了陳達島的天然航標——高黎頭。

戚繼光抗日戰艦

也是在明朝,戚繼光戰艦誕生了。根據戚繼光之子戚治國所編的《戚少保年譜》可以看出,嘉靖四十年(1516)春三月,戚繼光建造的44艘戰船完工。

戚繼光督管的44艘戰船,加上原來的戰船,編制如下:傅2艘,海滄1艘,浦2艘,1職,1官;第二個崗哨是1營,有1軍官。戚繼光還將水師分為左、右、前、後、中五營,右、後兩營鎮守松門,前、左兩營鎮守海門。各營平時出國壹營壹港,中營四艘戰船守港。規定每個營可以根據情況在海上攔截並擊斃壹小隊日本海盜。萬壹敵人勢不可擋,各營就會聯合起來進攻。齊家軍水師的完成,大大增強了浙江的海防實力。

王永妮,臺州人,監督了丁琪媛和甄珍的第二艘船的建造。

到了清代,泰州人王永妮建造的定遠艦、鎮遠艦正式登上舞臺。

1881年3月,清政府開始在德國火神造船廠的100號泊位上建造中國第壹艘裝甲船。這艘裝甲船後來被李鴻章正式命名為“定遠”號,也就是後來著名的北洋艦隊旗艦。之後,第二艘名為“鎮遠”號的裝甲艦在火神造船廠112泊位誕生。這兩艘軍艦完工後,默默地留在了德國軍港。這也給了1884年隨新任駐德大使徐景成赴德的王永妮壹個近距離接觸丁、貞二艦的機會。

6月1885,11,中法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天,清政府立即發布命令,命令滯留在德國的“定遠”、“鎮遠”、“濟遠”三艦盡快回國。7月3日,王永尼與上司駐德國大使徐景成壹起,在德國基爾軍港舉行儀式,為三艘艦艇送行回國。

從此到甲午戰爭,“定遠”、“鎮遠”作為中國海軍實力的象征,每年都率領北洋艦隊執行巡邏任務,打著龍旗狩獵。定遠、鎮遠不僅是北洋水師的主力,也是當時遠東最大的戰船。第二艘是甲午戰爭初期黃海大東溝海戰中日本海軍集中攻擊的目標。第二艘被擊中不少,但由於裝甲堅固,只是壹般損壞,並沒有失去戰鬥力。後來北洋水師退守阿哈瓦自保。

1895年2月4日,日本魚雷艇襲擊阿哈瓦,用魚雷擊中定遠港。清軍將定遠移至淺灘擱淺,並以此為堡。2月9日,陸地上的日軍占領了阿哈瓦附近的清軍要塞,岸上的炮擊留下了很長的路要走。10時,管道負責人劉命令炸毀定遠,以避開敵人。劉在定遠沈沒後也自殺了。而貞元則因觸礁受損,最終投降編入日本海軍。

國民黨軍艦太平號被解放軍擊毀。

護衛艦“太平”號原名“德克爾”號,屬於美國“艾瓦茲”級護航驅逐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克爾號被列為“密封艦”,準備被拆卸解體。後來美國政府為了幫助蔣介石,決定送給國民黨海軍。“太平”號護衛艦是當時國民黨海軍的主力艦艇之壹。憑借其在技術和裝備上的相對優勢,經常在東南沿海地區巡航。

1946 65438+2月12、由麥艦長率領的“太平”艦和“中野”號坦克登陸艦進入南沙群島最大島嶼黃山島。為紀念護衛艦太平號的到來,該島改名為太平島。

1949 10金門戰役期間,太平作為國民黨第2艦隊的旗艦,從澎湖基地起航援助金門,對解放軍登陸部隊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1954年,為解放江山島,奪取制海權,華東軍區海軍在浙江以東的舟山群島高島海域成功實施海上伏擊。中國人民解放軍利用高島地形的掩護,用4艘艇向旗艦發射魚雷,導致太平號船員手忙腳亂,隨意向空中放高射炮。他們沒想到被魚雷艇近距離伏擊,誤以為是解放軍航空兵襲擊。人民海軍魚雷艇乘機脫離危險區域,成功返航。

最後太平艦被解放軍魚雷艇擊沈,沈沒在距離高島(陳達島海域)18海裏處。我方取得了“小艦撞大艦”的輝煌戰績。此役的經典特點是人民海軍把陸戰中的伏擊戰術搬到了海上運用,搞了壹次瞞天過海的政變。

南海刺刀533臺州艦

海軍臺州艦(舷號533),原名寧波艦。它是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設計,國營滬東造船廠制造的053H1型導彈護衛艦。1982 65438+10月1正式授旗。2003年6月,533艦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寧波艦”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臺州艦”。

這樣壹艘不到2000噸的老舊巡邏艦,在南沙海域還沒有人敢與之相撞,尤其是2015,10,臺州艦與中國海軍導彈驅逐艦“蘭州”號警告驅離闖入南沙島礁附近海域的美國宙斯盾驅逐艦“拉森”號。

泰州艦之所以能如此賣力的巡邏南沙海域,靠的就是前後兩挺79A式雙管100mm艦炮。每門艦炮單管射速25發30發/分,前後四管齊射100 120發/分。最大射程22.5公裏,360度無死角。

現在海戰雖然都是飛機導彈,但在和平時期,艦艇之間靠得很近。這時候還是要靠這種老式炮艦的火炮碾壓野戰,也就是俗稱的“海上刺刀”。

  • 上一篇:排山286歷史
  • 下一篇:誰知道鄧姓的來歷?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