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北齊徐州蘭陵郡王高長恭簡介:《蘭陵勇士傳說》邙山之戰

北齊徐州蘭陵郡王高長恭簡介:《蘭陵勇士傳說》邙山之戰

導讀:近日,電視劇《勇士蘭陵》正在衛視熱播,其中勇士蘭陵高長恭壹直是歷史上的神秘人物。眾所周知,北朝的歷史總讓人有壹種黃沙撲面的蒼涼感,但傳說中的勇士蘭陵卻留下了柔美俊朗的身影。壹曲《蘭陵大俠破陣》讓蘭陵大俠名揚青史,其神秘的來歷和美麗讓人趨之若鶩。

傳奇舞曲背後的莽山之戰

據史書記載,高素,勇士蘭陵人,字孝,長鞏(約541-573),北齊大將,元年(560),高素為徐州蘭陵郡王,世稱勇士蘭陵。他的壹生既不波瀾壯闊,也不精彩傳奇。歷史書上只記載了400多個字。有意思的是,在民間記憶中,戰士蘭陵的形象出奇的生動。

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是,這位英俊的王子帥到每次帶頭都戴著猙獰的鐵面具。這個傳說很生動,但是正史沒有足夠的證據。那麽這個嚴肅的傳說是從哪裏來的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早在唐朝,這個傳說就已經定型了。崔在《焦芳紀》中記述黛面(又稱大面)的由來時記載:“蘭陵武士長得恭敬、勇敢,狀如女子。他覺得自己不夠厲害,就刻了木頭做面具,臨陣退縮了。”在端安節的《樂府雜記》中進壹步解讀為“以其美姿,每次入役皆蒙面,而後得勝。”正史中只提到邙山大捷之後,“武士們壹起唱了壹首歌,也叫“武士蘭陵入陣”。“鮮卑人善歌善舞,武士蘭陵‘聲情並茂’,音樂相當和諧。所以帳下軍士作詞譜曲是合理的,會鼓舞士氣。史書中記載,勇士蘭陵只經歷過兩三次戰爭,而名垂青史的“邙山勝仗”也是與北齊名將段紹、胡壹起獲得的。率領這次戰役的將軍不是他,而是壹個姓段的邵。

公元564年,北周的宇文護聯合突厥攻打北齊。北齊重鎮洛陽在北周被數百軍隊包圍。北齊皇帝迅速調集軍隊開道,先派戰士蘭陵高長恭和大將胡,後又派都尉段韶與之會師。北齊會師後,以戰士蘭陵為鐘君居高臨下等待周軍,周軍前隊為卒,於是沖上了山。段紹詐敗,引入深谷。起初,他命令所有部隊下馬,奮力壹戰。此時周軍精神已衰,瞬間崩潰,或墜崖或投河自盡,死傷無數,其余皆逃。高長恭,勇士蘭陵,率領五百騎士,左右夾攻,沖入洛陽城下欄,手執。城裏的人不知道是誰。直到蘭陵武士避而不顯,他才被自己的實力所鼓舞,派出數百弓弩手迎擊蘭陵武士。周將不願意戰鬥,所以他將從周圍撤退,並放棄了營地。從邙山到水谷,沿途將有無數英裏。蘭陵大俠深入敵後的勇敢,隨著《蘭陵大俠入陣》的演繹,逐漸名揚天下。當時北齊軍裝還是紅色的,北周軍裝還是黑色的。試想,五百紅袍鐵甲鐵騎,如潮水般席卷過北周軍的重陣,猶如壹片黑雲。這是多麽令人震驚。這場在歷史上被稱為“莽山大捷”的戰役,以北齊軍隊的全面勝利而告終。於是,勇士蘭陵壹戰成名,從並州刺史升任官階,從此登上北齊政治舞臺。

美麗背後的神秘生活

唐代名曲《蘭陵大俠入陣》表演時,扮演蘭陵大俠的演員戴著“身穿紫衣,腰系黃金,手持馬鞭”的面具,載歌載舞,並做出各種指揮、刺戳的手勢。其誇張的面具被認為是中國戲曲面具的起源。《勇士蘭陵》慷慨激昂的主題也被搬入軍儺,在儀式上宣告軍權。

今天日本武士蘭陵的樂舞中面具眼睛和額頭可以活動,這是受唐代以來金眼獅(舞獅驅邪)儺面具的影響。

但戰士蘭陵的標誌性面具,在史書中其實是作為頭盔明確記載的。歷史包含了“長期尊重和回避的面孔。”這是什麽?“周”是壹種帶面甲的頭盔,流行於北齊時期,可以遮臉,並非戰士蘭陵獨有。在史書中,東魏、北齊、西魏都出現過“鐵面”裝備的士兵。

  • 上一篇:孩子說歷史。
  • 下一篇:新時期師德師風研究綜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