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公安史北門

公安史北門

只能找到公安縣的歷史。

公安,原名七省隧道。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立夷陵縣(公安縣的前身)。縣城設在柴琳街(又稱夷陵街),縣轄現公安、石首、監利和湖南的安鄉、進士、澧縣、南縣、華容。漢元二年(公元2年),醴陵劃歸華容縣;公元8年,王莽新朝改夷陵縣為魯本縣;公元25年,縣名恢復為夷陵縣;公元40年,醴陵被劃為唐縣。

公元209年,劉備率荊州牧在河口(今鬥湖堤)油口紮營,稱左將軍(即左公),改醴陵為公安縣,意為左公紮營。公安縣的名稱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219年,孫權乘劉備入川之機,回紇取荊州,郡名醴陵。金太康元年(280),江陵設在江安縣,二勝州設在該縣。南朝陳改江安為公安。589年,夷陵郡、永安郡並入公安,公安鎮改名為南郡,任荊州總經理。南北朝末年,二勝州毀於河,郡遷油口,名梅園。

七四二年,公安屬靖南節度使管轄;公元925年,我駐荊南使高繼興分封荊、桂、夏三國,稱南平王,以江陵為都城,南平為公安郡。北宋初年,公安屬荊州湖北路江陵府,後稱荊南府。1130,公安縣升為公安軍,任鎮知事;1135年,撤銷公安軍,恢復公安縣,隸屬京南府。

1364,公安屬湖廣杭省荊州府;1376,公安湖廣首席秘書,第二郡;1628年,梅園失火,導致城內外衙門、民間、寺廟、城樓等被燒毀。公安機關根據毛的建議,向焦院提出了搬遷的要求。163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逼近荊州,保安總司令鄒至友請求朝廷遷城至朱家崗。1643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燒毀所有新城,縣城再次遷至焦元。1648年縣城遷至鬥湖大堤,1651年縣城遷至朱家崗;1873松滋河堤決口,公安被淹。縣城被水沖走後,遷到唐家崗(今南屏鎮);1874,公安縣分5鄉32裏。

1912,公安屬湖北省京南路,縣屬部門仍在市內;1917年,全縣劃分為8個鄉,總面積1694平方公裏。1926更名為縣政府,駐地不變;1932,公安隸屬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辦公室。1938 165438+10月11、九架日軍侵略軍飛機轟炸南平,縣政府遷至獅子口。1943三月搬到王家場,六月搬到蘇寶;1944 65438+10月搬到申錦都;抗日戰爭勝利1945年8月,縣政府遷回南平10年6月。

1949屬於荊州地區。1953靖江縣分析,公安、松滋、石首三縣所在地。靖江縣撤銷1955,並入公安縣。1970屬於荊州地區。1995隸屬荊沙城(1996更名為荊州城)。

1949年7月公安解放,歸荊州專員公署領導;縣人民政府駐地南平;隨著公安縣人民政府的成立,全縣行政區劃分為七個區。65438年至0950年建立基層政權,改村為鄉,轄區和村變化不大。

1950公安縣黃山以南部分地區劃歸湖南安鄉(1950年2月20日中南軍政委員會批準);公安縣同德小源劃歸湖南豐縣;湖南省豐縣羅田鄉、劉公鄉,太平桓,劃歸湖北省公安縣(1950,中南軍政委員會2月20日批復);湖南安鄉的附桓、桓、新城桓、河北桓、銅仁桓劃歸湖北石首縣、公安縣。8月,1951,縣增為十區,176鄉。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荊江分洪工程,建於公安。為了適應這種情況,便於本項目的組織和管理。滬東區及松滋、石首兩縣治安狀況分析:設立靖江縣,人民政府駐鬥湖大堤。1955公安縣與靖江縣合並,人民政府遷至鬥湖地。

1955公安縣第六區嚴家嘴鄉劃歸湖南省豐縣(1955年2月15日國務院批準)。到1961年5月,全縣有9個區,3個鎮,58個人民公社。

1968,公安歸荊州區革委會領導。1975年撤銷區,合並為24個公社,1年4個鎮,54個行政區,482個大隊,3638個生產隊。1978,公安隸屬荊州地區行政公署。

1987,10年6月,建立16縣鎮5鄉的行政體制。16縣有:埠河鎮、鬥湖底鎮、楊家場鎮、馬壕口鎮、賈朱元鎮、閘口鎮、藕池鎮、黃山頭鎮、孟家溪鎮、南坪鎮、鄭公渡鎮、張莊鋪鎮、獅子口鎮、神金渡鎮、斑竹蕩鎮、毛家崗鎮。這五個鄉是:曾埠頭鄉、龔宇鄉、甘家場鄉、張田寺鄉和胡家場鄉。

1991年,南平開發區成立。

1997,公安縣轄16鎮5鄉:鬥湖底鎮、埠河鎮、楊家場鎮、馬壕口鎮、夾竹園鎮、閘口鎮、藕池鎮、黃山頭鎮、張莊鋪鎮、獅子口鎮、神津渡鎮、斑竹蕩鎮、孟家溪鎮、南屏鎮等。

希望對妳有幫助。

  • 上一篇:王曼歷史
  • 下一篇:南明歷史上戰爭事件年表的探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