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杭州西湖的歷史背景

杭州西湖的歷史背景

西湖最早叫武林水。《漢書·地理誌》:“錢塘,西總督。武林山,武林水來處,向東入海,行八百裏。”後來又有千水湖、錢塘湖、明升湖、金牛湖、韓石湖、尚湖、崆峒湖、放生池、習字湖、高土湖、西陵湖、龍川湖、小金果湖、仁美湖、賢者湖、嶽明湖等各種名稱,但歷代普遍認可並有文獻記載的只有兩個。第壹,因湖在杭城以西,故名西湖。“西湖”最早的名字出現在白居易的兩首詩中,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客,杭州歸舟。北宋以後,大部分名詩都以西湖命名,錢塘湖的名字逐漸不為人知。蘇軾《杭州求西湖》是第壹次在官方文獻中使用“西湖”這壹名稱。

秦漢至唐代

兩千多年前,西湖還是錢塘江的壹部分。由於泥沙淤積,在西湖南北兩山的烏山和寶石山山麓逐漸形成沙嘴。之後兩個沙嘴逐漸靠攏,最後成為壹個沙洲,在沙洲的西側形成壹個內湖,即西湖。這個時候大概是秦漢時期。張岱《西湖夢》記載:“大石佛寺,舊史考,秦始皇東遊入海,纜船在此石上。”這裏所說的大石佛寺,也就是西湖北側的抱石山下,至今仍有“秦始皇舟石”之景。

自隋大業六年(610)開鑿江南運河,與北運河相連,與南北五大水系相通。便利的交通也促進了杭州的經濟發展和旅遊活動。唐代西湖面積約為10.8平方公裏,是現代湖泊面積的近兩倍。湖的西部和南部深達西山腳下,東北部延伸至武林門地區。朝聖者可以劃船到山腳,然後步行上山拜佛。由於當時水利未修,西湖時而被暴雨淹沒,時而因久旱幹涸。

建中二年(781)九月,李米調任杭刺史。為了解決飲用淡水的問題,他創造性地采用了引水進城的方法。即在錢塘門、湧金門等人口密集地區挖六井,以“開陰竇”(即埋瓦管、竹筒)的方法將西湖水引入城內。六口井大部分現已湮沒,只有相國井遺址在解放路敬亭橋西。另外五口井分別是:西井(原位於郭襄井西)、方靜(俗稱四眼井)、金牛井(原位於西井井西北)、白桂井(原位於龍翔橋西)、小方井(俗稱柳巖井,原位於錢塘門,即今天小小橋壹帶)。

長慶二年(822)十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在任期間,白興修水利,擴建石涵洞,疏浚西湖,築壩造閘,增加湖容,解決了錢塘(杭)與(海寧)之間的農田灌溉問題。事實上,白居易建造的大壩是在錢塘門外的韓石橋附近,這被稱為白公堤,而不是現代的白堤。白在錢塘門外築堤,築石涵門,蓄湖。他還寫了“錢塘江門”並刻在石碑上,說明大壩的功能,以及儲存和保護大壩的方法。如今,白公堤的遺址早已消失,但後人借白堤(當時叫“白沙堤”)來紀念白公堤。白不僅留下了造福後世的水利工程,而且創作了大量的西湖詩詞。最著名的作品有《錢塘江春遊》、《春天主題湖》、《江南記憶》。

五代至宋代

歷史上對西湖影響最大的是杭州在發展史上極其突出。

吳越國與南宋。正是在這兩個朝代,西湖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基本定型。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907 ~ 960)以杭州為都城,促進與沿海地區的交通,與日本、朝鮮等國進行貿易。同時,由於吳越國國王對佛教的崇奉,在西湖周圍修建了大量的寺廟、寶塔、經典建築和石窟,擴建了靈隱寺,創建了肇慶寺、凈慈寺、黎安寺、劉同寺、陶光寺,修建了寶奎塔、六和塔、雷峰塔、白塔塔等,壹度被稱為佛國。靈隱寺、天柱寺、錢塘江是當時的旅遊景點。由於西湖的地質原因,淤泥堆積速度快,西湖的清淤成了日常維護工作。於是,於二年(927年),吳越王錢镠立千余兵拉湖挖泉,確保西湖水體的存在。

北宋末年,著名詩人蘇軾為西湖治理作出了巨大貢獻。五代到北宋末年,西湖枯死多年,水草占了半個湖。元佑五年(1090),蘇軾在宋哲宗寫下《乞求杭州西湖》,斷言:“杭州若有西湖,人若有眉,不能棄之。”同年4月,動員20萬民工疏浚西湖,用挖出的雜草和淤泥修築了壹條2.8公裏長的南北跨湖大堤,堤上建有6座石拱橋。從此,西湖水面壹分為二,南北兩山開始相通。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條長堤命名為“蘇堤”。相傳,杭州名菜東坡肉是蘇東坡給清淤民工的美味。和白居易壹樣,偉大的詩人蘇軾也在杭州留下了許多詩篇,其中最著名的是《楚青湖後飲雨》和《醉書望湖樓》。

1127、南宋定都臨安後,杭州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迅速增長,經濟繁榮,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南宋吳在《梁璐夢》中寫道:“臨安風俗四季奢靡,幾乎無虛日可享。西邊有可愛的湖泊,東邊有河流和潮汐,都是絕對的美。“杭州的遊客,除了香客,每年還要加上各國的使節、商人、僧人,進京趕考的學生,來杭州做貿易的國內商人。西湖的風景開始廣為人知。當時西湖的泛舟之旅極為繁榮。據古書記載,“湖中船只不下百艘”,“皆造精巧,雕欄繪拱,行如平地”。南宋詩人林升在他的詩《臨安府》中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盛況。此外,詩人楊萬裏曾寫下“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的詩句,贊美西湖美景。

元朝到清朝

到了元代,西湖還是歌舞的“金窟”。《元史》卷二十三記載,二年(1309)“江浙杭客店,半年之間,使人路過二千二百余處,其中有桑舞、保和鼎等獅、豹、鴉、鸛,逗留二十日七日,人畜食三千余斤。”來自西部地區和西歐國家的商人和旅行者越來越多地來到杭州。最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凱爾·波洛在遊記中稱贊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奢華的城市”。元末繼南宋“西湖十景”之後,又有“錢塘十景”,遊覽範圍較宋代有所擴大。元世祖至元代期間,西湖曾壹度疏浚為放流池,部分湖泊逐漸堆積成桑園。但到了元末,西湖無人問津,有錢有勢的貴人圍湖造田,使得西湖日漸貧瘠,大部分湖被淤塞成田。

直到明朝宣德、鄭桐年間(1426 ~ 1449),杭州才開始恢復繁榮,地方官員開始重視西湖。弘治十六年(三年,即1508),之年楊沖破富民的巨大阻力,在巡撫的支持下,邀其疏浚西湖,由工部出資。據明代《西遊記》壹卷所載:“那年二月,...當仆人152天,當丈夫670萬,當直銀23607兩,結果西湖被拆了3481畝……”疏浚工程使蘇堤以西至紅椿橋、毛家埠壹帶全部被水淹沒。除了拓寬蘇堤之外,疏浚淤泥還堆積在蠡湖的西面,也就是後來的楊公堤。

萬歷三十五年(1607),聶新堂奉錢塘縣之命,在湖中周曉穎放流池外,自南向西修築了壹條環形長堤,形成了壹道獨特的景觀。三十九年,楊萬裏繼續修築外嶺,四十八年,治理得很好。池外建有三座小石塔,稱為三池。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到杭州,推動西湖的整治和建設。康熙五次遊杭州,為形成於南宋的“西湖十景”題詞。當地官員為題詞建亭立碑,給“雲中雙峰”、“平湖秋月”等未定景點固定觀賞位置。雍正年間還推出了“西湖十八景”,進壹步擴大了杭州的觀光範圍。乾隆六遊杭州,為“西湖十景”作詩。他還寫了《龍井八景》壹書,讓偏遠山區的龍井風光吸引了遊客的目光。乾隆年間,杭州翟浩、翟寒兄弟合著《湖光山色略》,記載西湖景點增至1016,是杭州最早的導遊書。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昆明湖的東堤和西堤建於乾隆年間,也是模仿西湖蘇堤六橋而建的。

明清時期,西湖經歷了數次疏浚,疏浚出的湖泥在湖中堆積了兩座島嶼:胡鑫亭和周曉穎。

雍正年間,西湖面積仍為7.54平方公裏,但灘為20多公頃。經過大規模清淤,該區域在近代西山路以西至紅椿橋、毛家埠、五桂潭、赤山埠壹帶較寬。雍正五年(1727),浙江巡撫李偉動用四萬兩千七百四十兩白銀,開辟西湖路,在金沙港、赤山埠、丁家山、毛家埠修築石堰,蓄排沙水入湖。嘉慶五年(1800),浙江巡撫簡言起兵疏浚西湖,興修水利。後來浙江巡撫阮元主持用疏浚土修築土墩(即阮公墩)。至此,現代西湖的輪廓已經形成。同治三年(1864),創辦西湖疏浚局,任命錢塘丁丙為校長。

  • 上一篇:魅族歷史廣告
  • 下一篇:什麽專業不需要學數學?

    (1)哪些專業不需要學習高等數學?

    漢語言文學、歷史、哲學、新聞傳播學不需要學高數。具體介紹如下:

    1,漢語言文學。培養應具備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科研機構和事業單位從事漢語言文學的文學批評、教學和研究工作。

    2.歷史。它是人類對自己的史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壹種知識形式。歷史是靜態時間中動態空間的概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