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新課程理念下探究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歷史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理念下探究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歷史新課程標準

摘要:新課程倡導探究式教學。本文主要探討了預設和生成在探究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在探究教學過程中如何將它們結合起來,從而達到開放性和有效性的統壹。關鍵詞:探究教學預設生成

新課程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要選擇有價值的課題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究式教學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程序,預先設定的目標需要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融入直接體驗、靈活成分和意外體驗,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發揮,超越預先設定目標的要求”[1]。因此,筆者認為在探究教學中必須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所謂預設,就是預測和設計,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之前,對即將到來的教學做出有目的、有計劃的假設和安排。預設在探究式教學中是必須的,壹切都是事先確立的,不可預見就廢除。生成是成長和建構,是在教學情境和師生互動中,師生超出教師預設計劃的新問題、新情境。探究教學的問題及其過程取向決定了其生成的必然性。探究活動是師生交流、主動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而不是按照預定目標的機械組裝過程。隨著活動的不斷開展,新的問題不斷產生,新的課程資源也不斷生成。事實上,探究式教學真正的美,往往是其生成的那壹部分。

在實際的探究教學中,有些教師因為擔心學生的思維無法控制,教學任務無法完成,而過於註重預設,不太註重生成。“穿新鞋走老路”,探究方案是事先設計好的,而學生則是按照藥方,在老師預設的“套路”中靜靜前行。學生的自主性沒有得到發揮,更不用說學生的創造性了,新課程的精神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但也有部分教師矯枉過正,極力主張探究式教學要“自然生成”,給學生的思維留下相當大的“自由空間”,不註重預先設計,以至於教學失控,與有效教學背道而馳。不難看出,這兩種教師觀反映了教師在探究教學中對預設和生成的不同側重。筆者認為預設與生成在化學探究教學中同等重要:預設是生成的基礎,探究活動的整體規劃和精心設計不是為了限制其生成,而是為了使其更有方向性和成果性。科學充分的預設能使探究教學過程自然流暢、真實和諧,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生成是預設的精彩,鼓勵和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整個過程充滿新鮮活力,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它能使教師生成發展高超的教育機智,發展靈活駕馭教學的能力,進而成為反思型教師,真正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因此,探究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和生成是探究教學的兩翼,它們是矛盾的統壹體,相輔相成,缺壹不可。它們是互補的:預設反映了教學的計劃性和封閉性,生成反映了教學的動態性和開放性。探究式教學既要註重知識學習的邏輯性和效率性,又要註重生活體驗的過程性和質量性。筆者認為,有效探究教學的關鍵是找到預設與生成的契合點,並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整合,做到預設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預設。

1.使詢價方案的設計更加靈活,即留有足夠的生成空間。教師可以選擇的探究內容非常廣泛,可以在課本裏,也可以在課外;它既可以是化學學科,也可以與其他學科融合、交叉;既可以是理論,也可以是社會實踐。此外,在同壹探究主題下,探究視角的定位、探究目標的確定、入口的選擇、過程的設計、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結果的表達等方面的預設應有相當的彈性、寬容和自由,應有足夠的空間展示學習者和指導者的個性和才能,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過於具體細致的預設會損害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作用。比如讓河水富含氧化作用的含磷成分的探索實驗與社會掛鉤,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壹系列環保問題。總之,要給學生壹個寬容、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他們足夠的彈性,及時整合和選擇,給生成留下足夠的空間。

2.使探究過程更具動態性,即生成過程中的“變異”。探究教學的過程是壹個生成性的動態過程,其中有壹些我們無法預見的因素和情況。因此,在探究中往往會出現與前面預設不壹致甚至矛盾的意外情況,而這些意外情況中可能蘊含著許多寶貴的教學資源。這時,教師可以不拘泥於預設的教案,因勢利導,註重生成資源,及時改變預設程序,使預設與生成產生共鳴與和諧。比如鹵族元素的氧化實驗,學生在做澱粉-KI溶液與氯水的反應時,肯定會有同學多加氯水,會先變藍再褪色,但褪色所涉及的反應顯然不是課標所要求的。這種情況怎麽處理?老師讓學生猜測可能的原因,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和討論,抓住這個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好機會,然後和學生壹起做實驗,探索這個問題。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盲點和時間因素,教師首先提出兩個可能的原因,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壹是認為氯水是漂白,藍色物質被過量的氯水漂白;第二,據信過量的氯水進壹步氧化了元素碘。大膽地讓學生設計方案,然後通過實驗來驗證。這時候學生就會想出很多方法。比如有的同學想到加入簡單的碘看是否變藍,有的同學想到可以加入過量的澱粉看是否變藍。有些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可能沒有考慮到這些,所以預設的教學內容沒有完成。但這樣學生可能會非常投入,會處於積極的心態,會成為探究過程中最激動人心的部分!在上述案例中,不僅可以機智地解決壹個課堂上意想不到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完成了壹個新的探究活動“為什麽它會先變藍再變淡?”通過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建立假設、獲取事實和依據、總結交流,強化科學思維過程的體驗,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將課堂上的尷尬局面轉化為有利的教育資源過程。

3.讓探究過程遵循壹定的順序,即適度把握預設的方向性。凡事都要有分寸。畢竟學生就是學生。我們應該正視和尊重他們的不成熟狀態。不是所有學生的觀點都應該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認可。讓學生親自去探究每壹個知識點是不現實的。如果教師被學生盲目或不恰當地牽著鼻子走,就起不到“引路人”的重要作用,就會模糊學生的認識,進壹步削弱學生的是非觀念。此外,在使用生成性教育資源的過程中,還要註意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或學生已達成的共識。個別學生提問後,不要占用時間進行專題討論,老師可以稍後進行專題輔導。有些學生很難探索,也不是重點或重要的教學內容。它出現在探索活動中之後,就不要在它上面多花時間了。妳要告訴學生,有興趣可以課後探索。過度開放可能會影響正常的探究教學活動。

因此,新課程下的探究教學要求教師加強探究前後的研究與反思,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平時,他們要結合自己以往的教學實踐,不斷地對探究教學中從學生身上湧現出來的大量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和重組,促進特定情境中探究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形成和提高探究教學能力,使自己真正成為新課程所倡導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反思性教師。

參考資料:

[1]鐘啟泉等解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77頁,2001.8。

(範斌,廣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05級研究生;岑系廣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06級研究生)

  • 上一篇:Bransch的品牌歷史
  • 下一篇:施恩難忘的演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