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羅山村歷史

羅山村歷史

羅山七賢寺:湖城西的叢林,為何與詩人茶聖無關?

@鐵山青石(獨自笑)【旁白】

七賢祠位於湖州市西部苗溪下蜀吳行政村伍茲自然村羅山(或苗豐山)南麓。據說建於唐末(即公元821至907年之間),故稱千年古剎。還有壹種說法是建於清初(順治年間)(作為湖州的文物保護單位,其建築被認定為清代古建築)。清末民初成為湖州四大叢林之壹,與城東的直隸李記寺、城南道場山的曼居吉、城北百雀山的霍克吉齊名。

據新浪博主碧山雲措介紹,七賢寺抗戰前有五大殿,還有佛經樓、觀音閣、禪房、客房、齋堂、廚房等建築,共計1000余間。1937 11湖城淪陷之初,有3000多人為了躲避日軍而逃到這裏。由於寺廟周圍樹木茂密,日軍從七賢村(?穿過東邊的森林時沒有發現寺廟,所以難民們逃了出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七賢寺多次被拆除,年久失修。期間曾作為湖州二中學農分校使用(璧山雲搜說是1970,當時還有金剛殿、大雄殿、觀音殿、羅漢堂、齋堂、廚房等建築。),而且是從1948+0996開始沿用原來的模式。

目前,七賢寺的建築在造型和色彩上都頗具特色。特別是墻面的顏色是白色,既不是橘黃色,也不是深紅色,與屋檐的黑角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顯得非常肅穆和冷峻。同時門樓的屋檐也挺有氣勢的(讓我想到了七仙山仙頂寺的門樓)。廟前的馬路旁,新建了壹座“廟西橋”。橋名的題字取自書法大師顏真卿的手跡,但正如天門論壇的壹位網友所說“雕工不夠好,美感不夠”。

七賢寺鎮寺之寶首先是臥佛殿裏占了五個房間的臥佛(我是聽312路公交車說給壹個和我同齡的老司機聽的才知道的)。據新浪博主季春雅介紹,臥佛高約兩米,長二十米,面容精致,眼神溫和,體態婀娜。我只是掃了壹眼臥佛堂的門,卻看到彌勒佛坐在大廳裏,身後是臥佛的上半身。因為有點害怕,所以沒有真的看到。

其次,大雄寶殿東側有壹棵樹齡約1000年(1999年被湖州市政府列為保護對象)的糙葉樹。毫無疑問,這棵樹葉粗糙的古樹也是七賢祠有千年歷史的有力旁證。壹千年前是北宋初期。也就是說,七賢祠很可能是北宋初期修建的。當然也不排除是晚唐時期修建的可能,因為這種粗葉樹也可能是寺廟在重大活動中或者重大節日裏所種。

三是觀音寺後面的兩個“泉方丈”,稱為取之不盡的“龍眼池”(俗稱“龍王井”)。傳說原來是三潭印月。長期以來,寺廟裏的和尚和附近的百姓都靠這三個水池供水。即使在幹旱多雨的年份,這三個水池的水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現在不知道這兩個龍王井是不是已經成了死水。簡而言之,它們看起來像兩個“汙水井”,所以我不敢在水的正前方拍照。而且兩個龍王井之間還有壹個口袋大小的龍王廟,簡單的就像大商場的三線品牌專櫃,看起來極其可憐。

此外,天王廟前放生池附近原本有壹座千佛塔,為鐵鑄,高六十壹米,總高約六米,共有佛像1782尊。因為沒有生銹,千佛塔早些年就生銹了。去年8月,有網友看到。今年5月,我去拜訪的時候,已經沒有了蹤跡。據說小規模的千佛塔,和七賢寺壹樣,在中國的寺廟裏很常見,估計也是不久前的事了,也不是什麽稀罕物。取而代之的是大雄寶殿東側墻上壹幅上海虹橋畫院院長唐天元創作的《六佛頌》線描。)長卷,感受到壹種莊嚴歡騰和奔放豪情的結合,把中國禪宗六祖的形象和表情刻畫得相當任性生動,很有感染力。

我下壹次去參觀了七賢寺,不僅僅是因為七賢寺是湖州西部最大最有聲望的禪寺,更是因為我希望七賢寺和它所在的羅山與古彜山和廟西寺有關,它們屬於詩人皎然和茶聖陸羽。因為羅山和苗豐山(高約281米)以及目前被稱為古山的寶雞山(高僅42米)位於廟西,在它們之間與魯豫茶文化景區所在的苗豐山相鄰,而且據說屬於苗豐山,而七賢寺據說是在遊覽寶雞山後,於晚唐時期(涵蓋“會昌法難”發生地唐武宗會昌)修建的 先後參觀七賢祠、感受苗豐山,感覺七賢祠所在的羅山與古覺山、廟溪祠有著特殊的聯系(其間與柞樹塢村相鄰的王村、與南部後神埠村相鄰的碧村,好像是顏真卿在《湖州虞城縣廟溪祠碑文》壹文中提到的。

值得壹提的是,在收集有關七賢寺的資料時,我看到過很多網友對七賢寺原監趙廣大師(多被網友稱為趙廣大師)的贊美,甚至在新浪博客(南威_289撰寫)上看到過壹個懷念趙廣大師的留言。更巧的是,我去苗豐參觀顏真卿為陸羽修建的陸羽墓、皎然塔、三桂亭時,有幸聽312路的老公交司機說了很多與趙廣大師有關的故事。

據Nan Wei _289等網友和312號公交車老司機介紹,趙廣大師是重慶人,佛學院畢業,清瘦幹練,帥氣友善,2003年左右出任七賢寺監,2013年2月(農歷正月初四)圓寂。其間,他不遺余力地募集捐款,未雨綢繆,為七賢祠恢復到現在的規模立下了汗馬功勞。據說他死後5分鐘,他住的杭州某省立醫院突然停電20多分鐘。

說到七賢寺,就不能不提到七賢山。明年5月中旬,我去湖州西部的廬山村(位於湖州高鐵站西部)參觀了七仙山的仙頂寺。在鹹定寺觀音殿和地藏殿之間,矗立著壹塊近兩米高的太湖石碑——“鹹定寺方雲記”。碑文寫於1899。開篇寫道:“湖州七仙山又名西樵,在縣城以西二十二裏。從山腳到山頂有六七英裏,被稱為奇妙峰。山峰下兩英裏處有壹間石室。據說還有人在這裏居住而成仙,因為這裏名叫仙人頂。”

同時,寫於2013的《重建湖州仙頂寺碑文》也說:“縣西二十余裏有春秋時期吳國的慈塞山,中峰古稱西關山。”後因“春秋初期關中,張、羅隱、、胡載隱居於此”而改名為七仙山。也就是說,鹹定寺所在的山叫七仙山應該沒有問題。但是,我在收集有關七賢寺的信息時,經常看到網友把七賢山、仙頂寺、苗豐山與羅山、七賢寺、苗豐山混為壹談。

這是怎麽回事?其實我也很疑惑:仙頂寺在七仙山,七仙寺在羅山。奇怪的是,七仙山下有壹個廬山村(應該就是傳說中的七仙村),從七仙廟到王村,坐305路鄉村公交和312路城鄉公交不到壹站,也有壹個廬山村。更離譜的是,有學者考證,七仙山和西塞山其實是同壹座山,七仙山朝東,西塞山朝西北(不知道這位學者說的西塞山是不是我去過的王子山)。這樣,七仙山就是西塞山,苗豐就是苗豐。照此推理,仙頂寺和七賢寺是壹樣的嗎?這壹團亂不能再亂了!

(追溯至2020年6月13日至6月15日)

  • 上一篇:集體土地的歷史遺留問題
  • 下一篇:加萊之戰的背景是什麽?戰鬥的過程和結果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