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新沂三華李產量

新沂三華李產量

新沂種植三華李20多萬畝。

去年年底,信宜三花李高票當選“嶺南十大優果”(排名第二),今年春天,信宜成功舉辦了首屆麗華旅遊文化節。這兩個舉動,讓信宜三花梅名聲大噪,有花有果。

信宜三華李的發源地是錢排鎮,錢排三華李的種植起點是大諾村,“娘家”在翁源三華鎮。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開拓市場到打造品牌,信宜三花梅走過了38個春秋。在這38年中,經歷了試種、擴種、改良等五個發展階段,實現了三次不平凡的歷史跨越。

引進試種。1974秋冬,前牌公社從翁源三花鎮引進500株三華李苗,全部安排在前牌大隊大諾生產隊試種,生產隊集體種植400株,農民自留地種植100株,由前牌供銷社和新沂縣有關單位支持。當時的達諾生產隊農藝師淩家樹(現已87歲)是試種的頭號功臣。他在家門口種下試種的三華李,精心培育,日夜呵護,了解三華李的屬性和生長情況。三年後,試種的500個三華李全部成活並投入生產。當時三華李的平均售價約為每公斤0.4元,每株年產量約50公斤,每畝種植三華李約45株,即每畝年產量約900元;當時米價每斤0.3元,每畝年產量約1.5萬斤(前牌鎮氣候極寒,寒露風來得早,收成損失嚴重),即每畝年產值約450元。相比之下,山區種植三華李的產值比水田種植水稻高1倍。

前牌鎮山區種植。三華李在大諾村試種成功後,很快就由近及遠延伸到了小鎮周邊。這個階段是種子傳播和擴展的初始階段,種植範圍僅限於山區。鎮上的稻田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水稻種植,農民的生產意識依然是“以糧為綱”。到1989,全鎮三華李種植面積上千畝。

錢排鎮再次擴充物種實現第壹次飛躍。經過約10年的農民自主擴種,20世紀90年代,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錢排鎮將三華李確定為農業經濟的拳頭品種,農民“以糧為重”的小規模意識得到扭轉,思想統壹到“以經濟建設為重”上來,全鎮實現了從土地到田地的大規模擴種。錢排、所東、竹東管理區有11個村,幾乎家家戶戶的田地都種上了三華李,徹底改變了以水稻種植為主的傳統農耕模式。當時大東地區有四個村因為氣候差異不適合種植三華李,於是當地政府在這壹帶建設反季節蔬菜基地和花卉基地,以彌補當地農民收入的不足,促進鎮上經濟均衡發展。截止1998年底,錢排鎮三華李種植面積約3萬畝。在這個發展階段,由於錢排鎮實現了大規模的跨越式發展,輻射帶動了周邊城鎮的發展。近年來,平塘、白石、合水等鎮的農民從錢排引進三華李種植。

大力推廣種植,把產業做強做大。這壹發展階段是信宜三華李發展的第二次飛躍,是戰略性的飛躍。1999,新沂三華李生產現場會在前排鎮召開,奠定了三華李在全市果業的龍頭地位。同年至次年,新沂市委市政府落實專項資金,在前排鎮所東村建設了大型優質三華李苗圃,利用當地優質三華李品種嫁接培育李渺,供其他鎮開發種植。這個階段也是優勝劣汰的階段。本市只有11個鎮適合種植三華李,適合種植的鎮都大面積開發種植了三華李。除了錢排鎮,茶山、朱砂、紅館等鎮也發展成為三華李的主產區。在10年的發展過程中,新沂市大力實施優果工程,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十大優良單株三華李”評選活動或其他類似評選活動,同時從資金和技術上支持主產區改良果樹,引導果農逐步種植統壹改良品種,實現良種化,全面提高三華李的產量和品質。2000年,錢排鎮印制了精美的三華梅包裝盒進行宣傳。自此,信宜三華李以其優美的形象和優良的品質進入市場,在國內外享有良好的聲譽。2004年,信宜通過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信宜三花李”商標;2005年,新沂獲得“中國三華李產業龍頭縣(市)”稱號;2008年,新沂市在前排、茶山等鎮建立了1個國家標準化三華李生產基地,2個省級基地,3個市級基地。到2010,新沂市三華李種植面積已超過22萬畝。

實現第三次大跨越,華麗“轉身”,花果飄香,春夏繁華。去年,信宜三華李當選“嶺南十大優果”。去年以來,錢排等主產區紛紛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承包山場種植三華李的熱潮。今年春節伊始,新沂市委市政府抓住鄉村生態旅遊蓬勃發展的機遇,利用三華梅的名氣唱響鮮花,促進旅遊,壯大經濟,成功舉辦了“2012新沂梅花旅遊文化節”,取得了可喜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三華梅花團錦簇,花香四溢,使果業和旅遊業相得益彰。此舉大大提升了信宜三花梅的知名度。

  • 上一篇:唐朝開元盛世是什麽時候,唐朝哪位皇帝開創了“開元盛世”
  • 下一篇:沃爾沃怎麽樣?妳有什麽品牌?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