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彜族人(1)

彜族人(1)

編者根據各地科學界的研究,各地易研究者的編輯和我自己的探索,提煉精華,拋磚引玉,整理出來供有誌之士和同仁研究探索,代代傳承。為社會和諧、國家發展、民族團結以及保護民族歷史、文化特征和藝術做出貢獻。

彜族“西南古民族”原名“彜族”,其名稱源於《漢書》記載的“西南彜族”。據彜文典籍《彜源》、《西南彜誌》等歷史名著記載,他自稱倪(?),古漢語中“尼”的發音是外來的,所以漢語記載中常稱“夷族”。1956年,在擺脫舊社會民族歧視時期,彜族代表派人到北京拜會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後提出了建議。因為“夷人”的稱呼帶有貶義(蠻族),所以他把“夷”改為“夷”,意思是房子下面有“米”和“絲”。

彜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西南的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其余散居在中國其他省份和境外。總人口約900萬,中國登記人口8765438+4393(2010),越南、老撾、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近百萬。

彜族分支眾多,有蘇諾、聶蘇、那蘇、乃蘇、尼祖、武羅、阿西坡、阿希、撒尼、尼坡等,但並不都是民族意義上的自稱,如武羅、撒尼、阿哲、尼坡等。有些不同地方的彜語方言不能直接交流,但有60%以上的詞匯相同,語法結構相同。經過短暫的熟悉,彜語屬於漢藏語系中的藏緬語族,分為六種方言。

-彜族的演變和發展-

彜族先民在長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其活動壹度遍布滇、川、黔三省的中心地帶和廣西的壹部分,其核心區域應該是毗鄰三省的廣大地區。

彜族歷史上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長期維持奴隸占有制度。公元前2世紀西漢前後,彜族先民社會出現了遊牧部落和定居農業部落的分裂。從東漢到魏晉,壹批彜族先民不斷分化,表明昆明部落在征服普等民族的基礎上,已經基本完成了從原始部落向奴隸占有制的過渡。

8世紀30年代到達今天的雲南東部、貴州西部、四川南部,基本控制了彜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區。

南詔奴隸制王朝曾長期統治彜族先民地區,對當地奴隸制的存在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天府二年(902)。在宋朝的三百多年裏,戎(宜賓)、陸()和李(漢源)等地的彜族先民處於宋朝與大理政權的鬥爭中,奴隸經濟相對繁榮。與此相適應,奴隸生產關系出現了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局面。蒙古蒙古蒙古汗第三年(1253),蒙古騎兵從四川分三路攻滇,經過彜區,導致分裂的彜區形成松散的反蒙聯盟,開始統壹在羅羅人名下。

明朝276年,土地橫跨滇、黔、川三省的水西(寬厚)、武宣(威寧)、烏蒙(昭通)、芒布(鎮雄)——阿古(漢族姓顧)、阿侯(漢族姓王)、鄒(漢族姓沙、曾)、賈納(漢族姓李、張)。在上述等級關系的基礎上,明代水西、建昌、烏蒙彜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隸制的上層建築。

康雍時期,清朝在彜族地區實行“改土為流”政策,沈重打擊了土司、穆圖和奴隸主勢力。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壹些地區較快地從奴隸制過渡到封建制。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彜族人民經歷了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領主和地主到官僚資本主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過程。公元8世紀,南詔王國的建立,標誌著彜族歷史上奴隸制發展的最高階段。然而,在彜族的歷史發展中,政治、經濟、文化壹直發展不平衡。奴隸制、封建農奴制和封建地主經濟並存,解放前兩個時期都有官僚資本主義。同時,在其發展過程中,彜族不僅吸收和融化了史強等其他民族;不斷分裂,形成了白族、納西族、傈僳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諾族、仡佬族,其中部分民族已融入漢族。

彜族是中華民族中最古老的成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迷人的彜族風俗。在漫長的歷史中,彜族人民形成了能歌善舞的特點,有著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舞蹈藝術和燦爛的民族節目。此外,他們還擁有獨特的飲食、日常生活、婚喪嫁娶、服飾、待客之道和慶典禮儀,能讓人返璞歸真,體驗古代文明的魅力。

“民族”在人類社會之初是不存在的。在古代社會,沒有“民族”之分。主要基於“部落”聯盟。就像‘漢族’也是秦朝的‘華夏族’聯合漢朝其他部落形成的壹樣。但是,經過幾千年的沈寂,壹方水土養壹方人,壹方水土養壹方人,壹方水喝壹方水,壹方男人耕,壹方女人織,民族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天文歷法,文化藝術,生活習慣,民族特色等等。

  • 上一篇:好看幹凈的小說
  • 下一篇:草原在哪裏?張北壩上草原怎麽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