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龍陽之壹:歷史沿革

龍陽之壹:歷史沿革

隆陽區原為保山市(縣級),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因地(區)改市,更名為隆陽區。歷史上是雲南西部邊陲重鎮之壹,也是中國歷史上通往印度、緬甸、伊朗等國的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據民國考古學家李治對九龍山的記載:“寶山縣西部的九龍山,有歷史上最古老的名稱,有名勝古跡。西至沙河,東至君之,四公裏之隔。”

九龍山由九座山峰組成,從太保山往南數,第壹座山峰是下部的寶蓋山和太保山,第二座山峰是蓮花山,第三座山峰是黃龍山,第四座山峰是十八欄,第五座山峰是梨園,第六座山峰是鹽池峽,第七座山峰是蘭花坡,第八座山峰是九峰山,第五座山峰是九峰的龜山。每座山峰都是長的(凸的),也叫九龍山。因九龍山在壩西,城居龍山東,陽光充足,故人們稱之為“龍陽”。《九龍山物語》載:“昔人謂永昌府城隆陽郡,說在九龍山之孫。”據《民國保山縣誌·名勝古跡大事記》載:“隆陽——永昌古縣,春來萬戶,城中樹最多。寄予厚望,滿城繁花,世界如雲,美不勝收。”被列為保山八景之首。

隴陽的建立和治理始於西漢武帝時期,初屬宜州郡。東漢以後,設永昌郡、永昌節、永昌府。原來的“寶山縣”是明朝中葉以後的行政區名稱。明弘治五年,永昌帶著人文進京參加仁子科進士考試,皇帝封他為太保太子,賜他城西寶蓋山下的松山嘉。後來,文淑住在嵩山,從此,嵩山被稱為太保山。《明朝地理》載:“嘉靖三年三月,永昌改,金牙二千戶為寶山郡。”因縣城設在太保山腳下,故名保山——保山縣。清朝和民國時期繼續使用,新中國成立後仍使用了30多年。它的轄區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它的城址也隨著歷史的演變而變化。

據《Xi南夷哀牢傳》記載,有壹個叫沙溢的女子吊唁獄中。她住在哀牢山上,嘗過漁水,摸過木頭就覺得懷孕了。十月,她生了十個人,然後她沈入了壹條龍,而這條水被稱為沙溢日。如果我生了孩子,我現在會知道什麽?九個兒子見龍嚇跑了,唯壹的男孩走不了,就背對著龍坐著,龍舔了舔,就優先了。哀牢山腳下,有壹夫壹女,十女復活。所有九條龍都結婚了。九龍從樹裏生出來的理論不可信,雖然虛幻怪誕,但不能說沒有九龍。李習安《西漢西南傳註》引用《哀牢傳》說:“九龍代代相傳,名相無數。至於禁高,可記,禁高而死,子孫吸代;孩子吸死,孩子不是壹代人;樓不亡,子為代哀;哀慟而死,桑葚將被蓮藕所代替;桑藕死,子劉繼承;劉成死,子劉長得像壹代;劉看起來已經死了,和壹樣”。胡力是東漢光武年間哀牢的國王。以二十五年為壹代,禁高英生於漢朝(公元前1 56-1後)。身高禁令之前,代代相傳,名字數不勝數。至少應該相隔五代以上,疑似九紋龍應該在東周赧王,也就是公元前三百多年,哀牢部落已經稱王了。其部落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較早。所以保山(龍陽)的歷史可以從戰國時期考起。歷史稱之為

早在公元前4世紀中葉,以永昌為樞紐的“蜀道都”就已經是通往印度的交通線。

《漢書地理誌》說:宜州郡。元豐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建立唐翠、不畏兩郡。唐、不畏在瀾滄江以西。《永昌縣誌》上說:永昌縣東北八十裏的魯倫津,是瀾滄江,過江後到達唐、不畏縣境內。唐出生在雲龍縣,布維縣在寶山平原。宋唐建制在西晉被廢除,而布維郡的設立則延續到唐初。

崔寶《古今筆記》說: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39年),哀牢王劉茂屬氏,憲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郡,割益州西部壹校尉所屬六郡,建永昌郡。轄高唐、布維、蘇比(今雲龍)、俞曄(今大理)、惡龍(今鄧氏美蓉巍山)、雲南(今祥雲)、哀牢(今德宏、騰沖、龍陵)、博南(今永平),東西三千裏,南北四千六百裏,為全國第二大縣。從此永昌之名確立,永昌設縣是這壹地區演變的重大事件。

三國時期,永昌縣屬於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南中姓永寇等人起兵反蜀,諸葛亮只好“五月渡瀘州,深入不毛之地”。平叛後,設立南方七縣,永昌縣的雲南、協龍、俞曄三縣分離,雲南縣設立建寧縣四縣。永昌領五郡。

晉南北朝時,因中原設置變化不大,仍稱永昌為郡。晉代以後,永昌郡只是“名不人,天荒”,等於棄之。此時南詔總督乘機崛起,哀牢王從此遷至永昌,後遷至花夢,與俞曄部落合並,形成西南夷人。

唐初,南詔強盛,南詔得到唐朝的幫助。皮洛格被封為雲南王。唐開元二十年(公元738年),南詔破施瑯聖旨,其余皆歸永昌。皮洛格乘勝追擊,取永昌之地,設虞城。當時永昌地廣人稀。在天寶時期(公元742-756年),於永昌每秒有20萬戶家庭。在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不同的人尋求找到劍川,葉公川和宜東余曼永昌,並看到範綽的雲南誌。永昌成為南詔西域重鎮,設立永昌節。

範綽《雲南年譜》載:永昌城在點蒼山西六階,衛龍城西七階有橋(即瀾滄江橋),即永昌。又說:高黎貢山位於永昌之西,怒江之旁,瀾滄江之西,怒江之東,為永昌地。永昌界都城在今天的保山平原。

到了二年(公元902年),鄭氏家族編南詔建長國,後趙朝興國,楊朝義寧國。三十五年,皆領永昌之地。至段建立大理國(宋朝)時,永昌節改為永昌府。此後永昌建立了政府。

元初雲南平。大元帥鎮設在大理。分19萬戶,不足1萬戶,1000戶,1000戶,100戶指揮。至元十壹年(1274),雲南省設書省,千戶改為路、州、府、縣。永昌千戶改州,後為府,領永平。

各省所屬的道、府、州、縣是政治組織,還有其他軍事組織,有宣傳、安撫、綏靖等官員。當初在大理設宣傳部,在建寧(今甘雅、鎮康)設金牙路宣傳部。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大理金牙宣威部任元帥府,設永昌,轄大理、永昌、金葉東西道,都督坐永昌,至元末為重鎮。

明代廢除行省制,設置布政司、總務司、巡檢司,統管軍政、民政、司法,稱為“三司分立”。洪武十五年(1382),任永昌府首席秘書,金牙衛都督。二十三年(公元1390)葛府。成立金牙軍民指揮部,也主管民政,領導12戶,綏靖部1戶(廬江),縣1戶(永平),龍官司2戶(施甸、楓溪)。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設金騰守備道(按巡檢司巡道),在巡檢司領導下監管軍民、官民、土司,道內設永昌。《明史地理》說:“嘉靖元年十月,軍政司廢,復永昌軍政。”他還說:保山主事牙幹戶設在洪武中,永樂元年九月,又設在永昌保衛千戶,均屬金牙軍民司令部和使部。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三月,二所改為保山郡,轄區不如金騰軍路。只領導了周易(騰沖)、郡二(保山、永平)、平定司壹(廬江)和昌勞蘇伊特二(施甸、楓溪),故名保山。

天啟對雲南編年史沿革的考證說:“明萬歷十三年(公元1 585年),增金騰、姚冠駐防。”《何明典》說:“萬歷十壹年加永昌參,駐永昌、龍騰、花夢(今巍山)。按:當時警衛已經很弱了,經不起戰鬥。他們為軍隊養人,設將軍,放在軍隊的後角,也就是放在將軍的控制之下。

清初沿襲明制,設立永昌軍民府。其管轄範圍包括明兵擺道所屬的土司,其郡的設置略有變化。即取消楓溪、施甸的訴訟,並入保山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省去了“軍民”二字,改稱為永昌府,管轄範圍為靈州壹號、郡二號及周邊土司。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單獨設龍陵殿,“龍陵”之名始有。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騰越改為直隸廳。當時永昌府領二堂(騰沖、龍陵)、二郡(保山、永平)及周邊土司。其土司有:土府壹號(孟定)、土州二號(鎮康、萬店)、傅玄五號(南店、幹牙、占大、龍川、社房)、平定三號(廬江、芒市、孟茂)和昌拉瓦特二號(戶撒、拉薩),共十三個單位。

民國元年(公元1912),仍設永昌府,保山縣為省。民國二年,重新設立寶山縣,政府級設置結束。

民國時期,保山縣的轄區也發生了變化。民國初年,楊珊屬於永平。民國18年(公元1929年),茂興、張璐、登更土司回歸瀘水行署。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保山東南部的府東、府西、均瑤、三街、都魯瓦家、大田壩鐵廠、銅廠、西拉寬、郭昌河、朱魯窪等地也被劃入,歸入新設立的昌寧郡。保山縣原有的州、戶相繼分配到鄰縣,約占六分之壹。

民國三十壹年(公元1942年),因龍騰被侵華日軍圍困,撤銷了原設在龍騰邊區的銀監署,設立第六任行政公署。先在昆明臨時設辦事處,後將保山劃歸第六行政公署,設在保山。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辦公地點在騰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於1950年1月5日接管舊政權,成立保山縣人民政府。保山專員公署設在保山,轄保山縣、騰沖縣、龍陵縣、長寧縣、雙江縣、鎮康縣、瀘西縣7個縣。耿馬、瀘水二管理局;瑞麗、龍川、連山、盈江、梁河5個民族行政委員會,共14個單位,保山轄十個區。1956年,撤銷保山地區,成立德宏自治州,保山縣歸州府管轄。1963年,恢復保山區(德宏州、保山區劃分),同時保山西南部的太平、王宇、施甸、遙觀、九坊五個區劃入施甸縣,保山區仍轄五縣。1967成立保山縣軍治委員會,各公社成立軍治領導小組,隸屬地區軍治委員會管轄。

1968成立寶山縣革命委員會,公社成立革命委員會,隸屬寶山區革命委員會。1979,寶山縣革命委員會改為寶山縣人民政府,公社委員會改為公社管理委員會,隸屬寶山區行政公署。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保山縣改為保山市,成立保山市人民政府。1984年初,隨著機構改革調整,26個公社,1個鎮,劃分為18個區,1個城關辦事處。1987,18個區,城關辦事處,金雞村設為20。2001年6月,保山撤區設市後,原保山市人民政府更名為保山市隆陽區人民政府,現仍轄20個鄉鎮。

2005年6月28日165438+2005年10月28日,為進壹步深化隆陽區鄉鎮機構改革,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快速、健康發展,隆陽區委、區政府決定調整全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設置:1,撤銷永昌鎮,以東西向道路為界,設立蘭城、永昌兩個街道。韓莊鎮韓影、沙河村委會劃歸蘭城街道辦事處。河圖鎮成立紅廟、下村、太平、白塔、遼關、神關、紅花7個村委會,隸屬永昌辦事處。2.撤銷汶上彜族苗族鄉和瓦房彜族鄉,設立瓦房彜族苗族鄉。新成立的瓦房彜族苗族鄉轄原瓦房彜族苗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和原汶上彜族苗族鄉管轄的八家、甘棠、油房、包河、瓦河、水原、西平7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原瓦房彜族鄉政府。將原隸屬於汶上彜族苗族鄉的汶上、小河、大板橋、小水井、新民、上拉堡、下拉泡、燕郊、曹楊、安邦等10個村委會劃歸瓦馬彜族、白族鄉管轄。3.撤銷道街鄉、廬江傣族鄉,設立廬江鎮。新成立的廬江鎮轄原廬江傣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和原道街鄉管轄的江東、道街、澡堂、高登、石頭寨、三大地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地已由八灣村遷至小平田集鎮。原道街鄉管轄的大田、榿木、紅巖腳、核桃、兵賽五個村委會,歸蒲縹鎮管轄。4.撤銷老營鄉和瓦窯白族彜族鄉,設立瓦窯鎮。新設立的瓦窯鎮下轄原瓦窯白族彜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和原老營鄉管轄的10個村委會,即老營、阿什寨、六合、九寨、磨房、蒿子、小浪壩、大浪壩、龔克、阿義寨,鎮政府駐原瓦窯白族彜族鄉政府。5.老營鄉管轄的西河、阿甲、柴河、下付家4個村委會,金雞鄉管轄的羅寨村委會和河圖鎮管轄的長嶺崗、尚流村委會劃歸板橋管轄。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全區共有1 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

隆陽區的設立和沿革名稱,無論哪個時期,都在滇西的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如宜州縣、永昌縣、永昌節、永昌府等。、“永昌”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後來因為還有甘肅永昌縣,因為縣級以上的地名不能壹樣,只好讓出兩家中的壹家,保山只好讓給甘肅。

  • 上一篇:中國古代不同朝代的女子婚紗有什麽不同的特點?
  • 下一篇:灤州古城導遊灤州古城導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