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試析道德教育歷史形態的演變

試析道德教育歷史形態的演變

試析道德教育歷史形態的演變

德育內容的泛化、德育對象的物化、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們的教育者自覺或不自覺、理性或不理性地以壹種不道德的方式實施德育。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壹篇關於德育歷史形態演變的分析論文,與大家分享。

道德教育的演變和價值分析對當前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專家學者研究道德教育時,往往側重於?德?討論集中在德育的概念和內涵上,對德育形式的分析相對較少。本文主要從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分析德育形式的演變及其實踐價值,有利於人們對德育形式的理解和研究。

關鍵詞:德育形式;現實價值;發展

在分析道德教育的形式時,我們可以以歷史和現實為出發點。道德教育的歷史形態包括現代學校道德教育、古代學校道德教育和習慣道德教育[1]。德育的現實形式包括隱性課程、間接德育和直接德育。通過對德育形式的進壹步分析,有助於更好地把握德育的概念,明確德育的發展方向,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1道德教育的歷史演變

道德教育的歷史形態可以分為三種:習慣道德教育、古代學校道德教育和現代學校道德教育。

1.1習慣道德教育:

學校教育之前的道德教育形式有兩個特點。第壹,道德教育有利於協調社會全體成員之間的關系,對社會有維護作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人人都要參與;第二,原始社會人的教育、生活、工作都是壹體的。通過給予道德教育,年輕人可以更加尊重老人,進壹步了解部落和宗族的責任,掌握宗教禮儀。習慣道德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點,其優點是趣味性和有效性,缺點是系統性和自覺性差[2]。

1.2古代學校德育:

古代學校道德教育主要指封建社會的學校道德教育。德育主要以師徒的形式進行,教育的內容是聖賢的經典思想或宗教思想。由於教育學和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缺乏系統性,德育存在猜想。古代學校道德教育的專制色彩非常明顯,教育特點表現為強調背誦和理解。

1.3現代學校德育:

現代學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科學化、民主化和世俗化。世俗化表現為學校德育與宗教教育的分離。在古代教育中,宗教勢力極大地影響了學校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在方法、內容和目標上都體現了宗教特征。此外,現代學校德育的特點是民主化,這與政治民主化密切相關,不僅包括教育過程中的民主化,還包括德育目標、途徑、方法和內容的民主化。隨著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學科的發展,道德教育已經演變為科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效率得到顯著提高。然而,在德育過程中,也存在著忽視學生個性、過分理性化的現象。

2道德教育的歷史形態作用分析

2.1為深入分析道德教育提供了條件:

與學校道德教育相比,生活道德教育和民間道德教育更加廣泛,意義更加深遠。通過研究和分析道德教育的歷史形態,有助於人們增進對道德教育形態的認識,追溯道德教育發展的現實和理論來源,全面闡釋道德教育的內涵,為進壹步分析道德教育的形態提供理論依據。比如,習慣道德教育是有趣的、有效的,也是審美的、生活化的。通過對德育形式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教學啟示,增強德育的實效性[4]。

2.2有助於比較現代道德教育與古代道德教育:

古代道德教育的經驗性、層次性和神秘性特征非常明顯,而現代道德教育正處於科學化、民主化和世俗化的發展過程中。現代社會主要表現為社會主義形式和資本主義形式;盡管不同社會的道德教育形式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朝著科學、民主和世俗的方向發展[5]。中國的道德教育深受儒家倫理的影響。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道德教育從神秘、等級、經驗走向世俗化、民主化、科學化。

3道德教育的現實形式

3.1間接道德教育:

間接德育是指教育者沒有明顯的、直接的德育意圖,受教育者通過間接的渠道接受德育。常見的間接德育包括校園生活、校園活動、非德育課程等。其實很多學科都包含德育因素。就間接德育的意圖標準而言,隱性課程德育也屬於間接德育的壹種形式。

3.2直接道德教育:

直接德育是指以直接方式呈現的壹種德育,教育者有德育意圖,受教育者也知道自己的德育形式,包括師生道德對話、主題德育活動、直接德育課程、校園文化、各種科學等等。我國非常重視直接道德教育,它有利於向學習者更清楚地解釋行為準則和道德價值,使他們直接受益。直接道德教育是對學生最重要的教育形式。

3.3隱性課程德育:

隱性課程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壹般表現為潛移默化、無計劃性、隱性和非學術性的形式。隱性課程有三個因素;首先是群體,壹個班級就是壹個群體,班級裏有各種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二是表揚,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第三是權利,可以算是壹個小社會。階層內的權利差距和權利結構,都是這個小社會的壹部分。學生要想更好地適應社會,首先要適應班級這個小社會[6]。隱性課程的德育教育雖然廣泛,但由於其隱蔽性而被忽視。

4現實德育形式的價值分析

4.1增強教師的使命感;

通過分析德育的現實形式,有利於增強教師的使命感。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學生;教師還需要全面掌控德育形式,增強德育的使命感和認同感。

4.2拓展教師的教育理念:

全面深入地分析德育的現實形態,有助於教師全面理解德育的內涵和概念,拓寬教學思路。教師們明確了德育的重要性,將為學生安排更多的德育活動和課程,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育形式和教學方法。

4.3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通過對德育現實形式的有效分析,有利於教師加深對德育的理解。直接德育、間接德育和隱性課程德育各有優勢。比如直接德育,可以清晰地向學生解釋德育的概念,便於學生及時吸收所學。但直接的德育需要壹定的時間,如果過分說教,也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在德育過程中,教師必須合理選擇德育形式,預防和引導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德育是規範學生行為、培養學生正確道德觀念的教育形式。探究德育的形態演變和實踐價值,有利於教師進壹步理解德育,認識德育的重要性,做好德育工作。

參考

孫鳳。當代中國道德價值觀的變遷[D]。陜西師範大學,2010。

[2]張紅春。生態道德教育:生態倫理的實踐形式[J].社會科學家,2012,(10): 28-31。

[3]顧傑。知識分子道德教育的唯物主義範式批判?論當代德育模式的合理形式[J].管理者,2012,(24): 6-7。

[4]劉維。道德教育的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14。

[5]王其明。人本主義德育實踐的方向和形式?基於通識教育的視角[J]。中國教育學雜誌,2013,(12): 90-92。

[6]楊憲永。人類生存的歷史發展與道德教育範式的轉變[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9): 37-41。

  • 上一篇:白話文《三國演義》第五章、第六章。
  • 下一篇:童年回憶:跳繩之美,隨孩子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