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丹桂故裏的歷史記載

中國丹桂故裏的歷史記載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桂花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約公元前340-278年)寫了壹首九歌的詩:“扶北鬥飲桂漿”“信義車西結桂旗”。其中桂花糖漿可能是壹種加入桂花釀造的酒,這是可考的最早提到桂花和桂花酒的文字。必須說明的是,蒲城在前334-223年屬於楚國,歲時進貢,楚人屈原就在這個時期。戰國時期(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前0年),經典《山海經·南山景》(作者眾多,姓名不詳)中提到“南山之首,名曰Xi,頭上滿桂冠”。“南山”壹般指南方的山,是最早提到桂花起源的詞。司馬遷《史記·西漢貨殖列傳》(寫於公元前104年-公元前91年)提到:“江南玫瑰、梓、姜、桂……”(中華書局版,第3253頁),這是正史中最早提到肉桂生產的文字。西漢元帝前後(公元前49-34年),劉欣撰寫了《西京雜記》,其中記載:“漢武帝初建上林苑時,群臣獻奇花異木二千余種,其中木陶桂花樹十株”。我還記得:“漢朝六年(公元前165438+公元前01),南越斷後,武帝在上林園修建了富麗宮,這裏廣泛種植了奇花異木,其中有100株桂花。大部分都死了,桂花是幸運的。”這是最早的移植桂花的記錄。據司馬遷《史記·東越列傳》(卷114)記載,梁武帝破南越時,東越國王虞山駐紮在蒲城,在此建有宮殿和蒲城、臨江、漢陽三座軍事城堡,並借機與漢作戰。丁原第六年,梁武帝派四支軍隊去討伐。次年,虞山戰敗。於是天子詔令、文武百官都把自己的人遷到了長江和淮河之間,東越就空了此時武帝正在修建富麗宮,可能會讓越南人移植到北方缺乏的桂花樹上。這些關於桂花起源、種植、利用的最早文字記載,都與浦城有關。

南朝宋二年四七四年,江淹被貶為(蒲城舊稱)秩,在郡內愛山愛水三年,留下詩10余首。其中多歌桂花。江淹在《騷雜言·樂曲池》中押韻:“北山Xi戴白,南江絺疵葉適。紅頁峰如彩虹,黑樹如畫...桐葉遮日,桂枝刺天。”懷疑蒲城酒杜詩勝的風景。《田》贊賞的向上運動。對應上壹句話,可以想象桂樹在浦城的繁榮。2003年,浙江大學植物學教授於明建來浦城考察桂花時指出,桂花樹冠直徑在3米以下時,桂枝是直上的,這是桂花的特點。江淹在《雜語·愛遠山》中說:“香枝嫩葉茂。”他在《苔上賦》中說:“假綠條常綠,黃花存金。”都是唱桂花的好句子。郭沫若《廣寒宮》詩中,用“香枝”代替桂枝。江淹名詩《遷陽亭》中說:“漢使千年連,吳兵千年連”;“桂枝命斷,煙獨坐。”是江淹在千陽(今鹹陽)重鎮觸景生情的壹句話。江淹的詩是1530年前的,是浦城最早的桂花詩。可見當時浦城種植的桂花樹很多,說明浦城種植桂花樹的時間遠在南北朝之前。

唐貞元元年(785)左右,閩南莆田人林丕的兒子林藻、林雲進京趕考,途經浦城縣柘桂嶺(又名吳仙玲,古代福建進入中原的咽喉要道)。在嶺南高亭的墻上,林藻寫了壹首詩《柘龜嶺》來表達他的抱負。詩中寫道:“兄弟各折壹桂,飛至嶺頭合照。”。結果兄弟倆先後中了中獎令,史稱“郡人舉進士從藻始”。在貞元,林藻是朝廷重臣。9人官至刺史林丕子,名為九穆林賈,故名蒲城九牧村。傳說哲桂嶺有桂花林,九牧成為人才福地,是吉祥桂花樹。此後,晚唐詩人、林藻同鄉黃桃也曾來過浦城,留下了《南浦賦》千古絕唱,載入清嘉慶新修的《浦城縣誌》。傅仲雲說:“城郊天路口,我為爬柳條渡發愁;采蕨山之前,先忍著看看謝偉的月桂。”桂花樹的木質細膩,堅硬,富有彈性。浦城人自古以來就以此為船、桿,可見桂花樹在當時的普及程度。此後,黃桃壹直在(894-896年)當學者。他寫了《玉緹》這首詩,詩中說“沒有比爬丹桂更有害的了”。蒲城的民俗很神奇。

宋嘉佑二年(1057),蒲城人張衡,狀元,薊縣書院官。他回鄉捐修祠堂子福寺(距五音橋3公裏),並題寫《子福寺》詩壹首:“文昌群星常在,廣西故裏不空。”以浦城張家壹代為榮(2中狀元,20余進士),“桂籍”指其科舉世家,也可視為出桂祖籍。張衡中狀元時,(趙真)為狀元張衡寫了兩首詩,詩中寫道:“臨高震動於前山,丹桂花開時,萬裏聞香”。古詩講究用典,“臨高”其實指的是張衡六祖張在鈞墓前的鰲頭山(在浦城李安堂鎮漁樂村)。“丹桂花開萬裏香”中的“丹桂”二字,可能也是壹個真實的參照物,是皇帝聽說張衡的家鄉是丹桂故裏的感覺。這首詩是歷史上歌頌過蒲城丹桂的最高級別人物。另外,宋仁宗詩中所謂的丹桂,並不是詩人濫用“丹”字修飾桂花,也不可能把殷桂和金桂說成丹桂。蒲城這裏出現的丹桂,應該真的是指“現在概念”的丹桂。這是更早的記載桂花品種的文字。南宋時,浙江天臺人陳靜儀撰寫了《方泉北祖》(1256),記載了花卉、水果和植物。“還有很多其他的書沒有收錄,可以用來考證。”這是壹本完整記錄花草樹木的書。他整理了《爾雅》中的壹段話:“桂樹葉,名桂花樹。”花淡白色,帶紅色的叫桂花;黃花能生孩子。在叢生的巖石和山脊之間。同時,《丹桂》的寫作比宋仁宗的第壹首獲獎詩晚了200年。吳,南宋錢塘人,著有《梁璐之夢》、《清乾隆浙江通誌》等。記載宋高宗南渡定都臨安後,曾在德壽宮賞桂,香山有《儒林外史》。他看到桂花突然變紅,有壹種奇怪的香味,就獻上了,高宗雅很喜歡。許多桂花研究專家認為,這可能是桂花出現的最早記錄。然而,宋高宗(趙構)於1127年南遷建都,比宋仁宗(趙真)首獎詩晚了70年。

據史料記載,桂花的顏色是由芽突變產生的,較早出現銀桂花,較晚出現金桂花,最晚出現丹桂。因此,從品種的進化規律來看,金桂品種群比印規品種群進化程度更高,而丹桂品種群進化程度最高。根據古詩中對桂花的描述,唐代前後,栽培的桂花以銀桂花為主,唐詩中幾乎無壹例外地把桂花的顏色描述為白色。宋代對黃桂花的描寫很多,如楊萬裏的詩:“西風夜半散麩金”;範成大詩:“金粟枝壹夜開”;鄧芝鴻詩:“李安運舊桂花入新黃”,可見北宋桂花以黃丹桂、金丹桂為主,為世人所愛。宋代女詞人李清照(1084——約1151年)寫過壹首《鷓鴣天》的詩,說“天昏地暗,黃體軟,情絲遠,只剩香。為什麽要淺藍深紅?是壹等花。”在她看來,好像桂花只是淡黃色,而不是深紅色。的確,丹桂的描述只有南宋才有,品種稀少珍貴。北宋中期(960-1125),宋仁宗有寫丹桂的詩,所以這個時候的丹桂真的很少見。

  • 上一篇:歷史——王姓的由來?
  • 下一篇:無錫有哪些歷史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