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絲綢之路上有哪些重要的文化遺址?

中國絲綢之路上有哪些重要的文化遺址?

絲綢之路遺跡

1986年夏,在距離成都北郊不遠的廣漢三星堆文化遺址發現了大量來自緬甸和印度溫暖水域的精美青銅器和扇貝,有力地證明了古蜀文化的極高水平,早在3000年前就與沿海地區有了交往。

在中國的三條絲綢之路(西北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中,西南絲綢之路發展最早,於公元前四世紀開通。這條絲綢之路在漢代被稱為“蜀——屍毒之路”,蜀即四川,是印度的古稱。指的是從四川出發,經過雲南、緬甸,甚至印度的商道。

古西南絲綢之路形成於2000多年前的漢代,比中國西北絲綢之路的形成早200多年。和西北絲綢之路壹樣,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22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看到了從印度進口的四川蜀布和竹簽。據悉,此前已有四川商人從雲南經緬甸赴印度從事貿易活動。張騫回朝,所見所聞都是漢武帝演的。才華橫溢、野心勃勃的漢武帝聽後,非常驚訝,決心不惜壹切代價打通從西南到印度的官道,讓官員參與商業貿易,擴大疆域。漢武帝立即封張騫為博王侯,命其取蜀郡(成都所在)、若郡(宜賓所在)。我們分頭探索去印度的路,都被西南的少數民族擋住了,但都失敗了。梁武帝從內地招兵買馬,調兵攻打西南夷、夜郎、雲南等眾多部落。但由於封建統治者造成的深刻的民族隔閡,以及昆明、居安兩地首席酋長對壟斷富庶過境貿易的拼死抵抗,十余年後,只開通了成都至洱海的道路,官方使節未能超越大理至保山。與印度商人的貿易只能通過各個部落的中介間接進行。東漢皇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人附之,東漢“始經博南山,過瀾滄江”,滇緬通道開通,與緬甸撣族有經濟文化交流,再經緬甸進入印度。漢武帝推行的“通蜀毒國之路”被認為是全開的。

文化

“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川滇段有兩條路徑:壹條走“古牦牛路”(靈官路),從成都出發,經雙流、新津、萊南、名山、雅安、景榮、漢源(窄都)、嶽西、喜德、冕寧、西昌,到達會理後轉向西南。然後沿秦代開鑿的“烏池路”南下,經筠連高縣,向西突入橫江谷地,經豆沙關、大關、昭通、曲靖、昆明,最後到達大理。兩路在大理匯合後,經保山、騰沖、盈江到達緬甸的巴莫,巴莫到印度有水陸兩條路線。從印度出發,他們可以經過中亞和歐洲。通過“古代”中國的絲綢、蜀布、竹簽、手工藝品、鐵器源源不斷地輸出,外國的有色眼鏡、寶石、翡翠、光珠等也源源不斷地輸入。到了唐朝,這條絲綢之路更加繁榮持久。它是中國與世界最早的聯系紐帶,為中外社會、經濟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不過後來被發現,開辟了壹條新路。

古西南絲綢之路沿線的大部分道路都被淹沒在時間的風雨中,但壹些險路、騾馬蹄印、詩詞碑文依然留下深深的歷史印記。最典型的,如寶山的金蘭古渡、季虹橋遺址及附近的摩崖詩詞、文字、碑刻,都是當年的手工制作。它仍然保存完好。從瀾滄江到長灣的水寨段長約10公裏。最初有平鋪、山大鋪、水寨鋪等驛站。現在仍有3米寬、50米長的小街,兩端有街門等遺跡。從平坡西邊的羅陽山到水寨的路段,山腰上有壹條三四公裏長的大石頭脊,是在懸崖上挖的。

  • 上一篇:38億年前地球上會出現生命嗎?
  • 下一篇:尋根的歷史遭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