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揚州2010.2011學年第壹學期期末語文和歷史答案調查測試。

揚州2010.2011學年第壹學期期末語文和歷史答案調查測試。

歷史問題參考答案

1.選擇題: (每小題3分,60分)

題號是1 23455 6789 10。

回答A C C C D D B B A A

題號是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回答A C C B A D B C D B

二、非選擇題:這個大題是***6個小題,60分。

21.(1)封建制和郡縣制。(2分)

趨勢:中央政府加強地方控制(中央集權制的形成)。(1)

(2)目的:鞏固封建統治。(2分)

結果:實行郡國並行制後,諸侯王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對朝廷構成威脅。(1)省的設立方便了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管理,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奠定了我國省制的基礎。(1)

(3)影響: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繁榮,保持了中華文明的延續。(2分)(任意兩點滿分)

22.(1)“西學”: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1)

理解:以中國傳統倫理為立國之本,輔以西方先進科技,挽救封建統治。(1)

(2)不同:洋務派主張單純學習西方科學技術;(1)維新派主張學習的不僅是西方的技術,還有西方先進的制度和思想。(1)

相似:都沒有實現中國的富強,都以失敗告終。(1)

(3)如何擺脫:科學與人權並重;(1)

特點:註重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1)

(4)向西方學習由淺入深,逐步深化(從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層面);它與救亡圖存的歷史使命緊密相連。(2分)

23.(1)基本特征:實行公有制、計劃經濟和按勞分配,廢除商品生產和貨幣。(1)

列寧的實踐:實行新經濟政策,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的關系發展生產,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1)

(2)不同意:布哈林認為個體農業仍有潛力,有必要發展個體農業;國民經濟的均衡發展。(2分)斯大林主張農業集體化,變私有制為集體所有制;優先發展重工業。(2分)

道路: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權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體制)。(1)

(3)毛澤東主張農業和輕工業協調發展,但在後來的實踐中出現了偏差,發動了大躍進運動,給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困難。(2分)鄧小平主張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在實踐中,中國逐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分)

(4)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壹個曲折的發展過程;要借鑒前人,註重繼承和創新;實事求是,走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2分)(任意兩點滿分)

24.(1)經濟上,資本主義的萌芽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逐步確立(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和兩次工業革命)(1);政治上,資產階級革命(改革)和資產階級代表制的建立和發展(1分);思想上,近代西方國家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1)。在科學技術方面,現代科學的形成和發展(牛頓的經典力學等。) (1).

(2)具體表現:①金融上,美國通過布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美元的霸權地位,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1) ②國際貿易方面,簽訂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形成了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1) ③在科技方面,美國依靠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領先地位,加強了在世界經濟中的領先地位。(1)

(3)“英雄崛起”的表現: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和第三世界的崛起。(1)本質: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1)

25.(1)梭倫:崇尚中庸,不偏不倚。(1)

目的:緩和貴族與平民的矛盾,維護奴隸主的貴族統治。(1)

商鞅:不畏權貴,嚴刑峻法。(1)

目標:廢除奴隸制,建立新的地主階級專政。(1)

(2)影響:梭倫的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礎,促進了雅典國家的形成。(2分)商鞅變法奠定了專制中央集權的基礎,增強了秦國的綜合國力,促使秦國完成了國家統壹。(2分)

理解:改革者的個人命運不能作為衡量改革成敗的標準;改革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和困難;改革只有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才能推動社會進步。(2分)(只回答兩點)

26.(1)《歐洲繁榮的基礎》: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1)

(2)領導辛亥革命;中華民國的建立(* * *和政權);頒布“臨時盟約法”。(3分)

(3)命題:中國近代物質文明不如西方;中華文明是有壹定優勢的。(2分)態度:西方物質文明可以模仿,但政治文明不可復制。(2分)

(4)原因:革命屢遭挫折,認識加深;* * *提供國際和中國幫助。(2分)

  • 上一篇:小學五年級教案:史記
  • 下一篇:世界遊戲史上有什麽遊戲能真正稱得上「偉大」?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