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龍舟說唱的發展歷史

龍舟說唱的發展歷史

建國前不久,順德曾組建了壹個40人的“順德龍舟粵劇團”,到各地演出謀生。1954解散劇團,然後藝人各奔東西。到了1960年代,除了著名粵劇溫覺非的《滾珠簾》之外,再無新作。文革期間龍舟說唱被全面禁止。

龍舟說唱表演者大多只是在街上表演來養家糊口。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龍舟說唱的參與者日漸老去,但新的接班人卻不再自然產生。以杏壇為例,從2003年開始,杏壇文化站給願意學習龍舟說唱的年輕人獎勵500元。但是在過去的幾年裏,沒有人對此感興趣。2003年,廣州荔枝灣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白偉、相聲演員吳佳瑤、說書人崔大倫走訪佛山多地,尤其是順德,終於在杏壇鎮北秀村發現了幾近絕跡的“龍舟說唱”,並在當地龍波人家中找到了壹根“龍舟棒”。回到廣州後,他們還按照設計仿制了壹根龍舟棒。2005年廣州民俗文化節上,吳佳瑤手持龍舟棒表演龍舟說唱,引起媒體關註。

據2005年順德杏壇統計,當地精通龍舟說唱的只有6人,其中年齡最小的70歲。即使演出,也只在春節期間演出,其中吳宇疇和尤以說唱聞名。2005年底,龍舟說唱被國務院公布的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登記,2006年正式出版。

自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珠三角各地政府更加重視龍舟說唱的傳承與發展。在順德杏壇,壹方面,杏壇的“曲藝培訓基地”在2006年開始運作,龍舟說唱作為壹個重大項目開始啟動。第壹批學生大約30人,但大多數是老年人,最小的40多歲。經過兩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了主要技能。這些學生還將自己的口頭和書面歌詞匯編成了龍舟歌詞集。另壹方面,為了培養年輕壹代的接班人,從2006年底開始,杏壇鎮在麥村小學挑選了20多名小學生作為龍舟說唱的培訓對象,為他們編寫了專門的說唱歌詞,如《孔融李讓梨》、《鐵杵成針》、《壹朵紅玫瑰》等。

2008年,杏壇人吳玉疇、尤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項目龍舟說唱傳承人,但吳玉疇於當年6月因病去世。當年下半年,杏壇中學開設了龍舟說唱培訓班,有35人參加。此外,據杏壇政府介紹,杏壇成立了龍舟說唱協會,研究創作新的龍舟歌謠。並計劃在當地其他中小學普及龍舟說唱教育。

  • 上一篇:諺語拼音
  • 下一篇:歷史上曹有哪些大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