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安定書院的歷史沿革

安定書院的歷史沿革

宋熙寧五年(1072),周知孫爵在周學友為胡安定建祠。淳祐五年(1245),周知年蔡傑,在報恩坊官地擴制,造宅470間,置田100畝,請饒祿、蔡慎講學。元朝二十三年,該寺為廣化寺僧人所占。30年前,許在城北的官德坊又建了50座寺廟。九妮。明初,宣德為浙江巡撫,即舊址重修。天順參政元年,重建黃宇,第二年,陳卷入。弘治四年(1491),知府王勛、嘉靖三年巡撫陳(1524)、四十四年龐和(1571)先後重修。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提督吳昌祚修築五間房屋,作為山的棲所。乾隆二年(1737),知府胡承謀捐資重修,中間明山堂,兩衛各五間,東有靜逸齋,西有知止齋,並延請名師講學,命七城生孩子,賜香。鹹豐、同治年間,知府王陵、胡澤培、彜族人郜璉道、陸欣元等相繼重修。歷任山長有程若鏞、、陳等。

據元代安定書院燕居堂碑文記載,南宋六年(1246)改建為安定書院。元三十年(1293),湖州道總經理徐實將安定書院遷至甪直西北的官德坊(即三元東府北安定書院新村),擴大書院規模,新建祖宅50間。童淵三年(1335),重修。到明朝初年。宣德初,欽差大臣熊近助浙江,建祠。三十年後,天順元年(1457),在浙江參政的黃宇被改建為書院。從那以後,有許多建設。知府胡承謀於清乾隆二年(1737)重修後,中間有明山堂五間,連安堂五間,東有“景宜齋”,西有“史鷙齋”。七市(即婺城、貴安、德清、武康、長興、安吉、孝豐)生孩子。書院門前有儀門,門外有兩個廣場。東方說“山風起”,西方說“水飛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直到清同治七年(1868),縣令陸新源捐資重建。

安定書院此後幾經變遷,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築已經倒塌。最令人遺憾的是,書院裏陳列的許多安定先生的題詞和塑像都不見了。目前只有南郊道場腳下的胡瑗墓供後人憑吊。

  • 上一篇:利物浦vs埃弗頓比分
  • 下一篇:北京石景山屬於哪個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