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陜北概況

陜北概況

陜北是中國的革命聖地。黨中央、毛主席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生活戰鬥了13年,留下了大量珍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陜北革命精神。全市現有革命文物140余處,其中最重要的是子長縣鳳凰山、楊嘉玲、棗園、王家屏、瓦窯堡等舊址(原中共政治局會議舊址)和其他國家級保護文物。省級革命文物有:延安市陜甘寧邊區政府舊址、南泥灣舊址、吳起縣、誌丹縣、子長縣、安塞縣舊址、劉誌丹故居、謝子長陵園、洛川縣馮佳村“洛川政治局會議會址”等。

陜北自古以來就是民族融合的“打結區”。商周以來,桂芳、耀縣、、匈奴、、、瀘水湖、鮮卑、氐、突厥、黨項、羌、女真、蒙古、滿族等少數民族相繼以勝利者的雄姿登上這壹歷史舞臺,上演了壹幕幕歷史劇。陜北成為中國人(漢代以後的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融合交流的“打結區”。在陜北形成了以秦漢文化為主體,北方草原文化和其他少數民族文化為補充的獨特文化人格。秦漢以前,陜北壹直是牧區。西漢以後,種植業大發展,成為半農半牧區。直到隋唐時期,陜北南界的黃龍山仍是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區的天然分界線,這種情況在宋代以後逐漸改變。從陜北的地名可以看出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著名語言學家羅昌培先生曾指出:“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外來語,保留在征服者的語言中,大部分是地名。”因為地名是各民族文化淵源和行政管理的真實記錄。

  • 上一篇:母親讓自己的女兒為姐姐而死。她離開了家鄉,終於找到了愛人。她是誰?
  • 下一篇:中國十大餅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