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大豐街的歷史發展

大豐街的歷史發展

公元前316年,秦國滅蜀,在成都設成都郡。秦至唐,大豐地區隸屬於成都郡郭。宋元時期,大豐有蠶叢鎮、西施鄉,明代有王嘉鄉、沙橋鄉、玉溪鄉,都集中在蠶叢鎮,蠶叢鎮鄉由成都縣管轄。明末清初戰亂之後,蠶叢鎮開始蕭條,隨後崇義橋崛起取代了蠶叢鎮。崇義橋起源於元末明初第壹波移民潮,興盛於清初第二波移民潮。崇義橋成為建制後仍屬成都縣管轄。1952年成都縣撤銷,大豐(原崇義鄉)劃歸新繁縣,屬溫江區管轄。1965大豐(原崇義鄉)與新繁縣劃入新都縣。1986大豐隨新都縣劃歸成都。

清代,移民在芙蓉渚畔修築街巷。當年十多條溝穿街過巷,村民們要麽捐款,要麽出資修建木橋、石橋。街上有壹座崇義橋,人們把它命名為地名。後來崇義橋的地名就出名了。1959期間,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田家英在崇義橋調研,看到當地群眾在自然災害和吹牛的影響下,生活十分困難。為了鼓勵大家克服困難,贏得豐收,田家英提議將“崇義”改為“大豐”,意為贏得豐收。經社員代表大會和縣政府批準,“崇義”更名為“大豐”。從大豐人民公社、大豐鄉、大豐鎮到大豐街道辦事處,“大豐”的稱謂壹直沿用至今。

大豐原名崇義橋。毛澤東同誌的秘書田家英於1959在此做調研工作時,將崇義橋改為大豐,意為“豐收”。2004年,經10省政府批準,大豐正式由鎮改為街道管理模式。大豐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工商業發達,工業為主,商業為輔。大豐人從田間地頭、作坊裏走出來,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壹片欣欣向榮的土地,像壹顆璀璨的明珠,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吸引著中外投資者的目光。

  • 上一篇:2011快女劉鑫《愛妳如癡》歌詞
  • 下一篇:計算機快捷方式(簡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