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文山三七的發展

文山三七的發展

三七故鄉

雲南文山州是三七的主產區,這是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熱、水、土、氣條件決定的。由於三七寶貴而獨特的功效,促使三七比其他中藥材更早地由野生變為人工種植。清朝乾隆年間的《華凱府誌》中有記載,華凱三七在市場上很暢銷。公認文山三七種植歷史不少於400年,95%以上的三七產自文山,文山被國家命名為“三七之鄉”。

發展三七生產

在1949之前,只有文山縣、硯山縣、馬關縣、廣南縣的少數農戶種植三七。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采取了壹系列措施發展三七生產。但由於對市場經濟規律認識不足,對三七的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指導和管理,文山三七生產在1951到1992的40多年間經歷了兩次大的波折,才從1993逐步走上正軌。第壹階段為195L ~ 1979,以生產上人為絞殺三七為特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三七種植面積為52公頃,年產量為6 000公斤。從65 438公頃增加到0 974公頃,達到2 933公頃,年產量675 000公斤。1979年三七面積銳減至800公頃,產量減少至126千k g,第二階段1980-1992受利益驅使,盲目發展三七種植。1989高峰期,三七面積達4733公頃,產量達1384000公斤,供大於求。三七價格從1989年底暴跌至51元每公斤,不少種植戶損失慘重。1992的三七面積只有1867公頃,產量38.6萬k g。

1993至2003年,三七種植業穩步發展,深加工取得新突破,三七生產綜合效益顯著提高。文山州政府培育三七產業,成立三七特產局和三七產業園,三七種植面積穩定在3300公頃,價格也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壹批三七加T企業迅速崛起,三七產業呈現良性發展態勢。文山三七科研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圍繞三七產業發展,文山三七研究所開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研究三七的真偽和質量標準,研究三七的真偽和質量標準。三七GAP種植技術和種植基地已初具規模。三七GAP基地種植面積已達730公頃。截至2004年底,文山州已形成三七種植基地5667公頃。文山州三七深加工形成了壹批以三七為主要原料的高新技術企業。國有和民營股份制發展主體並存,競爭主體多元化,促使企業提高現有產品質量,造就了企業適應市場的能力和三七產業的活力。

  • 上一篇:如何計算漲停封盤比例
  • 下一篇:海爾電視從開始到現在的發展。謝謝妳。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