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論春聯的發展歷史

論春聯的發展歷史

對聯的起源

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

除了鞭炮聲,春風溫暖了屠蘇。

成千上萬的家庭總是用新桃子換舊桃子。

「新桃」和「舊符」是什麽意思?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春聯。

春聯是對聯的壹種。中國春聯是怎麽發展起來的?

春聯作為壹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始於五代十國,尤其是明清時期,發展到今天已有壹千多年。

早在秦漢以前,每逢過年,就有在大門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

符濤是兩塊桃木制成的大板,上面寫著傳說中驅鬼鎮邪的神和的名字。

這壹習俗延續了1000多年。

直到五代以後,人們才開始把對聯放在紅木板上,而不是神的名字。

據史書記載,公元964年除夕,後蜀之主孟昶在臥室門上題寫了對聯,即“除夕在,賈介諾。長春”,這是中國最早的春聯。

宋代以後,人們在新年時掛春聯已經變得相當普遍。所以王安石《壹月天》詩中寫道“千戶總換新桃換舊桃”是當時春聯的真實寫照。

由於春聯的出現與符濤的密切關系,古人也稱春聯為“符濤”。

到了明代,明朝開國元勛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

建都金陵(今南京)後,他命令大臣、官員和老百姓寫壹副對聯,在除夕前貼在門上。他親自穿著便裝,出門挨家挨戶看熱鬧。

當時的文人還把對聯視為高雅的享受,寫春聯成為壹時的社會時尚。

進入清代後,對聯在乾隆、嘉慶、道光三代盛行,壹如盛唐,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對聯。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傳入了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家。

這些國家至今仍有貼對聯的習俗。

  • 上一篇:《歷史》是中國最好的電影。
  • 下一篇:袁天罡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