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人類馴養狗有多少年了?

人類馴養狗有多少年了?

根據考古發現,狗在1.5萬年前被亞洲當地人成功馴化,是人類第壹個成功馴化的動物,其次是大約1.1萬年前被人類馴化的羊。與此同時,人們開始種植農作物。壹些科學家堅信,正是因為人們成功地將狼馴化成狗,為人類所用,才激發了他們嘗試人工培育其他動植物,也就是說,狗促進了人類發展的整個過程。

澳大利亞人類學家提出了壹個驚人的觀點,狗可能對人類進化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行為上。比如狗用尿來標記領地,人受到啟發後也學會用圈和畫來標記領地。此外,在狗的幫助下,人獲取食物的能力大大提高,人與狗之間形成了互惠互利的關系,人類也因此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

馴化過程

目前科學家還沒有完全還原狼馴化成狗的過程,還存在很多不同的說法。我們來看壹個上世紀蘇聯進行的馴化實驗。

養殖狐貍的啟示

20世紀50年代,蘇聯遺傳學家貝涅夫進行了動物馴化實驗。

他們從愛沙尼亞進口了很多銀狐,希望培育出更聽話的品種。起初,30只雄性狐貍和65,438+000只雌性狐貍在貝尼耶夫的選區繁殖。在增加容量後,狐貍的陣容達到了45000只,這是壹個客觀的數字,為這個復雜的實驗提供了足夠的樣本。

在繁殖過程中,貝尼夫選擇狐貍的唯壹條件就是溫順。狐貍成年後,根據溫順程度把它們分成三組:那些經常對飼養者友好,時不時搖搖尾巴的被認為是最溫順的;那些聽飼養員的話,但對它們不友好的,被認為是中度溫順;那些經常逃離飼養者的人被認為是壹個對人類有戒心且溫順程度很差的群體。

貝涅夫致力於培養最溫順的群體。六代之後,科學家們得到了壹群非常溫順的狐貍。這些狐貍從小就渴望人類的觸摸,願意與人類交流。

經過八到十代,狐貍的外貌開始發生變化,皮毛上出現白斑,耳朵下垂,尾巴向上盤旋。到第15 ~ 20代,它們的尾巴和腿變短,口鼻變短變寬,腎上腺激素活性下降,血清素活性上升,表明狐貍的應激反應下降。飼養員把狐貍帶回家玩的時候,發現它們脾氣很好,跟人很親近,像忠誠的狗壹樣。

這個曠日持久的實驗,選擇的對象不是狼,但還是給人們解開馴化狼的秘密帶來了參考。當把繁殖的唯壹標準定為“溫順”時,經過幾十代的繁殖,狐貍的心理和生理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 上一篇:如何學好初中歷史
  • 下一篇:成都哪裏可以買到運動器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