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康熙做了哪些大事?

康熙做了哪些大事?

康熙登基時年僅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了湯若望的意見,選擇他為繼承人,因為他對天花有免疫力。康熙六年(1667),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祖母孝莊文皇後的幫助下,康熙八年,他贏得了與大臣的鬥爭,開始了真正的親政階段。

康熙年間,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統壹臺灣省(1684),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 -1697),抵抗當時俄國對中國東北的入侵,簽訂《尼布甲尼撒條約》。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作為與北方遊牧民族交流的基地。

從社會經濟角度看,康熙采取了壹系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積極鼓勵墾荒,廢除圈地令,實行更名田畝;黃、淮、渠水利工程整治。尤其是康熙五十壹年(1712),決定“永不加稅”,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最終演變為“攤地入畝”的制度。並課以重稅。最後,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表現為耕地面積的迅速擴大,糧食產量的提高和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為所謂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康熙帝重視優待漢族知識分子。他舉辦過多次博學多才的課程,建立了南學制度,並在曲阜參觀了孔廟。康熙帝還組織編輯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歷象考》、《數理精要》、《永年康熙帝歷》、《康熙帝全景圖》等圖書、歷法和地圖。同時,他在西學上也有很強的造詣,壹生研究天文、數學(尤其是幾何)、物理、化學、藥學(宮廷中引進了可以治療瘧疾的金雞納膏)、醫學(給他的孩子接種疫苗預防天花)。

康熙也有保守的壹面。統壹臺灣省後,他開放海禁,但怕米谷出境,又禁止南洋貿易。他崇尚儒學,尤其是朱的理學。此外,康熙五十年(1711),發生了戴名世《南山集》的文獄事件。

康熙十三年,皇後所生的康熙皇帝壹歲的次子成為太子。但幾十年後,太子因為自身素質問題和對朝隸屬關系被廢。廢太子後,諸侯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所以廢太子,重新立太子,但康熙還是不能容忍他任人唯親,三年後廢太子。最後,它被傳播到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胤禛,在他61年臨終的時候。關於他退位胤禛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康熙希望精明的胤禛能夠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放縱和積弊。也有人認為,康熙是因為愛胤禛(未來的乾隆皇帝)的第四子李鴻,才轉給他的。也有傳說說,生活部長隆克多和胤禛篡奪了遺詔。無論如何,這場繼承權之爭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謎團之壹。

  • 上一篇:歷史思維
  • 下一篇:三水區有哪些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