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涇河鎮歷史

涇河鎮歷史

涇河鎮,因古涇河而得名,是鎮政府所在地,歷史悠久。據淮安府誌記載,涇河壩建於明五年(1440)開船。景泰初,築城門,置倉庫,運糧到鹽城各縣。山陽縣誌中有涇河鋪、涇河東方、涇河西坊、涇河關的記載。相傳涇河開鑿於東漢三國,東與湖濱地區相連,西與白馬湖、漢溝(今大運河)相連。它是麗霞的交通要道和農副產品的集散地。自隋唐以來,宋、明、清三代都在涇河設置關卡,用於城防、水運、走私、收稅,故稱“涇河關”。春秋戰國時期,涇河的疆域先後屬於吳、楚等諸侯國。秦朝屬淮陰縣。西漢元壽元年(公元前117年)劃歸射陽郡。東晉七年(411),山陽郡、山陽縣所在地,隸屬楊珊,沿襲千年,壹直是縣南界第壹鎮。康熙年間,樂和四鄉名為景和東方,設主任、鄉約、地方保。民國三年(1914),山陽縣更名為淮安縣,廢除清朝的鄉司制,建立市鄉制。涇河屬第六區,轄涇溪鄉和九安市。駐地涇河鎮。民國二十八年,涇河,六區壹區,轄三民鄉、貝蒂鄉、池靜鄉、涇河鎮、虎形鄉、松竹鄉、左堡鄉、胡夫鄉、大同鄉、張橋鎮等十個鎮。民國三十年(1941),增設景陽鄉。境內74平方公裏,11鄉鎮,78家保險公司,713A,7113戶,36363人,1336壯丁。民國三十二年(1943),五月,寶應縣委、寶應縣政府成立。涇河從淮安縣劃歸寶應縣管轄,先後隸屬張橋和黃浦區。但國民黨六區政權機構仍在涇河,屬國民黨淮安縣政府管轄。民國34年(1945),八月收復寶應,九月分15區,精河歸張橋管轄。65438+2月張橋更名為精河區。下轄涇河、張橋、池靜、大通、胡夫、涇陽、松竹、貝蒂、三民、左堡、戶名11鄉鎮。1949 165438+10月精河、黃埔合並為精河區,轄15個鄉鎮。1958年4月撤區並鄉,精河、黃浦分兩個鄉。1958年9月實行人民公社,精河稱為精河人民公社。1959年5月,精河、黃埔合並為虹橋公社,以虹橋為駐地。1962 65438+10月虹橋公社分為涇河公社和黃埔公社。2000年4月28日,鄉鎮區劃調整,黃圃鄉撤銷,並入涇河。65438年6月+65438年10月+2002年5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涇河鄉,設立涇河鎮,實行村管體制。
  • 上一篇:為什麽500年後英國人還要為理查三世舉行這樣的葬禮?
  • 下一篇:哪壹次世界大戰是中國內戰的轉折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