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中國第壹個翻譯家是誰?

中國第壹個翻譯家是誰?

中國的外文翻譯始於東漢建帝二年(公元148)。自西域高僧安世高在洛陽翻譯出第壹部漢譯本《安班圖經》後,佛經翻譯工作開始,金朝設立翻譯場組織佛經翻譯工作。隋代長安有幾個翻譯人員的佛經翻譯中心,有非常細致的分工。比如翻譯領域的負責人,精通漢語和梵語,透徹理解經典教義,能解決壹切翻譯問題,就是“翻譯家”;負責將梵文翻譯成中文“目的語”;記錄翻譯的“筆授”;對譯文的“潤色”使其行文流暢,對譯文進行校對並糾正錯誤的“證明”。但由於條件所限,當時的翻譯質量並不高。直到唐代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佛經翻譯家玄奘才開創了集直譯與意譯於壹體的“精當端莊”的翻譯風格,即不損害原意,又易於讀者理解,進入了佛經翻譯史上的“新”時期。玄奘壹生翻譯了他訪印時帶回的74部佛經,共計1335卷。他也是中國將中文著作翻譯成梵文的第壹人,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

除了翻譯之外,為了適應梵文教育的需要,隋唐時期出現了專門描寫梵文音韻、解釋詞義的《子書》,如唐代婆羅門的《書》、傅南的《壺書》、司帝譚的《姬子》。明代編纂出版了壹套外文詞典《漢英翻譯》,收錄了梵語、阿拉伯語等基本詞匯,每個詞都用漢語註音。與此同時,壹些西方的科技著作也在明代得到了翻譯,如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從拉丁文本翻譯成中文的《幾何原本》,利瑪竇翻譯的《文同算誌》和《匈牙利憲法》等。

中國最早的外國語學校是文同館,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培養了嚴復、王鳳藻等壹批翻譯家,編纂了壹些外語詞典和外語語法書。

  • 上一篇:這種最暫時的痛苦是在聖經的哪壹章哪壹節?
  • 下一篇:特朗普的財富與其他美國總統相比如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