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

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統治的確立,使人們陷入了深深的絕望、沮喪和仿徨之中。中國壹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認為,中國公民的本性和行為的墮落是“亡國滅種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從根本上挽救民族,就必須改造中國的國民性。他們決心發動壹場新的啟蒙運動,把人們從封建思想即愚昧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後來被稱為新文化運動。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在他的出版物中,他宣稱“改造年輕人的思想和指導他們的培養是這壹雄心的天職,而不是批評當前政治的目的。”此時,陳獨秀把主要精力放在思想變革上,因為他認為改造國民性是政治變革的前提。

1915年9月,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後更名為《新青年》),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向封建思想文化發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沖擊。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在於,它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啟蒙運動,掀起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五四前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禮教;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實行文革。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並沒有因為批判儒家思想而否定中國所有的傳統文化。首先,他們指出儒學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國學。其次,他們沒有否認儒家思想的歷史作用;第三,他們沒有使孔子的理論無用。他們批判儒家思想,是為了指出儒家思想從根本上不適合現代生活,反對儒家思想的思想禁錮,動搖儒家思想的絕對權威,使人們敢於沖破封建思想的牢籠。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在社會上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

五四前新文化運動的意義在於,它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倫理道德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學,激發了人們的民主意識,打開了外國各種思潮傳入中國的閘門。

五四前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表現在: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為了給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掃清道路而批判儒家思想;優先改造國民性;當時很多東西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用的方法壹般都是資產階級的方法。

  • 上一篇:長春文化廣場的歷史演變
  • 下一篇:2023北京朝陽區高考考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