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龍門石窟的歷史典故

龍門石窟的歷史典故

龍門石窟大約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開始發掘,後來經過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400多年間連續大規模修建。密集分布在沂水東西兩山的山崖上,南北長1km,佛像97000余尊。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藝術最精湛的壹組摩崖造像。因為屬於當時的皇家寺廟奉先寺,所以俗稱奉先寺。這個洞穴建於唐高宗早期。武則天皇後三年(公元672年)贊助兩萬元粉,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完成,每幅長30余米。洞內佛像鮮明地體現了唐代佛像的藝術特征,面部豐滿,耳朵下垂,造型完美、祥和、溫馨、善良,極為感人。主佛蓮花北側碑文稱“大盧舍那造像龕”。這裏有九尊佛像,中間的主佛是魯舍那佛,也就是釋迦牟尼的佛。佛經上說,盧舍那是普照天下的意思。這尊佛像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佛像臉型豐滿圓潤,頭頂波浪發紋,月牙形眉毛,壹雙美目,微微凝視下方。挺直的鼻子,小小的嘴巴,平和的笑容。耳朵長且略下垂,下巴圓且略向前突出。和諧、安詳、舒適,身著齊肩袈裟,衣線簡潔不做作,衣線同心圓將頭部形象襯托得異常明亮聖潔。整個佛像,像壹個睿智善良的中年婦女,讓人又敬又畏。有人評價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放的胸懷和優雅的外表完美地結合在壹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 上一篇:甲骨文和現代文字有什麽聯系?
  • 下一篇:陳壽掩蓋了諸葛亮的身世,500年後真相大白。為什麽有些學者說劉表看不起他很正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