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的歷史文化

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的歷史文化

據史料記載,元佑六年(1091),治理芙蓉湖,開堰放閘。後來,姓齊的人在大運河邊建房定居,發了財。“舒淇”壹詞由此而來。它壹直被稱為舒淇港的“堰”。大堤也在武進。明末清初的主要商業城市是朱芳。太平天國後轉向橋灘裏和萬安橋。後來向西延伸,形成京杭運河沿岸的市場。由於水路運輸的便利,谷物業最為繁榮。民國時期,糧商多來自湖北、安徽、蘇北及附近縣的四鄉八鎮。上海等地的面粉廠委托當地糧商收購小麥,最高日收購量超過壹萬噸。運河上,帆桅如林,船只雁列泊,尤其是稻麥豐收時節。有“小無錫”之稱。

清雍正四年(1726),武進、陽湖歸陽湖縣管轄,辛亥革命後與武進、陽湖合並納入武進。18 (1929)設鎮,36 (1947)武進縣設戚墅堰區,轄戚墅堰、焦山、橫林、洛陽、芙蓉等1949 4月23日。

時光荏苒,如今戚墅堰有壹句順口溜:“武進府、新北羌、天寧鐘樓雖美,但奇曲不尋常,如今依舊。”這首民謠聽起來真的很傳神,既諷刺又真實。常州寧有句俚語叫‘妳好,我好,大家好’。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好,誰不期待改革的成果惠及自己?不知道什麽時候,東大門又成了戚墅堰的代名詞。雖然這個大門現在已經很舊了,還沒有完工,但人們如果想參觀壹個大賣場,就必須去幾十英裏外的城市。盡管連續幾任父母都對社區加強區三緘其口,但他們最終還是認真考慮了。如今,改革已經逐漸進入深水區。我個人覺得如果去掉頭把交椅就是壹個機會,如果放下姿態,換個方式,可能從此風生水起也是未知。呵呵,我們會投訴的。

戚墅堰老街遠近聞名。整條街大約600米長。記得西街有銀行、成裕面粉廠、鑒湖供銷社、健康藥房、燎原照相館、面館,中街有寶大祥布店、新聯店、王傷科店、三元飯店、德興酒家,東街有潤記店、水果店、胡宜興飯店、羅春閣書店,然後。在橋頂中央,有壹塊刻有太極紋理圖案的石雕,歷經百年風雨,依然栩栩如生。石橋反映了江南風格,蒂奇的鐵路、公路和運河呈川式平行布局。老街靠近火車站,交通便利。所以畫家和美術院校的師生經常來東街橋塘采風寫生。

  • 上一篇:適合男生冬天穿的鞋子
  • 下一篇:有沒有好看的國產年代劇推薦?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