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宋代的“牛舌案”講的是誰?

宋代的“牛舌案”講的是誰?

如今,反映包拯初入官場的記錄已無從考證,史書上留存的只有他在天長縣令任上破的“牛舌案”。

壹個小偷割了別人的舌頭,主人抱怨。包拯叫他回去把牛殺了。很快,有人投訴牛的主人私自殺牛,這在宋朝是違法的。包拯感嘆道:“割了牛的舌頭還講什麽?!"小偷被抓了,震驚!

從壹個小案例中可以看出包拯的機智和破案的果斷。也許他“擅長解決獄訟”的名號就是從這個時候流傳開來的。迄今為止,幾乎所有包公的戲劇都與他的破案和解決冤情的技巧有關。事實上,包拯的破案事跡並沒有被載入史冊,他的功績也不在破案上。

三年後,42歲的包拯升任大理寺丞、知端州(相當於今天廣東肇慶市)的“壹把手”。端州特產端硯是宋代文人最珍貴、最時尚的雅器,當地每年都要進貢。所有在這裏擔任“壹把手”的官員,都征收數十倍於“貢硯”所規定的數額,用以賄賂朝廷權貴,所謂“管理”中央的關系,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個性官員包拯壹上任,就打破運行多年的潛規則,下令廣東墨片只能按指定數量生產,州縣官員不得私自加碼,違者嚴懲不貸。並聲明作為“狀元”,絕不要壹塊廣東硯臺。此舉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三年後,包拯任期屆滿,調任中央,果然“壹硯未回”。小說《包公的三潑墨》也是根據這個故事改編的。

不久,45歲的包拯因“段燕事件”受到皇帝賞識,被任命為禦史監,負責監督官員。"大事被分解,小事被糾正."這個官職雖然沒有多少實權,但從此可以直接參與國家大事。對於口無遮攔、不懂人情世故的包拯來說,無疑找到了自己的發聲平臺。

在官場上,包拯確實發出了很多聲音,對國家的內政外交提出了很多批評,比如要求加重對走私者的懲罰,反對朝廷通過朝貢與西夏媾和,提倡強國戰略等。其間,他還代表大宋向契丹派出使節,與對方使館的“二把手”鬥智鬥勇,成功贏回了大宋的面子。

其中,他彈劾了郴州京西路轉運部,揭露了他歪曲中央政策、“彎曲”剝削災民的罪行的事跡,後被重新創作為著名的早期包公戲劇《周琛放糧》。民間渲染被加工成開封府尹,欽差大臣奉命調查浮雕。劇中叔伯們損人肥私,包公在調查中被誣陷,各界人士包庇包公,包公怒斥其親友,成功放糧救災等。,講述了壹個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事實上,作為官場菜鳥,當時包拯只是拿了壹個不被人註意的批判寶座,有沒有被批都沒有史料。此時距他入開封已有12年。

  • 上一篇:廣生歷史邵
  • 下一篇:太平洋洪欣生於養老保障(分紅型),期限10年。要多久才能拿回本金?求詳細解釋,真誠感謝。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