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南頭城小學校史

南頭城小學校史

受洋務運動興辦新學校潮流的影響,19年底(約1896),鳳崗書院更名為鳳崗小學,取得了辛亥革命和南投城光復的勝利。1914新安縣更名為寶安縣。學校采用新的教學制度,開設新課程,采用新的教材和教學方法,鳳崗小學更名為寶安縣第壹高等小學。

1926,學校擴大建制,分離出中學部。中學部設在南投古城東門外壹條義學街的壹座夫子廟裏。2008年獨立,命名為寶安縣第壹初級中學(現南頭中學)。

抗日戰爭初期,侵華日軍實行愚民政策,拆毀學校,將建築木材全部運到西麗(沙河)修建沙河橋。學校被迫搬遷到南投古城南門西側的文港書院舊址(南投中學現址),空地上僅存的兩間水泥房被修成了教室。因為新學校位於南投市九大主要街道之壹的橡樹街,南投古城又叫連城,學校改名為“連城小學”。

抗日戰爭時期,保安縣第壹初級中學被日寇的飛機徹底摧毀夷為平地,保安縣第壹初級中學停辦。抗日戰爭勝利後,在鄉紳鄰裏的支持下,連城小學主動讓出校舍給寶安縣第壹初級中學,並協助寶安縣第壹初級中學恢復招生。連城小學遷至南頭古城文家祠繼續辦學,壹至六年級六個班的規模。

1949學校更名為“九街小學”。

從1958到1962,由於生源減少,學校將辦學規模縮小到只有初中,即壹至四年級4個教學班,五、六年級轉入“時越小學”(南山實驗學校前身)。

1963年,寶安縣政府從南頭老城原址遷至西鄉。經寶安縣政府批準,九街小學從文佳廟遷至南頭古鎮,學校規模恢復為壹至六年級六個班。

隨著學校規模的進壹步擴大,學校圍繞托兒所進行了擴建,新建了教學樓、綜合實驗樓和幼兒園。教學規模也從最初的6個班擴大到如今的25個班。

1985年,學校為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將托兒所遷出,歸還給深圳基督教會,並壹直在現校址繼續辦學至今。

學校歷史變遷年表:

新安縣1806 ——1886鳳崗書院

1896 ——1914新安縣鳳崗小學

1914 ——1939寶安縣第壹中學

1939 ——1949寶安縣連城小學

1949 ——1984寶安縣九街小學

1984-現深圳南山區南頭城小學

解放前後學校校長名單:

梁、鄭福信、、劉應全、黃、姜德良、莫秀仁、葉順英、劉寶榮、林樹生、羅冠雲、許啟泰、劉寶榮、葉、紀逢源、趙淳生、周玉萍(按時間順序排列)。

  • 上一篇:北川王耀流域的歷史與文化
  • 下一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都是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