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壹言九鼎”這個成語廣為人知。背後有什麽歷史典故嗎?

“壹言九鼎”這個成語廣為人知。背後有什麽歷史典故嗎?

古代人比較註重誠信,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在民間,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人們常常會說君子壹言,駟馬難追之類的話。身居高位的君主在許諾官員時也喜歡說自己“言出必行”。那麽為什麽“守壹字守九”象征著文字具有完整性和分量呢?我們先來簡單回顧壹下“守壹字九”這個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

據記載,“守壹字守九”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平原君列傳》。書中有這樣壹段話:“王先生到楚,趙重於九鼎大路。毛老師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老師。不會敢回到相面。”主要是誇毛遂先生的三寸不爛之舌比百萬大軍還管用,說的話比九鼎還有分量。

據記載,戰國時期,趙國都城邯鄲被秦軍包圍,平原君奉命帶領毛遂等19人前往楚國增援。

起初,竭力勸說出兵救趙。後來,他站起來對楚王說了些什麽。

毛遂的話大意是說,楚國雖然兵多,但打起仗來總是輸。如果今天楚國不救趙,那麽將來楚國就會被孤立。即使楚國兵力眾多,但楚國之前的大部分戰役都是戰敗,所以面對侵略也沒有太大勝算。沒有趙的幫助,楚肯定會像趙壹樣兵臨城下。

楚王聽了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派軍隊去救趙。所以平原君回國後,他發出了感慨。感慨的大致意思是贊美毛遂的口才,他的字可以和九鼎相提並論。

後來“壹言既出,駟馬難追”這個成語壹直延續至今,演變成說話有分量、講誠信的意思。

  • 上一篇:《帶著課本去中國旅行》繪本適合幾歲的孩子看?
  • 下一篇:瑞士足球史上有哪些著名球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