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獻縣四十八村的由來

獻縣四十八村的由來

獻縣四十八村的由來是光緒七年。為了照顧貝蒂北部各縣的減災利益,李鴻章在西鹹縣朱家口堵住了流入古洋河的通道,又向東挖了壹條33裏長的引水河,難以及時排出。洪水在滹沱河和滏陽河夾擊的地區舉行,獻縣有四十八個自然村,故稱獻縣四十八村。

獻縣河漫灘位於縣城西部,滹沱河左堤以南與滏陽河右堤以西的夾角處,故又稱滬郊區。其範圍包括饒陽、武強、獻縣100個行政村,其中獻縣53個,自然村48個,故史稱“四十八村”。這48個村是鄉的、陳三角、李三角、趙三角、冉三角、東三角、張誌根、東鎮上、西鎮上、南鎮上、蘆莊、良莊、石碣、李磚、西尹關、東尹關。

蔡頭、付莊、尹寶寨等自然村,張村鄉張村、千裏斜、堤口、泉寺、張達、河底、尹莊、文醫生、萬家寨、陳莊、賈莊、大八裏莊、小八裏莊、橋頭、古金莊、王莊等16自然村,小坪鄉小坪。

獻縣泛區域的歷史介紹:

獻縣河灘又稱滹沱河河灘,利用歷史悠久。獻縣位於河北平原中部。每年夏秋季,滹沱河上遊和滏陽河洪水到達獻縣,歷史上經常漫過大堤,造成決口溢出,形成獻縣河漫灘。獻縣河灘的主要功能是滯洪,用於調蓄洪水,減緩陳沙,減輕下遊河流的泄洪壓力。泛區形成於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當時的清政府定位為“泛區”。為了保證京津等華北大城市和油田的安全,獻縣洪泛區不得不在滹沱河原挖的基礎上,在此處修築高堤,東面修建水閘,人為地形成了現在的低窪地形。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獻縣潘區

  • 上一篇:上市公司重組彌補業績是否與散戶有關?
  • 下一篇:《生理心理學原理》的出版是馮特的歷史性成就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