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建國初期郭沫若倡導的定陵發掘,給我國考古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到底是什麽意思?

建國初期郭沫若倡導的定陵發掘,給我國考古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到底是什麽意思?

我們中華民族經歷了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中,有許多代的封建王朝,這些封建王朝在其統治中國的過程中留下了無數的文化寶藏。其中壹些在今天的博物館裏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和皇帝壹起埋在地下。

其實考古就是要找到這些埋藏在古墓中的寶藏,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歷史考察,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樣壹次官方考古,最終成為考古史上的壹場災難。正是因為這場災難,國家在以後對古墓的調查上非常謹慎,對古墓的挖掘也變得異常謹慎。這次事故就是郭沫若組織的發掘定陵事件。

新中國成立初期,郭沫若和北京市副市長吳漢制定了視察十三陵的計劃,並提交給了政務院。當時這個計劃很快就公開了。雖然遭到很多學者的反對,但最終還是通過了。

郭沫若帶領的團隊首先選定要發掘的陵墓為永樂皇帝的長陵。但是最後發現挖掘這座陵墓太難了,因為找不到地宮的入口,於是他們馬上改變方向,選擇了萬歷皇帝的定陵。

定陵離我們現在的時間更近,所以文物考察價值更高。經過兩年的挖掘,這座陵墓終於暴露在陽光下。但是,郭沫若的人沒想到的是,很多珍貴文物在接觸到外界空氣的壹瞬間就被氧化了,沒有給工作人員保護的機會,就這樣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萬歷皇帝和另外兩位皇後在陵墓裏的屍體也被挖了出來,考古隊竟然把這三個人的頭骨拿出來展覽,後來直接陳列在陵墓門口。

這個時候,郭沫若的人和其他地方的領導還沒有意識到他們對文物造成了多大的破壞,甚至還想挖掘其他的墓葬。這時,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意識到,這種考古的好奇心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於是立即發布命令,停止古墓的發掘,拒絕了郭沫若的其他計劃。

此事發生後,周總理當時提出嚴格要求,100年內中國不得主動盜掘皇陵。正是因為這個決定,我們今天看到的十三陵等古墓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沒有再被破壞。

  • 上一篇:以對歷史坐標的沈思為題的800字作文選
  • 下一篇:北京高考最後壹天考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